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2013-08-15 00:51黄小平
职教论坛 2013年11期
关键词:经管类双师型双师

□黄小平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1]。那么何谓“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有何重要性?如何培养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站在经济管理类高职院校角度作一些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权威的内涵解释。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解:官方的理解、学术界的理解和实践界的理解。本文作者通过对以往有关“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分析和梳理,概括为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双职称说 。这种观点认为高职教师需要获取两种职称才能称为“双师型”教师:一种是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系列(讲师或以上)技术职称;另一种是要同时具有与其所教专业相同或相关的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如工程师、律师、电子商务师、会计师等。

第二,双证书说 。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即为“双师型”教师[2],或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中的“双证”是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3]。这种以教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等级技能证两个证书作为判断“双师型”教师标准的观点,容易将实践能力与资格证书混为一谈,导致一些职业院校盲目鼓励教师考证,甚至花钱购买资格证书。

第三,多师型说 。这种观点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普通教师素质、职业指导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还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第四,双来源说 。双来源说是站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上来说的,认为高职教师队伍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在教师来源上,既可以是来自其它高校的教师,也可以是来自工矿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将那些来自实践战线的教师安排教授学生实践实训课,将那些直接来自其它高校的教师安排教授学生专业理论课。

第五,双师素质说。教高厅[2004]16号《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中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4]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性规定,有力地指导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向。

从上面的观点可以看出,社会上对“双师型”教师内涵存在多种理解。但不论何种观点,都认同双师型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上的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又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本人认为经管类高职院校教师要想成为 “双师型”教师,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拥有宽广的知识结构。高职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这种知识结构要求经管类“双师型”高职教师也应具备跨岗位、跨专业、跨行业的知识结构,不仅具有经管类专业知识,而且要拥有文艺类、理工类知识,并且要能够将各种专业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求培养出生产第一线、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教师既要具备基本必需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第三,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体现在:一是要具备教师素质,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二是要具备工作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企业员工素质,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要具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素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职业和创业。

二、经管类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经管类高职院校培养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一)这是经管类高职院校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关键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过少,比例过低,平均不到30%,与国家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为合格标准,达到70%以上为优秀标准的规定相差甚远;另外,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不高,有的高职院校简单地把获取了教师资格证书又获取了专业技术职称(如会计证书)的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或把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称为 “双师型”教师,而不管其它条件是否达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才能改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二)这是经管类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和应用性,这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第一线所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的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人才。它要求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就应该进行上岗前的实践锻炼,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术,这就是双师型教师的本质所在。而目前经管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这是经管类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经济管理类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诸如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硬件设施、实习基地、教学水平、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但其中师资水平是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最重要体现,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和主要依靠对象;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保障;也是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培养方案(试行)》文件中提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50%时为合格标准,达到70%时为优秀标准。因此,经管类高职院校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

(四)这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与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而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造成大学生理论知识多,实践技能弱;喜欢坐在办公室工作,厌恶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相反,农民工多数是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与施工人员。这些农民工由于没有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体力活干得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做得少,无法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因此,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经管类高职院校只有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各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经管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途径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各经管类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多渠道、多途径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双师型”改造,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很多,主要包括福勒的教师教学“关注”理论、纽曼等人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王秋绒的“教师社会化”阶段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对专职教师“双师化”改造的有益探索。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分析,并结合高职教师特点,我们可以对经管类高职院校现有教师按照专业技术职称为标准,对初级、中级、副高和高级职称四个发展阶段的专职教师进行“双师”改造。(1)初级职称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高校分配过来,工作时间不长,在教学和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这时对其进行“双师”改造的途径有:一是要加强高职教师入职时的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初级职称的教师尽快进入职业教师角色;二是高职院校要积极联系相关企业,为专业课教师“双师”锻炼牵线搭桥。(2)中级职称的专职教师具有了一定年限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获取中级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也很多,他们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对企业实践、参与合作都充满了期待,这时对其“双师”改造的途径主要是:专业教学和实训实践双线发展,相互推动,使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带动全面发展。(3)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他们往往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和专业带头人,这时对其“双师”改造的途径是:一是要加强政策引领,为副高级职称的“双师”教师设立发展空间;二是高职院校应为副高级职称的“双师”教师提供发展保障,多一些自由空间,使他们尽快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多去思考一些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和校企合作问题。(4)教授级“双师”阶段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最高目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成为某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同时教学投入减少,行政事务、社会事务逐渐增多,职业消退期特征逐渐显现,这时对其“双师”改造的途径是:一是要充分利用他们良好的行业影响力及社会声誉度,推动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二是政府及高职院校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授“双师”的职业热情和发展目标,促进“双师”教授“传帮带”作用,完成对年轻专业教师的梯队建设。

(二)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进行清晰界定的是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文件。在这份文件中将兼职教师理解为学校正式聘任,已经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的校外企业或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名师专家、技师或能工巧匠。随着经管类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使用的增加,兼职教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包括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以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参与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教学与建设;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承担科研任务等。因此,拥有一支业务技术熟练、理论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经管类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对加强经管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经管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是国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条例,落实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或编制,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鼓励和引导;二是企业要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包括制定企业内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鼓励员工到职业院校兼职等;三是高职院校要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包括建立聘任制度以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完善兼职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强化激励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等。

(三)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体制

可以采取的具体办法有:(1)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对新进教师的素质与资历应严格把关,对有企业工作经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学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2)要建立有关“双师型”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设计一套与之相应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包括“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资格认定、工资待遇、职务聘任、教师流动、奖惩考核等一系列环节上设计相应的规章制度。(3)要制定一套“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标准[5]。对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等综合起来考核,同时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相结合,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4)要制定一套“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具体措施有: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出国培训与进修、课时津贴、职称评聘、项目开发补助、评为学科专业带头人等方面拥有优先权,从而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总之,经管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应从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计划、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教育部网, 2006-11-20.

[2]冯德纯等.锤炼师资队伍 造就“国重”品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5).

[3]段青河等.关于“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01).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EB/OL].http://www.tech.net.cn/info/edu/poli/6779.shtm,2005-10-28.

[5]施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6(11).

猜你喜欢
经管类双师型双师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