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以莫言小说《檀香刑》英译本为例

2013-08-15 00:43周满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檀香刑原语译者

周满平,黄 娟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翻译补偿是近几十年翻译界新兴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在翻译补偿规则与策略的研究方面有较大进展。如刘宓庆提出的翻译补偿四规则:“应有助于意义的全面转换;有助于语言结构的适度优化;有助于适度提高目的语的可读性;有助于接受者的交感及接受者的审美参与”[1];夏廷德堪称国内对翻译补偿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第一人,他撰写的《翻译补偿研究》是国内第一本论述翻译补偿的著作,书中指出:“翻译补偿乃减少损失,尽可能完整再现原文的必要手段”[2],因此译者应灵活变通,从而对翻译过程中的种种损失进行有效补偿。他从时间、空间和手段三个维度提出的八种翻译补偿策略以及翻译补偿的六项原则等,都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其英译本则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翻译而成,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英译本的成功与大量使用多种翻译补偿策略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这些策略对于文学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翻译损失的存在及其不同层面的补偿

翻译损失是指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文化因素、审美形式及其功能的丧失,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差异,因此翻译损失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是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虽然要求译者要忠实于原文,但译者对原文的忠实是有限度的。正如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所言,“译者所能达到之忠实,即比较的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3]。鉴于此,译者的任务只能是尽可能忠实于原文,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降低译文的损失,这就需要采取补偿措施,对翻译补偿的研究也就顺理成章了。翻译补偿研究的重点在于以读者接受度为指导的语言学层面、文化层面及审美层面的翻译,其目的在于使译文读者能了解更多外国文化、获得更多审美享受。按照这种指导思想,刘艳红将“翻译补偿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文化层面的翻译补偿,以及审美层面的翻译补偿”[4]。其中语言学层面的的翻译补偿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针对某些特定语言形式就字面直译造成语义损失而影响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时所进行的翻译补偿处理,通过词汇、语法、语篇层面的补偿,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学层面的效果对等。”[4]鉴于篇幅,本文拟从语言学中的词汇、语法层面,并结合具体实例,对莫言小说《檀香刑》英译本中所使用的翻译补偿策略进行简要阐述。

二、《檀香刑》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

(一)词汇补偿

由于物质生活环境、宗教意识形态、风俗传统、社会文化价值的差异,两种语言间的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这样在翻译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词汇空缺和词义损失现象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存在,因此需要译者在翻译时适当进行词汇补偿。词汇补偿是最常见的补偿手段之一,它包括若干种具体的补偿手段。下面结合具体译例来分析《檀香刑》英译本在词汇补偿层面所使用到的补偿策略。

1.直译加注法

在处理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尤其是别具文化风味、能唤起原语读者内心特别感受的词语和典故时,译者最好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来补偿译语读者的文化缺省,让译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语文化知识,增进他们对原文的了解。

例1:它们知道,明天早晨,太阳刚冒红的那个时辰,就是它们见阎王的时候。

译文:They knew that daybreak,soon after the red rays of sun appeared,would mark the hour that they went to meet Yama,the King of Hell.

“阎王”一词源于印度神话,在中国文化中也有关于“阎罗王”的传说,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文化中的“魔鬼”(demon或devil)。在中国传说中,“阎罗王”是作为阴间之神,不仅掌握着尘世百姓的生死,同时也给鬼魂生前的行为作出判决,不一定是贬义;但西方的“devil或demon”指与上帝为敌的魔鬼,含有贬义。因此此句将“阎王”一词直译为“Yama”(Hindu god of death and lord of the underworld),再加以“the king of the Hell”的注释补偿,既避免了译语读者对词义的误解,又很好地向他们传达了中国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2.替代法

为了减少或避免翻译在语义功能或审美效果等方面的损失,译者常在目标语中用完全不同于原语的表达方式或形象替代原语的表达方式或形象,以期在译语读者心中制造的效果尽可能与原作对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同或相近。

例2:你以为给了俺一张五两的银票就可以随随便便地指使俺,呸!

译文:Did you really think that a five-ounce silver certificate was all you needed to buy my favors?Hah!

“两”是中国特有的计重单位,旧制16两为1斤,1两约为31克。这里“五两的银票”意指金额面值小。但英语读者对“两”这个计量单位比较陌生,为避免歧义,译者采用替代法,选择了在英语中同样表示“轻”、“不值钱”的重量单位“ounce”来替代。虽然 “ounce”和 “两”在重量上并不等同,但是此处用 “ounce”代替“两”,巧妙地向译语读者传达了“两”所表达的钱币数量微小之意,再现了原语的语言功效。

3.归化法

归化是指译者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在翻译的时候尽可能向目标语读者靠拢,适当改变原语形象,采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表达方式从而忠实再现原文意义。这种补偿方法可以帮助目标语读者消除理解上的障碍,从而连贯地理解译文。

例3:等老娘喘过气来,再一个个地收拾你们。

译文:I will be back on my feet one day,and when I am,I will make sure that each of you gets what is coming to him.

中国读者对“喘过气来”这个短语司空见惯,表示“某人体力或精神恢复过来”,其中的形象是喘气;而“Be back on one’s feet”是英语里表示某人“恢复健康”之义常用的词组,其中的形象是“feet”。译者在此摒弃了中文里“喘气”这个动作情态,而在英语里找了一个与“喘过气来”意思相近但更容易被英语读者所理解的词组“Be back on one’s feet”,可谓归化策略运用的典型译例。

4.溶合补偿法

溶合补偿法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的词汇或语义表达溶合在一起进行阐述,使译文行文更加简练,但又不失原文主旨意义。

例4:大老爷,俺豁出去一个比苏州府的绸缎还要滑溜、比关东糖瓜还要甜蜜的身子尽着您耍风流,让您得了多少次道,让您成了多少次仙,你为什么就不能放俺爹一马?

译文:I presented you with a body silkier than the finest Suzhou satin and sweeter than Cantonese sugar melon,all for your dissolute pleasure;now,after all the pampering and the voyages into an erotic fairyland,why will you not let my dad go free?

原句中无论是“得道”还是“成仙”,其实都是指大老爷纵身酒色、耍尽风流的快活。译文没有分别翻译出“得道”和“成仙”,而是采用溶合法,以一个概括性的短语“all the pampering and the voyages into an erotic fairyland”道出了快活感,简明凝练。

(二)语法补偿

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词汇层面会发生损失而需要补偿,语法层面也会发生损失,因此就产生了语法补偿。“语法补偿是指译语对源语中各种句法关系进行补偿及其隐含的逻辑关系进行‘显性化’处理的过程。”[5]总体来说,英语侧重用句法等形式表达结构语义,汉语则多用词汇表示。汉译英时应注意把汉语某些隐含的语法和逻辑关系按需要转换成英语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语法范畴,如时、体、式、数和格等。下面结合具体译例来分析《檀香刑》英译本在语法补偿层面所使用到的补偿策略。

1.句式转换法

撇开语法层面的转换(如英语中有时、体、语态、性、数、格等汉语中所缺失的语法范畴),“转换法包括虚实之间的转换、句式结构之间的转换、语序先后的转换、肯定否定之间的转换、视角的转换、文化意象的转换等”[6]。其中句式转换法这种补偿策略在翻译中的应用尤为常见。

例5:俺的丈夫赵小甲是杀狗宰猪的状元,高密县里有名声。

译文:No one is better at butchering dogs and slaughtering pigs than my husband,Zhao Xiaojia,whose fame has spread throughout Gaomi County.

中文是一句典型的从正面描述的肯定句,但是译文为了更符合英语国家人民表达的方式,没有采用肯定句式翻译,而是采用否定句“No one is better at...than...”,从而从反面论证赵小甲杀猪本领在高密县第一。

例6:小虫子怪叫一声,又尖又厉,胜过了万牲园里的狼嗥。

译文:But Little Insect released a tortured cry,shrill and forceful,one that would have put the howl of a wolf in the zoological garden to shame.

本句译文采用了转换主体视角的方式进行翻译补偿,译语不正面说明小虫子惨叫的声音怎么“尖和厉”,而是从被比较的对象“狼嚎”来深入,说“put the howl of a wolf...to shame”,狼也自惭形秽。该译文通过“小虫子怪叫”和“狼嚎”的视角转换,以正话反说的方式进行翻译补偿,使译文更加形象生动,且比原文更增添幽默感,让译语读者更能欣然接受。

2.名词加复数法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需添加曲折词缀“s/es”来体现,而汉语复数意义的表达则无严格的形态变化,往往通过语境及词汇本身的含义来体现。故对于汉语中表复数意义的词,英译时需在相应词汇上添加曲折词缀“s或es”(除了一些特殊变化及单复数同形的名词)加以补偿。

例7:不但他没有说过,连那些头脑明白见多识广的左邻右舍都没说过。

译文:And he was not alone:our neighbors,too,who had seen much of the world and knew a thing or two,had never mentioned him.

原句中的“左邻右舍”就是一个典型的表复数意义的词,但并无明显的数字修饰,只在“邻舍”前加上“左右”二字,其复数意义便体现出来了。其译文中“neighbors”就是通过添加复数词缀“s”,从语法形式上补偿了“左邻右舍”的复数意义表达。

3.时态语态补偿法

例8:你爹我猫着腰,提着“阎王闩”,跟随着姥姥,姥姥跟随着引我们进宫的太监,七拐八拐,拐进了一个宽大的院子。

译文:Holding on to Yama’s Hoop,myback bent slightly,I followed Grandma Yu,who was beingled into the palace by a eunuch,down one winding corridor after another,until we emerged into a large courtyard.

汉语通过在动词后面加上动态助词(了、着、过)来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了”表示动词的动作已经完成;“着”表示动词的动作正在进行;“过”表示动词的动作发生了,侧重有某些经历。在汉译英时,译者需借助英语的be动词、助动词以及时间副词(when,as,before等)以构成不同的时态。例句中“跟随着”表过去进行时,加上是被引领,因此译文用了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was being led”来表示。

三、结语

据以上译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补偿之于文学翻译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价值。词汇补偿适用于语言文化造成的局部损失,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法、替代法、归化法、溶合法等补偿策略;语法补偿主要任务是解决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法范畴差异或空缺造成的损失,可以使用句式转换法、名词加复数法、时态语态补偿法等补偿策略。总之,译者需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灵活处理原语与译入语的语言形态差异,采用相应的补偿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94.

[2]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90.

[3]林语堂.论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59-272.

[4]刘艳红.翻译补偿研究现状分析及不同层面的翻译补偿[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91-393.

[5]李玉英,胡勇.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78.

[6]李玉英,邱晴.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178.

猜你喜欢
檀香刑原语译者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檀香刑》的生命意识解析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诉说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摹声艺术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