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英,殷小娟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教育部要求自2001 年9 月起,城市及乡村有条件的小学应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由此我国的英语学习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小学在一年级便开设了英语课,不少幼儿园也实施了双语教学或开办英语特长班。“英语学习越早越好”似乎成了社会大众的共识。然而事实上,我国的早期英语教育开展至今10 多年,始终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学习英语早的孩子是否比学习英语晚的孩子在中学、大学英语学习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假如具有此优势,那该优势能否体现在某一方面的语言能力上?笔者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验证早期英语教育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并从中得到相应的教学启示。
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最开始应用于母语习得的研究中,之后二语习得(包括外语学习)领域也引入了该理论。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指出:在人脑发育的关键期阶段,语言习得能够自然地、毫不费力地发生,而在关键期后大脑这种语言输入的能力便不再呈现。[1]Penfield 和Roberts 于1959 年提出“最佳年龄” (the optimum age)的概念,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是10 岁以内。[2]1967 年,Lenneberg 将这一观点进一步发展成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 岁)阶段,语言习得机制使得大脑能够自然轻松地习得语言;而在青春期后,由于人脑中用于语言加工的习得机制开始失去作用,语言学习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加。[3]
关键期假说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年龄因素的探讨一直以来成为许多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人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衡量标准,所以虽然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证实和较为一致的认识。由于当今中国早期英语教学仍然缺乏基于实证研究的坚实理论依据,故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遗漏进行补充拓展。
显然,只有在真实的、足够量的语言应用和交流的前提下,早期的外语教育才能获得成功,但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无法实现这个条件。为此,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以期对我国目前过热的早期英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外语学习关键期的看法,考查其他相关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本研究于2012 年3 月对闽江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420 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全校文、理、工、管等各个学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调查涉及的数据包括六项成绩,因此,在发出的420 份问卷中仅收回339 份完全满足条件的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0.7%。首先,本次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并根据结果将其分为从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后开始学习英语的两个组别(早学者、晚学者),来考查关键期假说对中国外语学习者是否具有明显作用。其次,本研究还将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分项成绩(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综合)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发现关键期假说对提高外语学习哪方面能力的效果最为明显。
研究员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包括六种类型的数据:高考英语成绩、大学英语四级总成绩(CET-4 总分)、CET-4 听力成绩、CET-4 阅读成绩、CET-4 写作和翻译成绩、CET-4 综合成绩。其中,高考英语成绩(150 分制)、大学英语四级成绩(710 分制)、CET-4 听力成绩 (35%:249 分)、CET- 4 阅读成绩(35%:249 分)、CET-4 写作和翻译成绩(20%:142 分)、CET-4 综合成绩(10%:70 分)。两组样本的数量分别为:早学组154 人、晚学组185人。对两组受试的六项英语成绩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analysis),比较组间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1.结果分析。早学组的高考英语成绩、CET-4 写作翻译和综合成绩都要高于晚学组,为此,我们对两组的三项成绩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组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在CET-4 总分、听力和阅读成绩上,晚学组的平均分还要高于早学组,三项成绩的组间差异也并不明显。总体而言,虽然两组受试在六项成绩上表现各有优劣,但是区别不大。
由以上结果可知,虽然早学组的高考英语成绩、CET-4 写作翻译和综合成绩都要高于晚学组,但组间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晚学组在CET-4 总分、听力和阅读成绩上都要高于早学组,虽然组间不具备显著的差异。由此可以认为在中国这种外语学习环境下,学习英语早的孩子并没有比学习英语晚的孩子在中学、大学英语学习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反而在一些语言能力上逊色于学习英语晚的孩子。这与Larsen-Freeman和Long[4]及曹鸿娟[5]的观点相悖——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佟悦的研究成果——较早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并不比较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的习得效果好。[6]此外,在CET-4 分项成绩表现上两组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这就说明学习英语早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综合表现上都没有超过那些学习英语晚的同学。因此,二语习得是否存在关键期以及是否不同的语言技能有不同的关键期都需要更深的、进一步的研究,[7]不应过早地下结论。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早学组只有37.93%的学生认为在关键期内开始学习英语学习过程相对轻松而有收获;而62.07%的学生表示在关键期内开始学习英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或者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与关键期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逐渐形成的学习方法。同样,晚学组只有25.21%的学生认为由于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导致英语学习吃力而效果不佳;74.79%的学生相信虽然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但并未因此而受影响,英语学习较为顺利或者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与关键期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逐渐形成的学习方法。可见,绝大多数的英语的学习者都认为语言习得关键期对外语学习水平没有造成实质的影响。这恰好印证了赵世开先生学习外语的体会——幼儿和小学阶段学习的外语对个人语言能力的开发没有多少实际意义[8]。
2.结果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在关键期外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在关键期内开始学习的学生并不具备明显且绝对的优势,所以那种流行的“外语要从小学起”的观点值得怀疑。中国的早期英语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关键期假说没有对中国的外语学习者起作用;二是早期英语教育的师资问题。事实上,对年龄因素进行研究的多数国内学者都不太赞同“关键期”假说,如赵世开、[8]桂诗春[9]等。此外,至今仍然无法证明二语习得存在关键期,虽然较早开始学习英语的学习者在语音上享有优势,但这并不是年龄单方面的因素。[10]因此,任何年龄的学习者都有可能学好一门外语,这与Stern 的观点是一致的——不存在关键的年龄或阶段。[11]换言之,一种语言可从任何年龄开始学习,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师资、学习环境和个人的努力程度。
该调查结果对我国早期的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目前,语文界许多学者呼吁: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一定要给汉语留出空间,避免误导少儿认为“英语重要,汉语不重要”。Collier[12]和Marinova-Todd 等人曾指出与第二语言教学相比,第一语言的扎实基础对第二语言(外语)的最终习得显得更为重要。同样,彭坚认为儿童太早学习外语会影响汉语的学习,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外语学习之前,要确保母语习得的完成。如果没有在母语环境中形成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学好一门外语。二是要壮大早期外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胡壮麟和董艳萍曾强调师资培训是我国当前小学英语教育政策合理执行下去的首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汉语语言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与西方的第二语言习得从根本上是有区别的,即现有的外语学习环境无法达到类似于二语的良好状态。而且在我国,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一些教学条件如师资力量、教材和教学手段都有待改善。因此,必须结合小学自身师资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开设英语课程的问题,不能全国一刀切。
综上所述,目前二语或外语学习中是否存在关键期仍未达成共识,虽然年龄在外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优良的配套条件才是关键。事实上,当前低龄学习外语仍然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而且教学上师资薄弱现象普遍。语言学习即使存在关键期,它也只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之一,不应夸大其作用。毕竟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需要个人、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来共同造就。◆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of Shanghai,1999.62.
[2]Penfield,W.& Roberts,L.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M].New York:Atheneum Press,1959.136.
[3]Lenneberg,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 and Sons,1967.58.
[4]Larsen-Freeman,D.& Long,M.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Resear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06.
[5]曹鸿娟.从外语磨蚀的角度分析“年龄小优势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5):456~460.
[6]佟悦.英语学习起始年龄与英语习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王立非,李瑛.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的新进展——兼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J].外国语,2002,(2):76~79.
[8]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外国语,2002,(5):10~15.
[9]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52~54.
[10]刘振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3,5 (2):158~172.
[11]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367.
[12]Collier,V.The Canadian bilingual immersion debate:a synthesis of research finding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2,14 (1):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