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儒钦 ,刘宝亮,王 鹏
(1.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 350007;2.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以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田径》教材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编制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教材学生调查问卷》,并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按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5所院校,其中东部院校有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莆田学院、滨州学院等8所;中部院校有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4所;西部院校有咸阳师范学院、四川宜宾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等3所,向每个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30份。
逻辑归纳法。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论证有关结论与建议。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6.0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郭晓明在 《课程结构论》中,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出发,把教材的结构分为 “实质结构”和 “形式结构”。认为:实质结构包括两个亚层,一是对教材结构的一般的、理论化的构想,二是教材目标定向和编写思路;形式结构包括三个亚层,一是课文系统与课文辅助系统的构成及相互结合方式,二是各学期教材间纵向衔接关系以及各单元 (课、节)的设置与纵横关系,三是整个教材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方式的构成与相互结合方式,以及课程内容中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和思想意识等要素的比例与结合方式,还有各种学习活动方式的组合[1]。
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的专门属性,本文对田径类教材的结构主要从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形式结构从如下几个亚层进行分析,一是从编排体例和内容编排顺序等宏观层面进行分析[2];二是从教材的封面、章节标题、插图、导学、习题、正文呈现内容、版式设计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等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实质结构由知识技能要素、能力要素及思想品德要素等要素组成[3]。我们主要从教材内容的作用、难易程度及其呈现特点入手,分析学生对教材实质结构的适应性。
目前,关于教材适应性的研究并不太多,有学者对其作了如下界定,教材适应性,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判断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与学生、教师及学校等教学资源相适合的状况[4],并在分析不适合的主客观原因基础上改变教材的某些属性或调节教学资源使两者达到更加和谐的过程[5]。
3.1.1 2003年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指导纲要》)规定的田径类教材的内容
根据2003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 《课程方案》)的指导精神,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主要由基础运动能力、田径主要技术和实用技能三大板块构成[6]。因此,田径类教材的完整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 (表1)。
表1 田径类教材的内容设置
3.1.2 2006版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用
为调查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用,从学科知识、运动技能、探究能力、学习兴趣、体育现象以及开阔视野6个方面进行切入,以4级分类为标准,调查此版教材对学生的作用程度[7]。有62.9%的学生认为此版教材在帮助掌握学科知识方面的作用比较大,10.4%的学生认为其作用很大;47%的学生认为此教材在提高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比较大,37.1%的学生认为其作用不大;在增强探究能力和增强学习课程兴趣方面的调查上,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作用不大;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此版教材在提供机会让学生探究体育现象和提供更多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体育专业知识的广泛应用和最新发展的作用比较大。
表2 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用 %
由此可见,此版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并不均衡,对基础知识的阐述对学生帮助比较大,基本能够适应现在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技能学习的需求。在增强探究能力方面,选择“作用不大”和 “作用比较大”的学生比率接近,说明学生对此版教材的此类内容的设置并不是很满意,在课后复习巩固的部分很少开辟探究性的开放式的思考题或者社会实践类型的题目,教材正文部分也几乎没有涉及有关能力培养的内容。此版教材增加了趣味项目的介绍,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在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帮助作用不大,这跟教材内容的单一有很大的关系。此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增加了不少体育文化方面的内容,将田径运动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田径运动组织和赛事进行了简单介绍,因此,有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此版教材提供机会让学生探究体育现象、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了解体育专业知识的广泛应用和最新发展的作用比较大。
3.1.3 学生对2006版教材内容表述类型的适应性
笔者将教材内容的表述类型分为 “理论讲述类”“学科资料类”“探索实践类”“创新实践类”及 “其他”类型。调查发现,“探索实践类”和 “创新实践类”的教材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选择比例分别为43.0%和31.1%,喜欢 “理论讲述类”和 “学科资料类”内容的学生则相对较少。《指导纲要》指出,教材要按照 “少而精、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进行编写,所以理论讲述和学科资料的内容要作为基础知识继续强化,但是前沿的、探索性的内容也不可或缺[8]。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只是能力要素培养的最基础部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才是能力要素培养的最终目的[9]。
3.1.4 学生对2006版教材内容特点的适应性
表3 学生对教材内容特点的适应性 %
田径类课程在原田径课程基础上,拓展了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技能等基本内容,该 “领域”课程的特点是以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为基础,全面发展体能,学习和掌握与人未来的生存、生活和终身体育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选编的内容紧密结合 《课程方案》规定的田径类课程的精神与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各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实用并便于操作。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此版教材最主要的特点是 “基础”,教材的丰富性是其次要特点。这样的编写内容符合能力要素培养的第一层要求。
3.1.5 学生对2006版教材难度的适应性
通过对教材难度与学校层次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控制变量等级相关系数P=0.097>0.05,因此认为教材难度与学生所在学校的层次无显著相关。将题目所设的五个选项分别赋以分值,“很难”=5分、“较难”=4分、“适中”=3分、“较易”=2分、“很容易”=1分,以3分为理想分值,将数值型数据进行加权,取其加权平均数,与 “适中”水平3进行比较。得出东部、中部、西部学校的加权平均数皆近似为3,其中东部学校的加权平均数为3.01,最接近 “适中”水平,而总体的加权平均数为2.95 也很接近 “适中”水平。说明学生适应教材的难易程度。
3.1.6 学生对2006版教材中新知识呈现特点的适应性
通过对三个不同地区的15所学校的卡方检验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对此版教材新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的认同度并没有差异,P>0.05,但是三个地区学生喜欢的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显著性差异,卡方检验的结果P<0.05,因此,虽然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对教材编写内容呈现方式的认同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喜欢的呈现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学生对教材新知识内容呈现特点的适应性 %
在正文内容行文风格上,以往教材一般更倾向于单一编写模式,大部分内容属于 “概念—说明”的模式[10]。而此版教材在不同的知识点内容上行文风格不同,大部分内容一般都是以 “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的模式编写。以此版教材中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为例,教材按照 “田径运动的形成、沿革→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奥运会中的地位→我国的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走向”为主线,全文按照知识的由来过程进行讲述,但是48.2%的学生认为新教材中对于新知识的讲授是按照直接讲述原理概念等知识内容的形式呈现的,说明教材的呈现方式表现并不突出。调查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学生最喜欢的都是 “引导你自己去探求发现新知识”的呈现方式,说明现在学生要求独立进行探索的欲望比较强烈,直述式的编写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虽然三个地区最喜欢的呈现方式是一样的,但是,东部地区位于第二位的呈现方式是 “按知识的由来过程讲述知识”,中部地区选择 “按知识的由来过程讲述知识”和 “其他”选项的频率均为14.9%,西部地区也有19.4%的学生选择了 “其他”,说明教材现在使用的几种呈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2.1 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的适应性
以往教材的语言表达方式,无论是概念的解释、还是过程介绍,都显得比较呆板、严肃和直接,但是比较简洁、准确和严谨。2006 版教材相对显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如教材在介绍新的内容健身走的注意事项时,提出 “走出健身误区”,用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传统语言解释严寒炎热季节应停止健身走,用 “闻鸡起舞”的典故形象地比喻锻炼的最佳时间。因此,67.7%的学生认为教材的语言表达 “基本易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对教材语言表达的适应较好。
3.2.2 学生对插图作用的适应性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能够起到使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深奥知识通俗化的作用[11]。此版教材图片中除了保留以往教材的直观图片以外,在运动技术的训练手段的描述上普遍采用卡通图片,用直观和简明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叙述内容。笔者将插图的作用分为 “能引起学习兴趣”“能帮助理解内容”“分散注意力”及 “没有帮助”四个部分,发现70.5%的学生认同此版教材在插图方面的设计,认为它们可以 “帮助理解内容”,并且有17.9%的学生认为此版教材的插图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引起学习兴趣”,只有3.6%的学生认为其 “没有帮助”。
3.2.3 学生对教材版式设计的适应性
由于课程理念的不同,所以教材在结构体系、内容选取和知识呈现上都有所改进。只有13.9%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此版教材的设计版式,86.1%的学生喜欢此版教材的版式设计,其中7.2%的学生对此版教材的版式设计 “很喜欢”。说明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教材的版式设计。
3.2.4 学生对导读信息的适应性
在此版教材中,在每章讲解知识点之前会先提示 “本章提要”,列出 “重要概念”。这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导读信息作为组织先行者在学生头脑中先建立初步的框架。此版教材中以 “本章提要”的形式,分类对每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当问及 “你一般会阅读这些内容吗”的时候,43%的学生阅读比较多,只有4.4%的学生几乎不阅读。88%的学生认为导读信息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其中,29.5%的学生认为其作用比较大,14.7%的学生认为其作用很大,说明此版教材的导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且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抓住每一章的重点难点。但是在认为其有作用的学生之中,还有43.8%的学生虽然认同导读信息的作用,但是认为其作用不大,这说明导读信息在总结概括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2.5 学生对复习思考题设计的适应性
复习思考题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习题设置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6]。问卷从学生对习题的作用、习题数量和习题难度的适应性上作出分析。本研究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思考题在此时就成为他们复习巩固的一个重要工具,49.8%的学生认为习题的作用比较大。此版教材的习题设置几乎都采用总结归纳性的问题形式,很少涉及综合应用的题型,习题的答案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因此,37.5%的学生认为习题的设置难度较低。45.4%的学生认为习题设置不太多,数量设置合理。
2006版的田径类教材在实质结构方面表现为:教材内容的设置对学生的作用表现不明显,现有的内容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认为正文呈现内容的 “基础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教材难度与学校层次无显著相关,学生可以很好地适应教材的难易程度。在形式结构方面表现为: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教材的语言表达 “基本易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对教材语言表达的适应较好;教材插图的设计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认为其可以起到帮助理解教材内容的作用;导读信息作用不大,在进行总结概括时还需进一步改进;习题设置数量合理,但难度较低。
[1]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38-42.
[2]丁朝蓬.教科书结构分析与内容质量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61-64.
[3]王丹尧.教科书功能研究[D]北京:国家图书馆,2004.
[4]张爱萍.基础教育课程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44-48.
[5]肖再兵.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适应性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6]林向阳,周红妹.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材的形式结构要素与功能类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34-37.
[7]林向阳.近10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材质量的评价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46-47.
[8]林向阳,周红妹.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材难度设计的定量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40-43.
[9]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10]邰崇禧.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材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7,23(3):87-90.
[1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