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在《职教通讯》2012年第31期中撰文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课程整合创新意蕴,并提出整合课程的实现路径。
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有其逻辑必然性。首先,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其次,我国已有顶层政策的引领和指导;最后,我国各职业院校已有显著成效的实践探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四点本质意蕴,即促进教育与市场的整合;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整合;促进合作矛盾的融通整合;促进利益诉求的协调整合。
校企合作跨界整合的本质必然会带来职业教育课程的根本性变革,也必将赋予课程整合创新意蕴。第一,不同学习领域的贯通整合。校企合作的实施,使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的整合成为可能。第二,不同学习地点的统属整合。校企合作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第三,不同施教主体的互渗整合。企业专业人员和学校教学人员互渗,充实教师数量。第四,不同学习内容的内在整合。以能力为本位,整合当下课程内容和教学,使知识、经验和技能成为整体。
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的课程即工作过程系统化整合课程追求教学过程与生产(或工作)过程的统一,注重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强调融入职业工作情境和知识的应用,其实现路径有四个方面。第一,整合课程性质:课程工作化与工作课程化双向转化和整合。既要把课程转化为工作来学习,还要把工作向课程转化。第二,整合课程结构:焦点与背景的转换。把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课程摆在焦点与核心位置,理论知识成为背景性存在,这是一种内在整合结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第三,课程内容的开发整合: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必须源于职业,而又高于职业;样本的选择必须大小适中、有序呈现;设计顺序必须既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又符合能力生成规律;设计的数量必须掌握好多和少的度。第四,课程实施模式的整合:“做学教合一”。先“做”体现职业性,凡是有条件先“做”的课程都应该由“先做”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后“学”体现主体性,是指与“先做”连贯衔接的那种学习,或者说是由“做”而引发的后续学习;再“教”体现主导性,后学而再教,最能体现教师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