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堃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回顾我国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清楚地记得,2004 年,中央政府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 年春,出台了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政策;2007年秋,我国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直到2008 年秋,全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从此,中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更远的征程。
1.财政转移支付及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许多地区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总水平比重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出现了教育转移支付总量不足的现状,难以满足义务教育经费快速增长的需要。现行教育经费倾向于投向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偏远贫困山区却出现经费紧张现状,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2007 年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44 元、农村初中824 元,同期城镇小学生均公用经费971 元、城镇初中1 463 元,二者差距明显。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义务教育经费被一些地方政府挪为他用,例如:填补财政亏空、补发工资、垫付工程款项等,客观上影响了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师素质整体不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民办教师和代课老师,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和培训,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健康发展。2007 年,全国中小学仍有代课人员37.9 万人。其中,有31 万人(占81.8%)分布在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工资待遇低薄、生活不便等因素,许多农村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纷纷通过外调或跳槽等方式从农村涌入大城市就职,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心涣散,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青黄不接,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缺少足够的接受培训和再学习的机会,不少教师职后学历与所授科目不吻合。此外,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普遍偏低,他们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长期滞后。
3.办学条件简陋。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大部分校舍和教学楼破旧不堪,门、桌椅、黑板等必需品有待翻新,有些学生甚至不得不在危房中上课和生活。由于资金匮乏,多数农村地区中小学缺乏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节约资源和师资力量,许多学校只注重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对音乐、美术、思品、体育等素质课程并不重视,将其取消或滥竽充数,代之以语、数、英等基础课程。由于家境贫寒、离家较远、学校缺少食堂、设备投入不足等原因,许多学生必须自带干粮,有些学生吃的是不新鲜的甚至是腐烂变质的食品,这就更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盲目“撤点并校”带来诸多问题。随着“撤点并校”步伐加快,从1998 年到2007 年9 年间,全国学校数目减少了47.5%。学校被合并后,学生及家长因随之而来的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等加重了家庭生活负担,难以继续维持。为了孩子学业,部分家长还选择在外租房陪读,承担着高额的租房费用及其他开支,致使一些家庭不堪重负而被迫让孩子辍学。由于部分山村地处偏远、山路崎岖,与撤点后的新校区距离甚远,由此造成了交通不便等问题。尽管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划拨专款添置校车接送师生,但由于经费有限,校车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撤点并校”进程加快,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富余教师闲置现象,如何安置好教师剩余劳动力也是各级政府需要面临的现实难题。学生在并校后的磨合期容易出现不适应而产生违纪行为。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适当的疏导,造成性格上的偏执,可能出现逃课、打架、扰乱课堂秩序等问题,学习受到严重影响。[2]
1.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投入保障机制。要加大财政投入在教育方面,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比重,不仅在量上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充分到位,更要在质上提高其运作效益,灵活运用各种供给及运行机制,用最节省的资源创造最大产出的成果。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所以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管理和投入责任。[3]中央政府应当统筹兼顾、全面管理,根据各地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投入各异等情况,给予相对公平和合理、共同但有区别的财政投入,地方义务教育经费差额部分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全额补齐。县、乡两级政府也应根据自身财力实际情况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优先划拨专款支援当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并且全力做好资金匮乏时相应的融资工作。积极鼓励和吸引乡镇企业、基金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参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给予相应企业组织免税等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借助其他社会力量募捐和筹措资金,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资金运转机制,保证资金足额足量按时到位。要加强各级人大、纪委、审计等部门对政府机关使用义务教育资金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提倡社会公众检举和揭发违规使用资金的状况,防止义务教育资金被不法官员私自挪作他用等现象发生。
2.贯彻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根据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决定从2011 年秋季学年起,全国各地区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点针对农村地区在校中小学寄宿生的日常生活补贴。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 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 个县(市)、约2 600 万在校生。经初步测算,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160 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要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办法,对寄宿生日常生活补贴的补贴标准、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方式等内容做详细规定,并严格按照相关细则执行。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体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组成资金管理机构,利用中央和省级政府划拨的教育经费和自身部分财政收入设立专项资金统一管理运作。做好符合补贴条件生源的实名注册工作,核实相关材料,对虚报、冒领生活补贴的相关人员和行为严厉查处,严惩不贷。严格监督农村中小学生活补贴资金使用状况,相关部门要不定时地进行抽查工作,杜绝腐败现象发生。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活动,及时公布补贴资金结算和运作情况,对有结余的部分资金及时冻结,留作下一年继续使用。寄宿生生活补贴方式尽可能以菜票、饭票等形式进行,以防止部分学校滥用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3.提高师资力量。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加义务教育的预算总经费,在财政投入上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教师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公积金等费用纳入当地县乡政府财政预算当中,确保其基本福利待遇不低于同地区城镇教师的平均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要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和再培训等方式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可运用在岗培训、定期进修、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2010 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国培计划”)中,5 亿元用于中西部农村教师项目。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鼓励部分城里教师自愿到农村支教,同时让部分农村教师到城里学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或可通过师范生“顶岗实习”等方式,每年定期选派一批农村教师脱产进修,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4]在局部地区可推行“免费师范生制度”,鼓励优秀师范类本科生到农村地区支教,对服务年限达到相关规定的可免除其在校期间所有学费,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使其转正给予正式事业编制,推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化,培养后续接班人才。
4.妥善解决“撤点并校”引发的诸多问题。“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盲目撤点。在交通条件较为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部分教学点,防止因不合理的撤点造成学生辍学。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食堂饭菜情况和宿舍卫生条件,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有效管理学生生活起居。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划拨专款资金添置校车,用于接送学生上学,或健全教师护送和家长接送制度,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对布局调整后超编的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培训的办法将一部分转为生活指导老师,一部分转化为幼儿园老师。[5]“撤点并校”的总原则应以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为先导,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程度,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扶持,而不是以一味地简化学校布局,扩大学生规模为目的,造成了本末倒置的扭曲现象。
5.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加强粮食补贴力度。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立足于自主创新。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把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战略机遇,引导沿海地区向内地地区产业大转移浪潮。要做好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尤其是义务教育均等化,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D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l,2012-10-10.
[2]贺善凯.文化领导力有三大功能[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2):55.
[3]代金凤.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天地,2010,(5):105.
[4]张至昊,李彩霞.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5.
[5]楼世洲,郭文琴.构建中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200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