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峰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低度恶性淋巴瘤,具独特组织学特症[1]。临床研究显示该类患者病症隐匿,存在病程缓慢等特点,该病的临床表现同胃炎、肠炎等疾病非常相似,因此非常容易误诊[2]。本研究回顾分析54 例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54 例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男性30 例,女性24 例,年龄16~64 岁,平均年龄(48.9±3.8)岁,资料显示病程为2 周~6年,平均病程2.4年,上述患者因腹部不适入院就诊,上述病例经过内镜检查和Hp感染检测分析及病理证实为MALT,无其他肿瘤疾病,患者间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对本次研究无影响。
1.2 临床表现 54 例患者均表现出上腹疼痛,上腹饱胀感28 例,暖气、反酸42 例,恶心、呕吐7 例,呕血、黑便2 例,食欲减退16 例,体重下降、消瘦4 例。
1.3 临床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取病灶周围组织送检,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上述患者行Hp感染检测:包括病理检查、14C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若2 项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即可判定Hp感染。
1.4 治疗方法 54 例患者确诊后,30 例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幽门螺杆菌、放疗、化疗等,24 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化疗和放化疗。抗Hp治疗方法为500 mg克拉霉素+20 mg奥美拉唑+1.0 g阿莫西林,2 次/d;化疗方案采取CHOP方案。
内镜检查确诊26 例,确诊率为48.15%,病变主要为胃体大弯侧(3 例,约占11.5%)、胃体部肿瘤侵犯胃角和胃窦(15 例,约占57.7%)、胃底部(8 例,约占31.8%);其中内镜下表现为胃粘膜表面溃疡或者糜烂者20 例(76.9%)、呈弥漫性的浸润病灶者5 例(19.2%),呈较大包块样病灶者1 例(3.9%);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幽门罗氏杆菌(HP)感染率为94.44%,经随访调查发现5年内患者的生存率为77.78%。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作为少见的特殊型恶性肿瘤,其并发率占胃恶性肿瘤的2.0%~8.0%,报道显示该病有逐年上升趋势[3-4]。该病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如呕吐、恶心、饱胀感、便血、贫血等,但表现且无特异性,上腹疼痛是其主要表现,难以同胃炎、肠炎等疾病相区别[5-6]。多年来,医务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其发病相关因素,现大量研究证实[7]HP感染同低度的MALT发病密切相关,而与高度MALT无关联;机体感染Hp后,由于HP抗原刺激使得胃粘膜中淋巴组织产生,逐渐从淋巴细胞性胃炎发展为胃MALT。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MALT患者临床治愈率及生存期的关键。本研究回顾分析54 例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内镜检查的确诊率为48.15%。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仅仅依靠内镜检查不能全面诊断MALT,临床检查中本研究还对病变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从而进一步确诊。Hp感染分析发现超过90%的患者表现出Hp阳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MALT存在其特殊型,医生诊断时要综合该病的病理特点、镜检特征、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判定[8]。通过针对性治疗,多数患者选择了非手术方法,且效果较为满意,非手术治疗以抗Hp感染及放疗、化疗等手段来消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手术难免造成组织损伤,加上术后化疗、放疗,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因此非手术治疗逐渐成为MALT主要方案。
综上所述,MALT作为较为特殊的恶性肿瘤,虽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只要综合病理特点、镜检、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分析,就会大大提高诊断率;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应用为患者生命的延长提供了可能。
[1]钟碧波,钟芳.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9 例临床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5):293-294.
[2]郭云霞,朱莹.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44-145.
[3]Zullo A,Hassan C,Cristofari F,et al.Gastric low-grade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helicobacter pylori and beyond[J].World J Gastrointest,2010,2:181-186.
[4]贺降福,刘荣,胡仕林,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与内镜诊断分析[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4):306-308.
[5]禤瑞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7 例病理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9(3):231-232.
[6]钟巧玉,杨红,杜香洲.18 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1):84.
[7]陈广侠,姜葵,王邦茂,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价值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3):155-158.
[8]陈金良,姜葵,王邦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研究及随访[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7):5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