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高职新生的困惑与迷茫

2013-11-24 01:45侯桂华
职教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院校

□侯桂华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人数达313.4万人,在校生为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伴随着高校的普及与扩招,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出现了一些诸如招生难、就业难、学生管理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看似处于职业教育发展中间链条的学生管理工作,实则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两端。而学生管理工作中尤其要重视对新生的管理和教育,这将是整个职业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新生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解决途径,“高职院校新生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选取辽宁省10所有代表性院校的2000名学生、100名辅导员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新生同其他高校的新生相比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现在与未来,有诸多的困惑与迷茫。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者及管理者,应该正视学生们的特点,用科学正确的管理方法,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寻找科学、真实的自我。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管理的成功实施,又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新生的突出特点

(一)学生入校成绩普遍偏低,缺乏求知的欲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2000名学生入校成绩的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入校成绩普遍偏低,超过400分的学生只占到调查总数的17﹪,且多数来自高考成绩普遍偏高的外省。如图1所示:

图1

高考成绩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学生们普遍认为:高中三年是他们人生中学习最刻苦、最努力付出的三年,即使这样努力,也仅仅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所以升入大学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这样一来,导致高职院校的新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是: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考试过程中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作弊、毕业时也总有一些学生因为成绩的原因而不能拿到毕业证。

(二)“念书就是为了找工作”的意识强烈,但行动滞后,思想与行动脱节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如图2所示。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念书就是为了找工作”的意识很强烈。“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读书”的想法本应该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对于广大的高职院校的新生来说:可以这么想,却未必能这么做,想和做事是两码事。如在新生常规的军训活动中,高职院校新生的表现很不理想,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军训,也没有真正理解学校为新生安排军训的目的与意义,如图3所示。也有个别学生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如图4所示。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的新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与行动的脱节必然会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

图2

图3

图4

(三)自我管理能力及约束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新生管理难的问题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在问到“入校以来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各类活动的次数”时,有25﹪的学生竟然从来没参加过,如图5所示;在问到“对学生干部的理解”时,有18﹪的学生表示坚决不会做学生干部,如图6所示;在问到“入校以来违纪的次数”时,有8﹪的学生竟然有5次以上的违纪情况,如图7所示。

图5

图6

图7

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及行动上所犯的错误,客观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新生在自我管理及自我约束能力方面较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难。

(四)内心情感复杂,有强烈的自卑感

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别。所以,新生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感、自负感等多种情感交织,尤其感到自卑。在调查中,有超过4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如图8所示。

图8

也有同学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表示:自从自己升入高职院校后,与高中的同学联系的很少,尤其不与那些比自己考的好的同学联系。他觉得自己与他们之间有了差距,用学生的话说“我们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了”。可见,在学生的心中,已经对人进行了三、六、九档的划分,并且固执的把自己定格在某一档次上而不能自拔。

(五)对自我与他人的要求不对等,缺乏奉献精神

如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培养方式,使得大多数的孩子在对待自我与他人的要求上不对等,通常是对自我的要求很少,对他人的要求却很多。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几道题:“是否清楚地记得父母的生日”,36﹪的学生表示不记得,如图9所示。“是否参加过献爱心活动”,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没参加过,如图10所示。“就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等情况与辅导员沟通的次数”,有40﹪的学生从来没有与辅导员沟通过,如图11所示。

图9

图10

图11

数据的结果让我们看到,学生们对自我与他人的要求往往不对等,希望别人关心、关注自己,却没有想过自己也应该关心、关注他人。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和错误的思维方式,也折射出精神层面的问题:缺乏奉献精神。

二、高职院校新生的困惑与迷茫

(一)对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存在困惑和迷茫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新生对自己现在就读的院校满意度很低:仅有58﹪的学生满意现在所读的院校,33﹪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41﹪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是迫于分数、就业等原因的无奈选择。

多数高职院校的新生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拿到高职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工作。这种简单的等同式,表明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只看到了读书的结果,并没有意识到读书过程中努力与付出的重要意义。这种避重就轻的意识与行动,必然导致学生中“混大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对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存在困惑与迷茫

在问卷调查中,课题组设置了这样两道题:“对大学期间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图12所示;“如何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如图13所示。

图12

图13

从答案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新生在学习内容上,普遍存在着重实践知识、轻理论知识,重专业知识、轻非专业知识的现象。对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也仅有52﹪的学生认为要在大学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超过40﹪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混”大学的思想。这种情况表明高职院校的新生对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存在着困惑和迷茫,没有真正理解大学生活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对毕业后,自己将去向哪里存在困惑和迷茫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去向,普遍存在着“等”、“靠”的思想:等学校安排招聘会,等企业来招聘;靠家长找关系,靠亲戚朋友的推荐。这种“等”、“靠”的思想进一步助长了学生们的懒惰行为,滋生了许多的不良习惯,也折射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毕业后,自己将去向哪里存在着困惑和迷茫。

市场经济的社会,就业无疑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而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更多的是大学期间的积累与养成。高职院校的新生对读书目的与意义的误读、对大学生活理解的错误与偏差,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影响到就业。教育本来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那将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

三、正确对待高职院校新生的困惑与迷茫

大学的第一年是学生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既是成长道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如何在他们跨入大学校门后:找准定位、明确读书的目的与意义,正确地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未来人生,至关重要。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科学对待自我

1.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与评价大学及其生活。如果把人生分成若干个时段,大学阶段无疑会是人生的黄金段。在大学阶段,至少应该有三方面的收获:一是人性的成熟,大学期间,曾经年少轻狂的少年,将逐渐变得理性与成熟;二是知识的沉淀与积累,大学期间,有优越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谐的学习氛围、众多优秀的导师等,这些能够帮助学生们完成人生中很重要的知识的沉淀与积累;三是规划自己的人生与未来,对于学生来说,无论这种设想能否实现,都会是他在大学期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学生上大学,是完善与发展自我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对于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仅仅是自己未来生活的一个开始,而非终点站。大学是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增强自己生存本领、提升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通道,要想让自己沿着这条通道继续走下去,还需不断地努力。

2.帮助学生抛弃 “拿到高职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工作”的错误思想,明确读书的目的与意义。众所周知,有这样一句话:科技引领生活,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偌大的地球都可以被称之为“地球村”。在以科技作为主流发展方向的社会,人们靠什么来武装自己?毫无疑问,那就是知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任何学生都要在自己人生的黄金时期,多读书,读好书。

3.培养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中的人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类职业院校都是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正规院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的大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一门先进的技术,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那就是在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每一位职业技术工人,就如一台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虽然渺小,但不可缺少。

(二)注重行动,做好新生的养成教育

1.注重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科学合理化的养成与教育。人的一切习惯,通常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形成的。为了让入校的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科学引导学生安排好自己的早操、午休、自习、一日三餐及节假日等活动安排。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对一个人一生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培养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精神,如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尊老爱幼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刻苦专研精神等。通过开展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温暖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与锻炼。

3.注重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既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那么,他就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对于大学生,应该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周班长负责制、代理班主任、假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讲究方法,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件事情,如何去做,那是过程;是否能达到目的,那是结果。所以,做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需要我们注重过程,讲究方法。针对高职院校新生的特点,更应该采取科学、合理、可接受的方法,注重做学生工作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如果想解决学生所犯的错误,通常不选择在人多的班级、办公室等地方,那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在休闲的时间单独约学生出来谈。如果想帮助学生,就应以平等的身份、尊重的态度、无声的表达,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学生才会欣然接受,而不至于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总之,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培养人才是个系统工程,应该从新生一入校抓起,正确对待新生的困惑与迷茫,科学解决他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他们能够科学合理地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唯有这样,从校门走出来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人。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2]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上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院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