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改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景象,体育教学思路逐渐明朗,小学阶段是快乐体育,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主;中学阶段是全面发展的体育,以增强中学生的体质为主导;担心阶段是竞技体育,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为出发点。那么,实施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能体现高职特色呢?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教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体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1]。把体育教学推上一条特色化教学的道路。
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简单阐释为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可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社会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对其思想品质方面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是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也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体育教学可以传授相关技术、战势和知识,使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学会竞争,树立高尚的情感价值观,从而也使学生具有了人生成长必需的优秀精神品质。
体育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教学的参与,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只有把它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等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就体育教学而言,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使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利用在校时间学会一两种终身体育锻炼方法,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真正起到增强体质,促进学习的目的[2]。同时,由于体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成了“重基础、能力强、素质高”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学校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重视体育教学这门科学,通过和其他课程的合理配置,构建一个以利于发展的知识结构,在此基上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展示自我的空间,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能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强壮的体魄,这是体育教学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学校追求体育特色的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
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有很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渐渐成为一种定势,即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在体育教学思想的认知上,不应再把其仍然停留在公共体育范畴之内,并仅作一般性考察而没有进行专门性的研究,而是把其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即健康体育得到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特色全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
坚持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视健康体育为先驱,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出发和落脚点,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体育教学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健康教育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的特殊需要,考虑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所能利用的现有客观物质条件,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健康教育计划[3]。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健康教育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健康教育计划,这才是健康教育实现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健康教育迎接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标准挑战的有力武器。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有了兴趣爱好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兴趣爱好不是天生俱来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育形成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熟刀枪。教学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身正为范、以身立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位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因此,体育教学应弃其弊取其益,力求以兴趣与爱好教学促成学生健康心理。这样,学校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课程时要关注学生未来身体、生活、工作和家庭的需要,既适应素质教育,又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将体育教学作为身心休息和放松的手段,让学生真正喜爱上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使其成为释放与缓和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中,学校应对于陈旧的、落后的、不能与时俱进的教材内容进行大胆舍弃,对更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竞技体育适时加以发扬。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如集体操、舞蹈、呼啦圈、跳绳、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将体育娱乐与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起来,实施过程中,尽量缩小两者之间的区别[4]。体育教学在健身的基础上突出娱乐性,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一种愉悦的感觉,无论这种感受是来自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抑或是来自活动的场景。这些愉悦感、轻松感和满足感的获得,是体育教学的间接目的。以间接目的为依托,最后实现直接目的,达到体育锻炼着重于对身体的训练或磨练,在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使学生在锻炼中获得愉悦感受,而这种感受,则是在兴趣爱好的促使下,靠锻炼习惯和心理状态的作用,共同形成对体育的共鸣。
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更需要体育教师以科学而具体教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将来学生要融入社会。实施健康体育,总的来说也是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去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体育运动中的乐趣和价值。教师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淡化“重教、轻练、轻学”的思想,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课堂的主体[5]。这样,一方面能把握学生的练习质量,另一方面又能使体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主动的积极性。
教学的方法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但惟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被学生接受。科学教法指导健康体育,则是一种使学生主体快乐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教学。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关键环节,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协调学生运动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特色。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学习。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需要拥有健壮的体魄,这样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过:“体育就是一种教育 多了解体育外知识技能”。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向学生灌输体育认识,教会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练习机器”,才能运用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接受体育学习,使体育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延伸。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实施改革和发展以来再次提出的新课题。是指体育教学培育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生中的爱好。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促进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终身教育教学,学校应从教育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和方法、运动技能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自我设计、检查、评价体育锻炼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集体运动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地创造和应用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的能力[6]。同时,重视体育综合的培养,其一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与运动规律,其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基本能力,其三扩大学生的技能储备量,其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终身体育能否真正实现,达到终身体育的理想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要能培养每一位受教育者具有终身保持和增进健康,从事体育锻炼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完善终身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帮助老师找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教育评价体系不尽完善,就会发生误导作用,使其不能发挥真正作用。因此,新课程标准倡导终身教育的评价方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从区别转向激励,从选拔转向反馈,从过分注重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潜能等;评价方式应注重全面性、多样性,评价不应该局限于教学理论、技术和身体素质等。终身教育完善下的评价体系广泛延伸至品质、个性、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做到了整体的评价,做到真实、全面、可靠和科学。
纵观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其特色教学有利有弊,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扬长避短,讲求实效。全面树立“素质教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将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使高职体育教学走上一条成功之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周彦.高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策略[J].大家,2010.14
[2]秦清俊.高职体育教学应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刘磊.浅谈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J].科技信息,2011.8
[4]贾书申.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践快乐体育思想[J].教育与职业,2009.3
[5]于宙群.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0.9
[6]李训宇.关于在高职体育教育中贯穿"兴趣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