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谈心的适宜性研究

2013-08-15 00:44李荣华
关键词:工具理性效度信度

李荣华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一、是否存在适宜性正反对立的必然

对于适宜性的界定事关讨论的行进,从一般意义上而言,适宜性:适,意指适合、适度、适时、恰当;宜,意指正向助长、功能促进、理性提升。高校辅导员谈心的适宜性是关于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架构、目标匹配、价值抉择、除己之外的他者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既定或可能要求、作为的外部性、受众的交互以及通过谈心行为所产生的继发、续发效应及效应链锁。是集静态与动态、宏观、中观、微观、主观与客观为一体的研究范畴,除此之外,还包括辅导员谈心的适宜性评价,分为自省评价及外部评价。辅导员谈心适宜性评价,是辅导员谈心适宜性范畴的内含因素之一,用以评定辅导员谈心对于某种价值追求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是进行辅导员谈心工作,科学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基本依据。高校辅导员谈心的适宜性问题,其首先的假定必然需要建立在二维逻辑的中性理论基础之上,不论是以惯常的逻辑思维或是建立在其基础上或超越以外的话语权力,都需要对二分法做出反映。高校辅导员谈心本身或其周延均是一种自恰性事件,是否存在适宜性正反对立的必然,是一种认识性问题,而不能是一种事实性事件。以下通过三个维度分别讨论。

1.历史维度。综观历史长河,人类生命体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中,时空总是构成生命事件的核心要素,而借由时空的一维性所产生的前摄力总是构成人类前进的基石或羁绊,此种惯常的保留及延续,直接成为连锁性事件发生的必然,单就此种不可逆性而言,适宜性已自证其正反对立的存在,由此之前的或以此之后的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构成一个序列。此种序列从高校辅导员谈心而言,其首先表现为时空的前摄,辅导员是否对于自身将要作为的行为本身有过考虑,考虑程度如何。其次,辅导员是否事先有对行为结果进行预测与评价,是否周延到后摄问题。第三,辅导员是否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作为,当然,此种有效即可作为历史维度的考虑,亦可成为现实基础的考量。在历史维度中,高校辅导员谈心本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均存在认识上的界定困难,而在具体操作中,把握的尺度更具灵活性,然而,尽管如此,按照时空的有限性,高校辅导员谈心其适宜性首先存在正反对立的必然,否则,其存在不可理解,亦无事实根据。

2.话语维度。话语权的分配牵涉具体行为的实施与操作,受到历史既定性维度限定的辅导员个体从外部得到话语暗示与命令集并使其行为时,必然需要考虑谈心时所采用的话语逻辑,而此种话语必然首先出于二维逻辑的假定,即如何谈心才是适宜的。此处的另一参照标则是存在谈心不适宜的必然,而谈心适宜性究竟如何,不仅需要不同主体的自我感知与评价,同时,需要通过外部反馈来增强或减少适宜性的肯定或否定,如果从外部反馈中得到的结果与个体自身感知的结果相左,则会造成主体后续行为的改变倾向,此种结果的产生缘于谈心沟通过程中即时性的话语反馈及交互,同时也包含行为结束后,他者的话语描述。然而,此处的关键问题则在于,高校辅导员个体作为谈心活动的实施者,其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及自身话语权的限制,是否存在外部强话语权的干涉,此种干涉的程度如何,其可能的或现实的结果又是怎样。通过对外部话语权的适应与调整,高校辅导员个体在实施谈心活动时,其行为本身存在多少实质性外部强加,包括并非辅导员个体价值认同在内的强话语事实,辅导员个体是否善于运用自由式思维点明话语逻辑本身的强力存在,并使谈心对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受到谈心行为的影响,以及此种影响的程度如何。

3.现实基础。不论从时空性的限制还是从话语权的分配来探讨高校辅导员谈心的适宜问题,都无法放弃谈心活动在具体时点和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性,其现实基础由每一次谈心的具体情境提供,主体的特殊性与客体的特殊性使每一次作为都具有特殊的内涵,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对每一次谈心均需做好十足的前期准备,以明确的目的和导向性展开谈心活动。然而,出于任何算计的活动其科学性都值得商榷,因此,只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一定的主体,采取一定的话语逻辑开展谈心活动。由此,高校辅导员谈心其现实基础是一定的,而谈心的适宜性在或然场域中具有正反对立的必然,在必然场域中则存在正反对立的一维性。

二、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效度与信度表现

1.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效度表现。效度是用以衡量行为或工具有效性的指标。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效度用以测量辅导员谈心的价值追求是否具有正向或反向的功能导向,以及通过谈心所产生的效应大小和思想与行为变化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判定良好的谈心适宜性是通过谈心使学生从认识、情感和行为上发生了质性改变,对学生产生了算计前的预设,实现了价值追求;效度变量的测量以规范化的谈心工具反复发生,其前后一致性与测量稳定性成为其效度高低的根本标志,此种效度只追究对于工具理性的价值论证,而不讨论其价值方向,是标量变量。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核心效度问题关注的是谈心对于何人、何事、何时、何地适宜,出于何人的何种价值判断,以何种话语形式展示,以何种行为过程及作为结果呈现。惯常逻辑下的高校辅导员谈心其适宜性成为单向度性的强力预设,其工具理性本身是合目的性的,但其效应是否具有可评价性则取决于其信度方面。

2.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信度表现。信度是用以衡量行为或工具可信度的指标,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信度用以测量辅导员谈心效果的可靠程度,即通过谈心是否达到了先前的预设,其价值追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谈心是否正是谈心实施主体所要的,是否正是谈心客体所要的。是否正是谈心活动外部话语权分配者所要的,通过谈心的实施,不论其实质性价值追求,还是通过意外收获所取得的结果都具有方向性,即信度的判定,通常作为矢量呈现,不仅需要明确谈心是否取得效果,更要明确效果方向,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对于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信度则是在方向既定条件下,明确谈心行为实施过程及结果是否达到了正向导向或反向导向或其他导向。惯常逻辑下的高校辅导员谈心其适宜性的信度作为其效度的基础工具出现,而有信度不必然具有效度,两者共同构成辅导员谈心的内在逻辑。

3.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强调价值追求本身,可以忽略价值目标是否最终实现或实现的程度,只是将实现价值作为行为的根据,高校辅导员谈心的价值理性在于活动本身展开的合法性,不追求其矢量结果,仅判断其标量存在;而工具理性具为矢量标的,不仅在意作为的结果,也考虑作为结果发生所赖以成就的手段,即通过何种方式最终要达到何种目的均是追求的价值导向。高校辅导员谈心其适宜性的表征通常被理解为工具理性的主宰,但其作为本身是否达到或达到何种程度的工具理性均存在主观上的臆断,除过二维正反律的框架,难以实现信度与效度的同高。因此,从绝对意义上而言,出于绝对价值理性的谈心考量,在通过工具理性发挥功能时,其后续效应存在不可控性。当然,处在既定时空与既定逻辑当中的社会行为及社会事件,其按不同的话语权分配必将归于一类,不是正向促进,即是反向助长,而在二维律之外,其结果自然是多维性的。

三、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实现与超越

1.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实现。第一,主体、客体与介体的满足。高校辅导员谈心活动的开展依赖于辅导员个体、谈心对象以及谈心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搭配与组合产生各异的结果效应。在不同的价值评价体系中,以概率论和最优秀解为例,不同的排列组合,其所产生的谈心效率各异。因此,可能会出现普遍的谈心无效率结果,但在平均事件中,整体的概率高于个别概率,其评价结果会影响到具体个体行为的评价。此外,受到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谈心的适宜性可能更加复杂。第二,历时性影响的结果。在高校辅导员谈心活动中,最经常发生的事件是短时性的效用的不可持续性,即谈心效果的继发性效应及链锁效应。随着谈心时距的延长,谈心效果或其矢量动向将不断减弱,甚至达到零点,而在此期间,二次谈心的介入时点对于整体谈心效应将起关键作用,但其前提决定于首次谈心的即时反映,并且在谈心时距不同的间隔中,亦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分配与组合。

2.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的超越。一是外部性的阻力。在存在机会成本考虑的前提下,外部性总以实然存在的形式给予既然逻辑以压力,而高校辅导员谈心活动本身存在外部性的假定,其展开或赖以存在的既然逻辑为:辅导员谈心确实可以起到主流话语权意识范围内的正向价值导向功能,或总体结果是如此的。二是理想类型及价值抉择。高校辅导员谈心的理想类型可以参照概率行为优化的方式以平均事件给出,而其前提条件是建立在何种价值认同基础之上,并且,缘于个体的独特性及无知之幕的影响,在理性有限范围内,考量高校辅导员谈心适宜性本身亦存在逻辑上的困难。

高校辅导员谈心的适宜性讨论的核心关注是高校辅导员谈心作为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其效率的实现如何可能,其逻辑基础是单向度的还是二维律的或者是开放性的,各种具体变量的考量均成为双重变量并进行彼此之间的交互,单纯的因果率无法解释具体的个性效应。而现存的一般考虑是:高校需要辅导员谈心,辅导员个体亦认为有谈心的必要,而矛盾却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谈心的非对称性认同以及谈心效率的非持续性。◆

[1]詹伟峰.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实施效果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2,(3):126~129.

[2]穆宏浪,王孝文.高校新生辅导员谈心模式及其实施机制[J].高校辅导员,2012,(8):42~44.

[3]刘晓丽,杨耀荣.关于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过程管理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41~143.

[4]李妩祎,马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论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4):61.

[5]王高洁,张旭.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41~42.

[6]汪志评.浅淡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6~237.

[7]蒲晓业.谈心制度: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发由之路[J].新西部,2010,(10):125~126.

[8][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

[9][美]詹姆斯·布坎南.成本与选择(刘志铭,李芳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

[10][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 世纪的问题(王承绪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11]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效度信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