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2013-08-15 00:51
职教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素质技能职业

前言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在课程编制、教学安排以及教材内容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要求和特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根据其内在规律组织和实施教学计划,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技术型高级人才。与其他实践活动一样,开展能力本位教育实践要获得成功并收到预期效果,同样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强大教育理论的支撑。

一、能力本位教育简介

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之后,在美、加等国发展和应用的十分成熟完善。其重要思想是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能力发展目标。职业学校通过聘请行业中部分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委员会,根据岗位群的要求,逐步分解,确定从事行业岗位工作须具备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然后,学校再组织教研工作者,以已明确的能力范围为立足点,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实施教学计划,最后评价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上述能力目标。

它十分重视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为追求目标,对接受高职教育者的已获得的知识能力经评估后予以肯定;注重缜密的科学管理,丰富多样的办学方式。灵活招收各种水平层次的学员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学习强度和内容,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毕业时间也各不相同,采取小批量、多途径、高质量的培养方式。以此革新了过去以学科为基础,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内容的教育体系。以具体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顺利促进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发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它重视帮助学习者提高岗位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是以提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力本位教育最开始的形态,是二战后美国对退伍军人开展的转业职业培训,后来被美国职业教育行业应用到师资培训,再传到加拿大,八十年代后又被欧亚及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深刻影响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之初,许多国家例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为基础,重新安排和设计了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内容,在该阶段,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高度。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加拿大的引介开始接触到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以其独特的突出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一度引领全球高等职教教学发展进程,成为国际最为流行的一种职教改革潮流。

二、能力本位教育的实施理论基础

(一)实施能力本位教育的课程理论

有关能力本为教育的课程理论主要围绕学什么的问题展开,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安排两方面内容。

1.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它是能力本位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教材编写目标的重要根据。确定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目标,应在学习者的实际需要、社会生产的具体要求、学科建设和职业发展四个方面上加以明确。

第一,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一般而言,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接近成熟与定型阶段,他们的爱好、理想、兴趣、目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更加显著的变化。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情况,能力本位教育课程需正确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及时巩固学生在中学阶段以及之前形成的各种素质和知识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已日趋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最后,要将获取职业能力,尤其是掌握职业能力经验的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对待。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就是要以学生中学及之前的阶段形成的各种素质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巩固和提升,帮助其树立相对成熟稳定的职业观和人生观。以能力为本位,就是将促进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作为能力本位教育的重点工作目标。

第二,社会生产的具体要求。学生的自我发展与社会的总发展趋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定课程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而且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保证学生适应当前和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第三,学科建设。知识的传播是能力本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因此需要清晰理性地认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什么是知识的价值所在?其次,哪种知识价值最高;最后,何种知识最有价值?正视并回答好上述三个问题,对促进能力本位教育的实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能力本位教育与社会的具体生产活动最为接近,更直接。

第四,职业发展。能力本位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专门的职业人才,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学习者有着直接的客观要求。因此,研究职业的发展规律,对确定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2.能力本位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合理选择和确定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求我们必须在把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根据课程目标的来加以确定和设计,以此保证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素质是建立在人的禀赋之上,通过环境的作用内化为基本品质。通过分析素质的本质可知,素质的涵义具有层次结构的特点。一方面,它是人的天赋,即人的先天素质;另一方面,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借助环境的作用高度内化生成的基本品质。这个基本品质大致与三个方面密切相关,即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对客观情况反应的倾向性和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外在表现形式为科学知识;对客观情况反应的倾向性可概括为品性,这里的品性是指品质性格,性格是待人待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展现出来的内心变化特征;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则是包含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在的综合技能。根据有关心理学研究成果,能力的获取,有赖于知识和技能构成的体经验的生成。因此,个人的素质涵盖了能力和品性两方面的属性。

素质内容是由知识与技能整合的结果,而品性在能力的形成与发挥过程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三者有机构成了素质。为了有效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与全面素质教育思想保持高度一致,还需要认真分析能力与品性的形成过程,并生成为具体的课程内容。这种依靠分析能力与品性形成要素,确定课程内容的方法被称为素质分析。具体操作步骤是,根据分析某一单项技能,详细指出所有完整的操作程序、活动内容、所依据的有关理论经验、技能和所需的品性,据此明确本位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实现效果的评价尺度,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学习工具、教学设备、辅助材料以及所需的参与人员、应遵守的纪律规定等。

(二)实施能力本位教育的教材编写理论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客观载体,是求知者对其涵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客体,是教师用以传授相关知识技能的外部工具或方式。为此,在编写能力本位教育所需的教材(特别是教科书)时,应遵循直观、概括、具体、识记和迁移原则。同时,为有效加强教材的总体功能性,在编写过程中可采用功能块的形式来实现教材的总体功能。可将教材中的每个单独章节分为六个功能性部分:即前言、学习目标、正文、外延、总结、整合。

前言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兴趣激发、对接学生原有思维结构和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三个功能。兴趣激发是结合学生的个性情况或者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添加新奇的学习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这是激发学习欲望与主动学习所要求的;对接学生原有思维结构可以以知识、技能、个性三个方面为契入点,这个对接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高低;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是采用吸引力强、最丰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在具体介绍教学内容之前,进行有吸引力的介绍,目的是促进学习、避免影响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和寻找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学习目标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激发兴趣和心理结构定向两个部分。激发兴趣是吸引个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心和学习欲。美国心理学家曾在实验中发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状态。明确目标是指学习目标要具体清晰,学习者能够准确把握和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尽快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于帮助学生及时定向心理结构构建方向,保证其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性地位。

正文部分。该部分着重突出诱趣和心理结构构成功能的作用。在正文里,通过创造性构建制造疑—思考疑—解决疑、再制造疑—再思考疑—再解决疑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完成技能学习、实践训练、品质形成以及转移、重整、同化等心理构建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丰富他们的职业技能经验。

外延部分。该部分通过增趣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再思考,不断拓延自身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积极踊跃的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部分。该部分主要功能有:以取得的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动力和继续加强已初步构建成功的心理结构。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及时反馈给学生其自身的学习成就,可以大大激发其继续深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加强和巩固已构建好的心理结构,为进一步转移、重整、同化奠定基础。

整合部分。知识、技能、经验需要通过转移、重整、同化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形成真正的能力或素质。教材中的整合部分值得引起重视,它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综合能力测验、课后作业、模拟训练等。

三、创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本位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符合社会生产要求的有用人才,是能力本位教育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创设与实践相一致的学习情境,保证每个学生的操作技能都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首先,要根据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分析和预测,结合本专业的工作任务特点,找出隐藏在工作任务中的知识和能力。根据生产特点和公司岗位来定位具体的职业工作,区分出行动领域。其次,组织企业管理者和科教人员开展研讨活动,将具体工作要求和知识技能有机地对接起来,形成相应的学习范围。再结合具体工作要求,遵循由易至难的排序原则,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建立以实际工作为导向的学习情境。最后,再根据工作步骤和流程顺序开展教学活动。

总之,创设科学合理的能力本位教育学习情境,要紧密结合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遵循“有效、实用”的原则,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所需来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工作任务与技能经验的关系,设计实用性强的学习情境。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工作任务的独特性、可行性以及可延伸性等特点,明确不同学习情境的任务目标。所有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都是使用6步教学法的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核查、评估六个步骤进行组织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也有步骤的熟悉和掌握,更有性格、品质和人生观的塑造与培养。保证学生在入职后,无需再接受企业开展的高强度岗位培训,就能较快地胜任岗位工作。

四、结束语

能力本位教育作为一种晚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教育观念,与其他旧有的学历本位或知识本位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因此,能力本位教育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应不断深入研究和完善与其相对应的理论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地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增强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对此,教育界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1]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坚持与改革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2]GH鲍尔,ER希尔加德.学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赵志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J].职教论坛,2009(15).

[4]俞立、郭杨.现代职教课程论研究[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素质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