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昭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演变特征分析
——以1996-2011年面板数据为例
郑昭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科学合理地分析区域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演变特征对于准确预测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和合理确定规模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指数和Zip法则等理论和方法,对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规模发展地区差异明显。但从总体而言,随着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宁波、嘉兴、金华等)和次级旅游经济圈(浙中旅游经济圈、浙西南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和崛起,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规模结构逐渐得到优化。
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均衡性指标;集中度指标;分形理论;浙江省
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研究是入境旅游市场开发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合理地分析区域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演变特征对于准确预测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和合理确定规模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利用相关理论研究规模分布演变的多见于城市规模体系。近几年,有学者将这种应用于城市规模体系分布规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渐应用于旅游经济范畴。旅游经济的地区差异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如张海燕[1]、靳诚[2]、姜海宁[3]、陆林[4]等从不同角度研究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旅游经济的差异性和非均衡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1996年和2011年数据为例,1996年浙江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为72.9万人次,2011年则为773.7万人次,增长了近10倍。尽管如此,不同经济基础的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特点。以2011年为例,杭州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为306.3万人次,居于末位的衢州市为11.6万人次,两者相差25倍。入境旅游规模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政策扶持等有较强的联系,但是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持续不均衡发展将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本文采用入境旅游接待人数数据,选取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指数、Zip法则等指标对1996-2011年浙江省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演变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合理预测各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进而为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依据。
(一)研究区域、数据来源
相比国内旅游的统计资料,我国对于入境旅游的统计更为规范和科学,入境旅游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因此,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靠性,本文以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作为研究分析的数据指标。
本文研究对象为浙江省11个地级城市,即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台州、温州、舟山、衢州。数据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1996-2011年)和浙江旅游年鉴(1996-2011年)。
(二)研究方法
1.地区均衡度指标
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反应了地区均衡度,值越小,说明该区域越均衡。
其中,CV为变异系数,n为样本数,Xi为样本值,X-为样本平均值
其中,G为基尼系数,n为样本数,Y-为样本平均值,Y1、Y2…Yn为从小到大的样本值
2.规模集中度指标
首位度和赫芬达尔指数是衡量规模集中度的指数,值越大,说明集中度越高。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当赫芬达尔指数等于1时,认为市场被完全垄断。
其中,S为首位度,Z1为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 Z2为市场规模第二大地区
其中,HHI为赫芬达尔系数,Pi为前n个各自所占总数的比值,本文n为5。
3.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Zip维数可以反映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几何特征[5],该分布维数可视为位序-规模结构优化的定量依据[6-8]。
Zip公式表示为:Pi=P1/Rqi,公式两边取对数,得到:
其中,Pi为第i位城市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P1则为最大规模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Ri为位序;q为捷夫指数[9],它用于表示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与位序之间的关系,当|q|=1时,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体系为自然状态下最优分布,形态呈帕累托模式;当|q|>1时,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为首位型,高位序城市占据优势;当|q|<1时,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为位次型,高位序城市不突出。
(一)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均衡性演变
利用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公式,对1996-2011年浙江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数数据进行计算(如图1)。计算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变异系数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的1.917降低到2011年的1.136,并且2011年为16年来的最低值;从局部来看,变异系数的变化以2000年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变异系数值较大且比较稳定,而从2001年起变异系数值下降幅度较大。这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渐趋于均衡,尤其是2001年以后。另一方面,从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1996-2001年基尼系数均在0.6以上,而在2001年之后基尼系数保持在0.5~0.6之间,基尼系数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2011年基尼系数为16年来的最低值。
综合上述分析,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2001年以前。但是,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离散化趋势有一定的收敛,城市之间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差距在缩小。
(二)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集中度指标变化
计算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首位度,结果(如图1)显示:首位度在5.7-2.8之间波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局部来看,1996-2000年期间首位度先下降再上升,而自2001年开始首位度持续下降。这表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首位度较大,首位分布突出,但是整体呈现缓和趋势。从赫芬达尔指数的计算结果(如图1)来看,16年来浙江省居于前5位的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集中度保持在0.4243~0.1997之间,这说明前5位城市占据了大部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呈现集中分布,尤其是杭州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几乎占据了整个浙江省的半壁江山。
图1 1996-2011年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指数变化图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集中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几大城市占据优势。但是,整体而言,杭州市龙头地位有所弱化,而宁波、金华、嘉兴等城市的旅游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导致全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集中程度有所减缓,结构渐趋合理。
(三)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分形特征演变
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形特征,可以运用Zip公式计算规模分布的空间维数。利用Zip公式对1996-2011年浙江省各城市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数数据及对应的位序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建立位序与规模之间的双对数模型,并观察其拟合效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96-2011年所有点列在双对数坐标图上均能形成一条拟合直线,拟合性较好,这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具有单分形特征。q值的大小反映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的形态。从1996-2011年这16年数据来看,q值均大于且不接近1,这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中高位序城市占据优势。q值从1996-2011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数值从最高的1.998下降到1.329),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变差在逐年缩小,规模分布趋于均衡。
表1 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Zip法则检验(1996-2011)
(一)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且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
从总体来看,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数总计达5 106.84万人次,从1996年的72.9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773.7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8%。1996年以来,除了2003年受非典影响之外,其余年份均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并且各地区间均衡性逐渐加强。
从阶段来看,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以21世纪初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6-2001年,由于长期以来的区位优势、资源吸引力、基础设施等优势条件,导致浙北旅游经济圈和浙东旅游经济圈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较为充分,而其余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仍然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这从均衡性指标和集中度指标都可以得到验证,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指数在1996-2001年期间均较为稳定,聚集性和不均衡性较为突出。2002-2011年,浙江省各地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政府扶持、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等措施来加大扶持入境旅游的发展,入境旅游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浙中旅游经济圈、浙西南旅游经济圈等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全省入境旅游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缩小。总体上而言,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指数在2001年之后均呈现下降趋势。
(二)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趋于合理
长期以来,杭州凭借其地理优势、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优势条件,主导着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演化,其空间极化作用非常强。在2000年之前,全省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向杭州市集中,1996-2002年杭州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数数据分别达到63%、62%、61%、62%、63%、56%和52%,体现了明显的空间集聚作用。这从规模集中度指标和Zip法则检验均可得到验证:首先,1996-2011年首位度均大于2,尤其是1996-2002年期间首位度达到4以上,这表明存在结构失衡和过度集中的现象;其次,从Zip法则分形理论检验来看,捷夫指数q值较大(1996-2000年期间q值大于1.7),而且判别系数R2值较高,可信度较大,这说明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中高位序城市发育充分,而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则慢于大城市。
在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向中心城市杭州集聚的同时,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宁波、嘉兴、绍兴、金华等)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速度较快,活力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杭州作为龙头地位城市的作用,这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这同样可以从规模集中度指标和Zip法则检验得到验证:尽管首位度和q值均居高不下,但从整体来看首位度和q值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2011年均达到研究期内的最低值。
(三)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空间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但有所减弱
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成长的地区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核心—边缘差异、群带间发展差异。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核心城市为杭州市,杭州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几乎占据了全省的半壁江山,最高份额比例为1996年的63%,最低达到40%;而其余10个城市仅仅占据了50%左右。根据《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省分为四大旅游经济圈——以杭州、绍兴、嘉兴、湖州为主体的浙北旅游经济圈,以宁波、舟山为主体的浙东旅游经济圈,以温州、台州为主体的浙东南旅游经济圈,以金华为主体的浙中旅游经济圈和以衢州、丽水为主体的浙西南旅游经济圈。从规模发育程度来看,以浙北旅游经济圈、浙东旅游经济圈和浙中旅游经济圈的发展规模较大,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而从规模成长速度来看,以浙中旅游经济圈、浙东南旅游经济圈和浙西南旅游经济圈成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6.4%、20.5%和29.7%。这说明浙北旅游经济圈和浙东旅游经济圈发育比较成熟,而浙中旅游经济圈、浙东南旅游经济圈和浙西南旅游经济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地区差异明显,但差异有所减弱。这从市场规模均衡性指标可以得到验证,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均较高,但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以基尼系数为例,当基尼系数高于0.4表示规模差距较大,而高于0.6表示差距悬殊。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基尼系数均高于0.5,表明全省各地区之间规模发展差异较大,但同时以2001年为分界点,基尼系数从近0.7下降到0.5,这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地区差异在逐渐缩小,向均衡性发展方向演变。
本文根据浙江省1996-2011年期间11个地区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指数和Zip法则对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指标能够很好地揭示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演变特征,研究方法是可行。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时段内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长期以来杭州主导着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分布格局,城市之间、群带间规模发展差异较大,但均衡性发展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研究时段内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具有单分形特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逐渐得到优化。捷夫指数q刻画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的形态以及规模变差的变化情况。研究时段内q值均大于且不接近1,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呈现不规则的帕累托模式。同时,q值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变差呈缩小趋势。
3.宁波、嘉兴、金华等城市入境旅游经济活力的增强,以及浙中旅游经济圈、浙西南旅游经济圈的崛起,是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变差缩小的主要原因。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均衡发展是入境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建议浙江省应注重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开发浙西南旅游经济圈、浙东南旅游经济圈等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大海外市场的推介力度,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由于旅游经济数据收集受限,本文仅对1996-2011年浙江省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数进行计算分析,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而且,本文尚可以对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变的成因作深入的探究。
[1] 张海燕,张旭亮.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2): 216-218.
[2] 靳诚,陆玉麒,徐菁.基于Theil系数的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123-128.
[3]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23-28.
[4]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 (3):406-410.
[5] 喻定权,陈群元.基于分形理论的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J].经济地理,2006,26(12):242-245.
[6] 刘继生,陈彦光.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J].人文地理学, 1999,14(3):1-6.
[7] 陈彦光,刘继生.豫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J].人文地理,1998, 13(1):22-29.
[8] 赖淑瑾.福建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J].福建地理,2004,19(1):43 -46.
[9] Zip G 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M].London: Addison-Wesley Press,1949.
An Analysis on Size Distribution of Inbound Tourism in Zhejiang Province——an Example of Panel Data from 1996 to 2011
Zheng Zhaoyan
(Tourism College,Zhejiang China,Hangzhou 311231,China)
The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bound tourism distribu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predict the scale and siz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By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ini Coefficient,primacy ratio,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and Zip law,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bound tourism distribu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96 year to 2011 year is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size of inbound tourism in Zhejiang has enlarged rapidly and the region difference is apparent.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b center city(such as Ningbo,Jiaxing,Jinhua)and sub tourism economic circle(Middle-Zhejiang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and West southern Zhejiang tourism economic circle),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inbound tourism is narrow and the size structure will be optimized.
inbound tourism market scale;Equilibrium index;Concentration index;fractal theory;Zhejiang Province
F592
A
1674-3784(2013)03-0088-04
[责任编辑:谌世龙]
2013-01-17
郑昭彦(1982-),女,浙江浦江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