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刍议

2013-08-15 00:43
关键词:微时代党组织基层

俞 扬

(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浙江 宁波315830)

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出一批新兴的媒体形态和传播手段。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以其独特的“微动力”在短短的几年里似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全球,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微时代”。在“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捷,传播内容更丰富,传播主体更多元,传播渠道更多样,传播范围更广泛。微博逐渐渗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传播行为和社会生活参与方式,影响着经济运行和社会运作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也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冲击。

胡锦涛同志曾说: “现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1]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新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先进的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党的先进性内涵,顺应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潮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与时俱进,运用最适应时代发展、最能够唤起民众的工作方式,创新基层党建的工作理念,拓展党组织的活动空间,为基层党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认识“微时代”

微博又称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相对于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只是些只言片语(通常为140字左右) ,对用户的技术要求很低,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来及时更新或公开发布信息。而“微时代”正是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简短的文本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乃至进行情感沟通,微博通过聚合“微个体”、“微形态”和“微行动”,形成不容小觑的力量,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形态和格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在京发布的第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 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微博已成为中国网民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手段。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有网民感叹,现在每日醒来的第一件事,不再是翻报纸,也不是看电视,而是登陆微博,获得信息。那么,“微时代”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1.瞬时的传播

“微时代”带来了高效率的信息传输,使传播活动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小而短的信息提高了传播速度,加快了内容更新,即使在没有电脑、电视的地方,用户只要有手机等便携通讯设备,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信息。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引起社会关注的大事时,每个人都可以是“现场记者”,而不需要通过电视来“现场直播”,其现场感、快捷性、时效性是以往任何信息媒体都不能比拟的。

2.互动的传播

“微时代”实现了信息资讯的无障碍传播。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对话”、“私信”、“转播”、“评论”等常用功能进行即时的互动,这种互动与博客上一对一的互动不同,用户无需与自己微博的听众(粉丝) 直接交流,但发布的信息却能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精准传递。例如用户有100万名听众(粉丝) ,那发布的信息就会同时传播给100万人,而且对方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对话、转播和评论。

3.原创的传播

“微时代”可以说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相对于在语言修辞、思辨逻辑、文章深度等方面有一定要求的博客,微博则更具“草根性”。以“短、灵、快”见长的微博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性的内容陆续被生产出来。公众人物通过微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络形象,广大民众也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4.扁平的传播

“微时代”使得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活动的主体。在Web2.0 的技术平台上,信息的传递者与接受者的位置逐渐变得模糊、重叠甚至互换,信息交互上的每个节点都可能是一个传送或接收的中心,整个传播活动逐渐“去中心化”。同时,微博较之QQ、飞信等交流工具更具稳定性,不会随着用户登录地域的变化或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变化而遗失消息。通过扁平、稳定的传播,微博为民众搭建了一个更为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基层党建工作在“微时代”面临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在基层,在基层党员,在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根植在人民中间的一个个战斗堡垒,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以及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提供了社会判断参照,影响了社会舆情倾向,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权威解构与话语自由

在传统的宣传模式和组织手段中,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垄断着信息的供应,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影响传播主体、强化思想教育、引领社会舆论,从而推进党的领导。然而,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趋增大,亿万“公民记者”正在打破这种垄断,各种极具草根性的民意不经传统的党组织而直接表达,例如“上海红十字会被曝‘万元餐费’”、“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都是微博在领跑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2]微博平台海量而及时的信息,不断冲击着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舆论场上的话语权也被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所分享。

2.道德碰撞与信息真伪

伴随着微博上各类思潮的彼此激荡和各种观点的相互争鸣,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官方指导的道德标准是一元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3]道德标准多元化与指导标准一元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势必出现更多的碰撞。权威信息公布滞后、网民对官方信息的偏执以及别有用心者恶意捏造事实、传播谣言等多方面因素,促使不实信息层出不穷,甚至有所泛滥,2011年的“抢购碘盐事件”就让民众见识了谣言的威力。真假难辨的微博信息,不仅从时间性和地域性两方面侵蚀着传统舆论场,更是对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形成宣传“真相”合力等提出了新的考验。

3.素养危机与思辨困惑

“不懂微博的领导你伤不起”,一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当前诸多党组织、党员干部在面对社会事件时不懂微博、不善用微博的严峻事实。无视微博舆情、缺乏媒体素养使其处于舆论的狂轰滥炸里,诸如铁道部、红十字会等党政部门成为近年来网民集体挖苦和调侃的对象,“溧阳卫生局长直播微博开房”成为各大媒体经常引用的负面案例等等。此外,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服务群体,党员和群众对微博信息的可信度判断,往往只是依据信息的转载次数,而不是自身的理性思辨,一元化的思辨方式束缚了精神多元化的发展。

三、基层党建工作在“微时代”面临的机遇

微博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向微博领域延伸,微博的诸多功能组合,为强化党群关系、增强党建工作的辐射力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微博,势必将激活基层党建的“一池春水”。

1.拓展党的理论建设“新阵地”

微时代,党员群众运用微博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图文并茂的海量信息; 基层党组织可借助微博“获取信息快捷、覆盖范围广泛”的优势,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通过虚拟空间,创造“全方位”的学习条件,形成互动、丰富的学习系统,促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进一步中国化、大众化和网络化。同时,微博的“碎片化”语言,使长篇累牍的理论材料在传播过程中变得“轻快”,有助于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加速理论知识的普及。

2.创建党的组织生活“新场所”

伴随着“微党委”、“微支部”的陆续建立,微博改变了党组织生活的时空界限,大大拓宽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途径与方法。这些虚拟的党组织能够及时地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与工作情况,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联系与管理,随时随地在网上开展组织生活,[4]反映所需所盼。微博通过开放式、全天候的服务,拓宽了社情民意的传达渠道,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开辟党的作风建设“新渠道”

微时代的网络监督具有匿名、快捷、易于造势等特征,能够迅速地把文字、图片、视频、录音等举报材料反映给公安、纪委等相关部门或者公布于众。这种通过虚拟网络来推进反腐倡廉的方式,为广大党员群众举报腐败案件、表达意见诉求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有效的渠道。

四、“微时代”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井喷式发展的微博,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舆论场。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而是应勇于挺进微博舆论阵地,把握“微时代”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机遇,借助微博平台倾听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困,不断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1.民意为先,拓宽交流互动空间

“微时代”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都在一个平等的微博平台上,基层党务工作者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淡化生硬刻板的公众形象,以亲和的姿态突出人文关怀,积极主动地关注民众的所思所想,倾听民众的评论诉求,及时将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将处理结果发布到微博平台,确保微博信息传递的公信力。广西南宁西乡塘区立足社情民意,把微博建成畅通民意的主渠道,平均每天向公众发布10 余条信息,涵盖了“党史上的今天、人大换届选举、党建动态”等内容,深受网民好评。浙江宁波中马街道在新浪网开通实名微博“今日中马”没多久,一个个关注社区、反映情况的微博信息就被网友传了上来,使该微博成为辖区内党员开展学习交流和思想讨论的新阵地。

微博本身没有标签,关键看谁在用。基层党组织若是缺席微博平台,就等于放弃了言说的机会。因此,必须打好微博“主动仗”,增强权威声音的力量,始终确保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微时代”占据主导地位; 积极鼓励广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在微博上相互“关注”,互为“粉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家使用微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听取民意,集聚民智,形成相互关注、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浙江宁波市委组织部在腾讯上开通了官方微博“港城先锋”。[5]该微博自开播之日起就非常注重与“博友”的互动与对话。比如,一则短短的博文“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宁波市委组织部等4 部门近期将联合启动《党员故事》拍摄制作工作”刚发布,就立刻引来数十条回帖;“谁能为宁波市党建电视栏目《党的生活》想到一个合适的新名字”一发布,马上就获得了博友的智力支持,大家提供了“甬城党校”、“宁港之声”、“党心系甬江”等诸多名称。截至2013年5月7 日,“港城先锋”发布的博文有11527条,“听众”达595085人,内容涵盖了人事制度改革、换届纪律、人才优惠政策等。

2.法制护航,打造长效管理机制

“微时代”的基层党建工作要形成规模、取得实效,必须走法治化、制度化、长效化的路子。然而,我国现行的网络立法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专门针对微博的立法还处于真空状态。为此,相关部门应当从立法层面来加强和规范对微博的管理,及时出台一系列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法规或文件,明确公众在使用微博等新兴媒体时的言论自由和批判尺度,对建言献策的微博舆论,应认真倾听、酌情采纳; 对健康向上的微博舆论,应大力倡导、支持鼓励; 对合情合理的批评舆论,则要虚心接受、适时回应。同时,对于微博传播中的不当言论,也应通过法律手段来规制,尤其是那些丑化党的形象、传播政治谣言的言论,纪检监察部门应依法予以严肃查处。[6]近年来,部分地区和网络媒体在微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1年12月,北京市推出《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采取“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方式,随后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网站微博纷纷效仿;2012年3月16 日,北京市再次规定,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将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2012年5月8 日,新浪微博公布了《新浪微博社区公约(试行) 》等制度,进一步维护“博友”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健康、法治的微博环境。

3.党务公开,推进党内基层民主

微博在信息传播中产生的“核裂变”效应,促使基层党建的生存形态由封闭走向了开放。面对新的形势,开通基层党建微博,用全新的党建互动模式促进党务公开,势必将有效地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时效,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通过“微博上晒工作”,将领导干部的廉洁承诺、工作简历、考察考核、提拔任用等工作情况通过“党建微博”向外公布,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比如,广西南宁西乡塘区在党建微博上开辟“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专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此举一经推出,立即受到网民的热烈关注; 二是通过微博民主测评、推荐、选举领导干部,使干部的测评推荐选举工作更科学、更公正、更高效。浙江杭州拱墅区正是采取这一做法来进行社区选举的,居民参选率达到了92%以上。据了解,该官方微博“阳光组工拱墅党建”自开通后,发布广播16641条,“听众”达到256400 人,已成为加强党群沟通的网上平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绿色通道; 三是对于区域范围内的重大事项或项目,在决策前通过微博平台征求意见、论证评估;对有可能引起党员群众思想波动或困扰的社会事件,通过微博第一时间披露真相,使谣言失去市场。同时,为了将党建微博的作用落到实处,基层党组织可利用微博发布党建动态、进行党史学习、组织网络讨论,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浙江桐乡各基层党(工)委通过整合资源,在原有组工信息员队伍的基础上,指派专人负责官方微博“菊乡先锋”的日常宣传工作,除了及时发布党务信息外,还发布党员的闪光言行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了“党建微博”的窗口示范作用。

4.素养提升,强化党建队伍建设

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在“微时代”要拥有主导权、具有权威性,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好、网络技术强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是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抓紧对现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党建工作意识、信息网络技术知识、网络实践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其充分了解和运用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使其既熟悉党建工作,又掌握微博技术,切实增强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二是引导党员干部灵活运用微博语言,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既要站在党组织的角度从深层次上去思考问题,又要保持普通民众的角色,不摆“官架子”,不搞花架子,通过活泼易懂的语言和直观新颖的图片、视频,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口语化、通俗化和大众化,使广大党员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启示、接受教育;三是注重网络党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选拔,吸纳一批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敬业奉献精神、熟悉微博运用的党员群众从事基层党务工作,壮大基层党建队伍,并且借助微博“秒互动“的优势,强化对这批“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党史、党建的教育宣传,永葆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是开通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个人微博”,“零距离”促进党群之间的“鱼水之情”。[7]通过微博,对广大群众来说,既理解了党的政策和信息,又加深了对党的信任,实现了对党的监督; 对党组织来说,则拓宽了了解民意的渠道,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切实改善了党群关系。在浙江,全省共有3000 多名党员干部,万余名党务工作者拥有个人微博。尤其是浙江党委组织部门的干部,90%以上都开通了个人微博。这些微博在走进群众、汇聚民智、为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浙江也因此被称为微博大省。

在“微时代”下,依托微博这样的新兴媒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绝非朝夕之功所能成,它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需要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发挥其作用。基层党务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微博只是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不能仅仅是织“围脖”等待问题的出现,而应该经常走到第一线去倾听一些更加真实的声音。基层党建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微博”为媒介工具,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拓创新,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永葆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1]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是,2010(1) :3-7.

[2]窦含章,李未柠.政府如何开微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8-41.

[3]魏子扬,杨林.微时代,党的信息工作怎么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5) :46-47.

[4]陈新伟.微博传播模式下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 :88-90.

[5]谢霞.红色微博:开启党建新渠道[J].宁波通讯,2011(12) :18-19.

[6]章子仁,王敏飞,王凌捷.善用微博强化机关党建[J].今日浙江,2012(8) :45.

[7]黄俊杰.网络时代下的党政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2(8) :151-153.

猜你喜欢
微时代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