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
(宿迁学院 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班级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年龄与知识程度相同或相似的学生所组成的学生组织。它以正式群体的形式出现。班级是大学生集体生活的最重要场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而不同的班级、同一班级在不同时期都有特定的组织结构,相异的组织结构会导致班级发展的不同状态,最终影响到班级中的个体。班级组织结构的积极作用发挥得越大,班级的发展状态越好,反之则越差。
班级中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班委会、团支部两个机构。班委会是班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最基层的一级学生正式群体。主要作用是具体贯彻落实院系的各种决议、决定和精神,并在上级系学生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团结带领本班同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班级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它同广大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团的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团的各项任务和各项活动都要依靠团支部去开展、落实。
1.1 工作责任意识不强,主动性、创新性不足。
班级组织机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时候学生干部只是老师的传话筒,沿袭了中小学的工作模式,未完成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工作意识的转变,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现今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往往缺乏系统性,有些学生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得不到锻炼,在思想和素质方面得不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干部作用的正常发挥。此外,班级的组织机构只是被动地执行院系布置的工作,大多数学生只是做到了上传下达,在独立组织开展活动方面缺少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而这些活动很多都没有进行广泛调查,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得不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参与,达不到扩大学生组织影响力和开展活动的目的。
1.2 价值观念淡薄,功利化明显增强。
少数学生干部的个人动机是为了名利。他们从思想上认为当学生干部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例如,在评奖评优和入党等方面有优先权,这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与此同时,有少数学生干部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干部”自居,与同学相处表现出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更有甚者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不注重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在竞选、入党的过程中运用不正当手段,有的甚至违反校规校纪。在同学中间不仅起不到表率作用,反而造成了不良影响。
1.3 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个别同学在担任学生干部后,不能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片面理解工作能力培养及其在今后择业中的决定作用,于是放松了学习上的要求。而作为学生干部,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不少学生干部经常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从事学生工作,经常会出现某些学生干部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现象,但学习成绩差强人意而失去评优、推优、加入党组织资格的情况。这些现象同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导致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低。
1.4 班级组织机构稳定性不强,后期教育不足。
在每学年开始阶段,不少班级会根据成绩情况对现任班委进行改选,以某汉语言文学文秘班为例,一些工作能力强但学习成绩并不优异的同学在改选中落选,造成班级组织机构断层的现象,影响班委后期的工作。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中,普遍只重视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使用,而缺少学生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学生干部的培养,以致学生干部上岗后很长时间都不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更谈不上对其工作有一个科学认识和清晰的工作思路。由于对学生干部缺乏系统培训,有些学生干部虽然对自己的工作有所了解,但对整个学生工作系统却缺乏科学认识,没有开阔的视野,不能从整体学生工作高度出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在工作中疲于应付,缺少前瞻性和创新性。学生干部队伍作为一支人才资源队伍,是学生事务工作者脑的扩充,手的延伸,应当予以科学的人才资源规划。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生事务工作组织者往往只注重对在岗学生干部的使用,却忽视了对后备人员的培训工作,忽视了学生组织干部人才梯队的建设,以致在整个延续的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无法保证班委会的工作质量,不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1.5 班委会与团支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相互推诿。
在大学,同学们受到以往学校惯性思维的影响,自然更看重班级概念,模糊了团支部概念,从而出现轻支部委员会,重班委会的现象。同学们普遍认为,班委会是班级的最高权力机构,团干部应该服从班委会,应该围绕班委会开展,成为班委会的附属机构。有些团干部虽然工作有独立性,但与班委会的关系处理不当,支部委员会与班委会之间形成互不相干的两个组织,从而出现分歧等现象,甚至有些班级形成以团支书和班长为中心的帮派,互相对立,互相拆台。由于职责的不清晰,从而导致了相互推诿的现象。
1.6 系学生组织机构与班级组织机构的对接不明确,二者之间关系不清晰,情感投入不足。
班级各正式群体对应的上级组织机构不明确,对上级组织的认可和归属感不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系部学生组织都是一个个部门齐全的组织,学生组织的机构设置与班级干部的设置在功能上几乎完全重合,加之许多班干部本身就兼系里的干部,因此,一些系级学生干部在完成系里交办的工作时,要么绕过班长、团支书,直接调用班上的人力和物力,根本不把班长放在眼里;要么就亲自临场督办,直接干涉了下级班干部的职权,使之徒有其名,形同虚设。工作做得好,荣誉往往被系干部拿走,而一旦出了差错,责任却被归结到班干部身上。无权却有责,削弱了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许多班干部纷纷抛弃班上的职位,跳槽当系干部,导致班级工作几乎无法开展。我们现在习惯性的是不管什么事情都找班长、团支书和学习委员。其他的班委或团支部委员是没有实质性的职权的。而班长与团支书处于领导地位,他们大都越俎代庖,使得其他班委、支部委员的工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工作经验得不到丰富。
2.1 以多样性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具有大学生特点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内,都作用于学生主体,在陶冶塑造人方面,比其他一切外在的教育更加实际和全面,这是单纯的说教和行政命令所难以企及的。因此,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赋予学生干部相应的权利,调动其积极性,充分挖掘班级组织机构的潜力,发挥班级组织机构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这样,班级建设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以激励机制为导向,促使学生干部形成正确价值观。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的激励机制是重点。激励机制包括考绩制度和奖励制度。其中,考绩制度是激励机制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学生考评、教师考评和学生干部自我考评三项;奖励制度是激励机制的实现手段,具体包括精神奖励制度、奖励登记制度、职务晋升制度三类。这是对学生干部工作成就的奖励。严格考绩制度,根据学生干部考评的结果,给予口头表扬、张榜表彰、授予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等多种形式的奖励,并且和晋升制度挂钩,让一些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态度好的学生干部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晋升,在毕业时积极推荐他们。这不仅是对学生干部的一种合理报偿,使学生干部心理上得到平衡,而且是对后继学生干部的一种精神鼓励。适度运用奖励来鼓励班委踏实工作,通过评选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党员等奖励班级学生干部,以此提高学生干部的地位,增强学生干部对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干部的归属感,引导学生干部做正确的自我定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促使学生干部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加强干部的管理首先要求学生干部个人转变观念,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服务者,但同样也是学生,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干部当然也是如此,学生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在工作上,学生干部应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工作中,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擅长探索,大胆果断,有魄力、有生机和活力。同时,自我管理不仅是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干部组织这个群体的自我的管理。我们应把主要干部组织起来,给他们更多的责任和权利,要使学生干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清楚自己职责和权利的同时,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和管理,做到既能服务同学锻炼自身能力,更能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学业方面也起到表率作用。
2.4 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完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体系。
充分运用好系学生系学生组织(学生会、团总支等)对班级组织机构进行有系统、有针对性的、持续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涉及组织的建设、更新机制、人员职责等。首先,在选拔方面我们应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总原则;其次在选拔上实行公平招聘和组织推荐、上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启用、不拘一格。只要是有能力的,就可以不受形式的制约破格任职。总之,不要太拘束于工作经验。学生干部队伍应处于不断补进和退出的流动过程。通过人员更新从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补充,以保证学生干部结构的稳定化、梯次化,增加学生干部系统的活力机制;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带领新成员了解工作职责,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完善对学生干部的用人机制,对任何学生干部都要平等相待,对于个性强、有困难的学生干部要在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工作中指导。我们要坚持充分信任的原则,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学生干部的使用本着从严要求与充分信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树立学生干部的责任心与自信心,共同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
2.5 健全制度,更新机制。
修订班级组织机构的职能及工作制度并加以实施。班委会是班集体的组织和领导核心。除团支部经常进行团员管理和教育外,班级的一切行政事务由班委会成员按职能分工完成。班委会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是由班干部组成的。
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团支部委员会是团支部大会团会之间的领导机构,它按照支部大会决议的精神和团的有关规定负责团支部的日常工作,并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完成学校各级组织所分配的工作。支部委员会则是由团干部组成的。
班级作为行政组织机构,班委会就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班干部组成。班委会作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班级的集体建设,搞好日常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团支部与班委会要互通信息,征求对方意见,在活动中分工协作。
团支部要真正做到“团要管团”,支部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主持政治学习,组织好团的组织生活,开展好团的组织活动,搞好团的思想建设、班组建设和纪律建设,保证班级的工作能顺利进行。
2.6 遵循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集权,就是学生组织的权力集中在辅导员与主席团、书记处等学生组织的上层;所谓分权,就是学生组织的权力根据职务上的需要分散到各部门与个班级相对应的班级干部。究竟是集中在辅导员与主席团、书记处的手里,还是分散给各部门或者下放到基层班级班委会、支部委员会的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学生组织与班干部在工作中应该是互相配合的协作关系,而不是学生组织只通过班长、团支书对接,忽略其他班干部。比如团支部委员会中组织委员应该与团总支中组织部、宣传委员与宣传部对接,而班委会中的体育委员与学生会中体育部、学习委员与学习部对接,心育委员则要与心协对接。班干部应积极配合系学生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服从学生组织在职权范围内所作出的各项决定。系学生组织也应该尊重班干部的相对独立性,不要随意越权插手各班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只有在学生组织与班干部之间建立起适应客观需要的权力分配体系与对接方案,才能调动各个阶层、各个部门的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上就是对班级组织机构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以及我提出的对应的设想、措施和改进方案。班级工作开展的如何及有无良好的班风,班干部的素质和作风相当关键。因此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必须抓好班级组织机构的自身建设。只有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完善班干部培训体系,才能够真正调动各班级班干部的主动性与提高他们的责任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
[1]周屹.高校班级组织结构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2:44—40.
[2]吕丽莉.高校学生组织的民主建设[D].辽宁大学,2012.
[3]张文惠.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田合超.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特色班级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
[5]孙维.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和谐班级的构建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01:130-131.
[6]杨定鹏,石昌远,李世鹏,闫研,黄达.高校班级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3:41-43.
[7]金阳川,王双,赵昂.高校班级组织形式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0.08:195.
[8]范林军.非正式组织理论用于高校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220.
[9]洪捐.高校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0.3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