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生活资源渗透人文教育

2013-07-10 03:52向润生
关键词:生活资源人文教育渗透

向润生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要注意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不仅人文学科如此,包括理科课程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应该如此。化学作为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倡导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在内的完整化学教学,实现“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是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化学教育工作者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拟结合作者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生活资源渗透人文教育这一课题略陈探讨。

[关键词]化学 实验教学 生活资源 人文教育 渗透

科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实用知识,更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建构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是化学学科本身拥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还是化学学科的教和学都有与其它学科相对独立的特点和规律,化学学科思想和人文精神就是这种特点和规律的体现。要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更加着重学科思想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就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生活资源渗透人文教育这一课题略陈探讨。

一、利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素材渗透人文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进行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提高实验的预期效果。同时学生对熟悉的教学素材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更能引起学生对化学学科思想的感悟,形成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在人文思想上得到升华。

1.利用环保型实验探究课题,启迪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实验课题,使学生更迫切了解污染物对我们生存环境的污染,激发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如测定当地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附近工厂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废电池中金属的回收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环保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改进实验教学,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在一些涉及有毒物质的实验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物质,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力争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既可减少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优良的理性情感

化学及化学实验具有两面性,化学对于人类有好处,比如说制造农肥,铝热修铁路。冶炼金属制造新物质等。化学对于人类也有坏处:环境污染,臭氧空洞,光化学污染等对人类自身身体有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化学及化学实验也有两面性,更好的利用化学实验来为人类服务,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性情感。

二、利用实验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渗透人文教育

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

化学实验的方法本身就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教育

科学实验的本质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它包括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并由此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在处理复杂的实验问题时,常常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忽略,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来研究问题,即建立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方法就是体现了“矛盾论”思想,反映了辩证法的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大有裨益。

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利用生活资源设计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利用所学知识对新领域的探究过程,并非验证性的过程,需要获得的现象和结果是陌生的、未知的。这样的实践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解、求新的欲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一旦获得了某些实验成果,或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某些心灵上的感悟,学生在知识和精神上就得到升华,也更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4.在实验探究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利用生活资源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过程,即是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探究过程,无论是实验课题的选择、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以及最终成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从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辛酸和喜悦,收获比实验成功更有价值的人生哲理。

三、开展多样性的实验教学活动渗透人文教育

开展多样性的实验教学,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合乎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及态度,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使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凸现出观察、发现、探究、交流、讨论、归纳等认识活动。在这样的认知活动中,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的感受便得到了丰富,随之而来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这样的学科教学,最终才会使赋予人文指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三维教学目标齐头并进。

(作者单位:湖北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人文教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