欧国军 曾凡明 黄群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也是一种高发病症[1]。此疾病不睡与短暂性缺血病症,和脑供血不足较为相似,以往常将脑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认定为同一范畴,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比较相近,但是CCVI病因范畴更将广泛,和传统诊断具有极大的出入,现对CCV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1.1 临床分类标准 临床上将CCVI分为3大类,该分类方法由日本学者于1991年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脑梗死或者腔隙性梗死提出,即单纯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伴脑实质改变、脑实质改变伴慢性脑供血不足[2]。
1.2 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对于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分期主要依据1998年由Khil’ko提出的分期标准[3],分为早、中、晚3期,具体而言,患者表现为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则为早期;表现为脑梗死和TIA则为中期;表现为脑梗死后遗症以及复发梗死期则为晚期。
1.3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主要参照日本厚生省循环器官并研究委托班于1990年提出的标准[4],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由脑循环障碍引发的各种自觉症状;没有明显脑部局灶性神经体征;常伴随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脑灌流动脉能听到清晰的血管杂音,在此基础上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验证,确定了CCVI的诊断标准。目前本院诊断标准主要参照余能伟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标准[5-6]:患者存在由于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各种自觉临床症状如眩晕、头重、头痛等波动性消长;多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性改变、脑灌流动脉可听到血管杂音;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未见血管器质性病变;脑血管造影或者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脑灌流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改变;脑循环测定脑血流减低;年龄≥45岁;确切排除可引起上述自觉临床症状的其他疾病。
1.4 脑血管功能不全早期的诊断 Luchikhin提出采用稳定度测量法测定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CCVI患者静态平很变化幅度较小,动态平衡变化幅度较大,对于强烈性刺激的反应尤为明显[7]。另外,部分学者认为[8],CCVI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认知功能下降以及心理障碍两方面,还有学者认为CCVI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引发痴呆等疾病。
1.5 脑血管功能不全辅助诊断 临床诊断CCVI是一项十分困难且复杂的过程,由此,在诊断过程中必要借助一些现代化医疗器械进行辅助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5.1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患者一旦发生脑血管功能不全,其脑循环功能则会出现紊乱即脑循环功能障碍,表现为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指血流速度参数、动脉参数、频谱参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能极为全面且定量地反映脑血管各个方面的功能状况。余能伟、刘英等[9]对CCV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发现,CCVI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升高,认为上述指标升高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以及凝固性,导致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增加,血流缓慢,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流供应减少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其还发现CCV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表现在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减低或者增高、血管狭窄、PI、RI、S/D增高以及频谱增宽、湍流、涡流、声频改变,故认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重点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脑血液动力学指标,增加大脑整体的血供。
1.5.2 脑血液灌注显像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神经核医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能根据患者神经递质以及其受体的活性、氧代谢、脑血流等对活体脑组织局部区域的神经功能活动进行准确的评估[10]。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能明显提示患者脑局部循环代谢的情况、血流的动态观测和中枢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等均具有极大的优势,由此,PET对于临床CCVI诊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是一种应用价值极高的辅助诊断方法[6]。
1.5.3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探索检查患者脑部神经电生理反应现象,其可能涉及到神经结构以及电位产生变化,能客观地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11],但是由于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报道鲜见,相应的技术数据仍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进行完善。
目前临床治疗CCVI主要方法为内科保守治疗以及早期外科手术治疗。
2.1 内科保守治疗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尼莫地平能有效的改善该疾病患者的脑血管功能,还能明显增加患者的脑供血量,改善患者脑血管弹性,改善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同时还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和临界压力的功效[12]。Torigoe等采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通过对24例患者进行观察,用药时间为209d,发现该药物对于该疾病患者的疗效较为满意,安全性高,总体改善率达到52.50%。
2.2 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对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行手术治疗首选Zubkov等采用的血管重建法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法,该两种术式是其在治疗颈动脉狭窄或者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CCVI时应用,其还采用颅内-外动脉直接吻合法。Zubkov等对手术患者进行1~13年随访,结果显示以上所述3种术式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10%。Khil’ko等进一步研究分析报道,CCVI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早期CCVI患者疗效更加显著,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由此说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44.40%),更具有未来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价值[4]。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眩晕、头痛、头重、易忘症、睡眠障碍等,主要原因为脑循环障碍导致患者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其主要是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和CT、MRI等影像学诊断未发现有血管性或者其他脑器质性病变的改变,同时也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范畴的疾病,其发生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临床诊疗和预防过程中常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作为参考依据。临床对于CCVI的诊断标准尚无明确的统一标准,尚存在不足之处,仍需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进行完善。同时,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也无定论,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目前,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由此,早期确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1]彭文君,陈季志,胡巧霞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脑血流储备功能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83-684.
[2]刘华钊.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49-50.
[3]何兵荣.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2013(9):364-364.
[4]付秀全,陈纯,张标,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脑血流储备功能变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3):49-50.
[5]饶娆,王训,韩咏竹,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药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4):365-368.
[6]刘立鹏.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6):82-82.
[7]顾宁,黄燕,汪静,等.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2):142-144.
[8]丁欣,赵雷,陈晓敏,等.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1):95-96.
[9]余能伟,刘英,杨友松,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8):1527-1530.
[10]陈纯,付秀全,张标,等.三七通舒胶囊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脑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34-36.
[11]简新闻,季汉华.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舒张功能不全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799-801.
[12]温志浩,农一兵,潘朝锌,等.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7):77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