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军
四川省筠连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645250
我院自2008年9月~2012年9月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6~65岁,平均55岁。左侧11例,右侧8例,双侧1例。囊肿位于下极10例,中极8例,上极2例。囊肿大小为4~9.5cm,平均约6cm。有腰部胀痛者12例,健康体检发现的有8例。病史2~10年。全部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检查确诊,明确囊肿的大小、位置及与肾盂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侧卧位,首先在腋后线第12肋下(A孔)切开皮肤约3cm,钝性分离肌层,用血管钳钳尖穿破腰背筋膜进入腹膜后间隙,用手指将腹膜向前推开后,置入自制的气囊,注空气约300~500ml,保持5min以扩张腹膜后间隙。再次经切口伸入食指,探查扩张后的间隙,并在手指指引下,分别在腋前线第12肋缘下(B孔)及腋中线鞘棘上方1.5cm处(C孔)切开皮肤,分别插入5mm及10mmTrocar。A孔切口内插入10mmTrocar。充入CO2气体,起始压力维持在12mmHg左右。镜下沿腰大肌向上分离至肾周筋膜,用电刀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显露肾脏,根据术前检查确认囊肿位置,寻找到镜下呈蓝色的囊肿部分,钝性分离囊肿周围疏松组织,游离囊肿,在囊肿中央处用吸引器戳破囊壁,吸尽囊内液体,在距肾实质约0.3cm处切除囊肿顶壁,囊壁边缘充分电凝止血,将气腹压力降至5mmHg,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用无水乙醇沿操作器涂抹囊壁内壁后,吸尽积血,自鞘棘上方孔(C孔)放入血浆引流管一根置于肾脏周围,退出腹腔镜,放出CO2,缝合切口。
20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40~90min,平均为65min。术后第1天进食,2~3天拔出腹腔后引流管,术后4~7天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年,彩超复查无复发。
单纯性肾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囊性肾脏病,与多囊肾不同,该病不是先天性遗传的[1-2]。在任何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一般常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超声、CT等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现率明显增加。对小于4cm、无症状的肾囊肿,观察随访无需处理;对于4~10cm大小的肾囊肿,伴有或不伴有腰部胀痛、血尿、感染、囊肿与肾盂肾盏想通或有严重的压迫症状等并发症时,则需治疗[3-4]。采用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并行硬化剂治疗或开放手术行开窗引流术。穿刺方法虽然创伤小,但对于巨大囊肿,有时不彻底,且复发率较高,对于位于肾脏内侧的囊肿可能穿刺不成功。开放手术成功率较高,无复发,但损伤大、恢复慢。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应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已得到广泛开展,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且日趋成熟,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肾囊肿的首先治疗方法。用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手术路径有两种,一种是经腹腔途径,一种是经后腹膜途径。我院采用的是后腹膜途径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可以避免对腹腔的干扰。
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应注意几点问题:①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及CT平扫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毗邻的关系;②第一个穿刺孔定位很重要,太靠后损伤腰大肌而造成出血,影响手术操作,第二、三个穿刺孔可以在建立后腹膜间隙之后,用食指自第一个穿刺孔进入后腹膜,在指尖的指引下定位,这样可以避免损伤腹膜,而第三个穿刺孔应离鞘棘约1.5cm,太低可能在术中下压镜头时受阻;③镜下应沿腰大肌侧打开Gerotas筋膜,仔细分离肾周筋膜直到显露肾包膜,再寻找囊肿,囊肿在镜下呈蓝色表现,与肾脏有较大区别,很易辨别。另外,在腹侧分离时注意避免损伤腹膜。④在囊肿中央处用吸引器戳破囊壁之前,应充分游离肾囊肿,可以避免影响手术分离。切除囊壁时可在腔镜血管钳钳夹的牵引、保持一定的张力下进行。切除边缘尽量距离肾实质3~5mm,以避免引起不易控制的肾实质出血。囊壁内壁不需止血,否则易造成损伤集合系统而导致漏尿、出血等.⑤囊壁内壁可用无水乙醇涂抹,减少术后囊液分泌。
总之,根据本组20例手术体会,我们认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肾囊肿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
1 马潞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8-59.
2 胡凤鸣,章功年,陆文法.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20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5,27(2):109.
3 王国新,夏昕辉,夏利,等.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附23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6):661-662.
4 吴斌,袁军,赵虎.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7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