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

2013-06-27 05:54沈建兵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亚文化群体

沈建兵

青年亚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

沈建兵

现在青年大学生在青年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体育素养普遍不高。青年人的体育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从青年亚文化角度入手挖掘青年大学生的共同性格特征,并根据这些性格特征来分析现代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状况。本文最后还积极探讨了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的对策。

青年亚文化;体育素养;大学生

自2002年8月6日教体艺[2002]13号名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以来,体育素养为体育学界和教育界所广泛关注。―体育”二字的含义不再仅仅停留于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的层面,更上升为一种素养,一种内涵。现如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强壮的体魄,赋予学生运动的能力,并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颇见成效。但成绩背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盲点”,即对体育教育定位的狭隘性,突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的教育。体育素养不仅包括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体育知识,还包括体育意识、体育品德及体育欣赏、体育评价等各方面的能力。体育教育就是体育素养的教育,是一门综合的教育,―包含着体育文化和体育科学教育,体育过程中无不渗透德育、智育、美育的因素”[1]。基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强调体育素养教育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大学体育教育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我国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青年亚文化,青年人的体育文化也属于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亚文化氛围熏陶、影响下的青年人具有其独特的群体特征,而这些群体性格特征又培育出青年大学生特有的体育素养,给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带来困难及启示。

1 青年亚文化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征

青年一代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在心理上也经历着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重要的过渡、发展时期,会形成青年人特有的叛逆性格。再加之一系列的社会价值体系、规范体系的约束,成年社会的过度期望和严厉要求更加深了青年群体的反叛意识。青年亚文化代表着个人化空间的建立,是用以与成年社会对话,或者说发泄的一种方式。青年亚文化是相对于成年人主流文化而言的,―是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但在特定的社会中却是与主文化并存的一部分,成为主文化的一种补充,一种枝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2]。青年亚文化是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化形态,对于成年人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反叛的表现,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叛逆性。青年亚文化是在青年群体中形成的,又继而影响更为广泛的青年群体。在这种青年亚文化的环境中,青年们呈现出相同的群体叛逆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个性的彰显。青年群体个性的彰显不仅表现于服饰装扮、言谈举止,也表现于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2)游戏精神的贯彻。游戏精神是稚气未脱的孩童身上所带有的特质,这种精神在青年亚文化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游戏人间的处事哲学充分体现了青年群体的叛逆特征。(3)狂欢行为的持续。青年群体常常会将某一行为视作狂欢,并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在狂欢中找寻个人化的空间和个性的显现。

2 青年亚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

现今我国大学生在体育素养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体育能力、身体素质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的下降幅度为最。高彩琴、蔺新茂也曾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有近30%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踝关节扭伤这一类的常见伤害事故;32%的学生不知道怎样评价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3]这些只是暴露出了我国大学生在体育素养方面的部分问题。青年亚文化环境下孕育着青年大学生的群体性格特征,而这些群体性格特征影响着青年群体的一切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系,在体育素养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我们可以根据青年大学生在青年亚文化中显现出的群体特征这一深层次的根源来分析我国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

2.1 个体化意识

体育素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团结协作的精神,但现在的青年社会中强调的则是个性的彰显。而青年大学生的个体化意识在体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个体化的意识首先体现于体育活动之中。大部分大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都会尽可能地突出自身的优势,把自我的优点特长无限放大,自我表现欲望强烈。这本可以视为是一件好事,但对集体体育活动而言,则有违团结的根本宗旨。如今在大学校园中的体育活动中,特别是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个人主义的涣散作风。青年大学生个体化意识带来的表现欲望还常常会产生畸形的形态。最常见的就是不在体育运动本身下功夫,不将展现体育能力作为重心,而是在外表上做文章,运用夸张的服饰、动作甚至于表情来表现自己。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做秀一词,不利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个体化的意识也渗透于大学生的体育欣赏和体育评价之中。现在青年大学生在欣赏、评价体育运动时,总是关注于某一个体育明星的表现,将成败得失都归结为某个人的原因。很多大学生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体育明星,体育偶像,他们经常会为了看某个明星而去关注某一赛事,某一场比赛。因此,至今还会有人讨论诸如失去了乔丹的NBA,还剩下多大意义之类的话题。出于此目的而欣赏体育比赛,只会流连于体育比赛精彩激烈的场面,令人振奋的个人表现,而很少有人会去关心技战术,或是赛后总结等等。这就带来乐大学生体育欣赏和评价水平的低下,从而也导致整体体育素养的下降。

2.2 游戏般的态度

很多大学生都会将体育视为游戏,体育课就是紧张学习之余的课外活动。这种思想的形成正是青年亚文化环境中显现的游戏的性格在作祟。青年大学生将儿时的游戏行为变化为成年后的游戏态度,也将这种游戏精神贯彻于体育活动之中。因为将体育等同于游戏,所以无故旷课,不认真上课,不按要求完成动作等现象屡禁不止,很多体育老师都会发出大学生难教,体育课难上的感慨。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青年大学生游戏般的学习心态之上。这也是现今大学生体育运动常识缺乏,体育意志薄弱,运动损伤频频发生的根源所在。从这点上也可透视出我国大学生体育素养不高的现状。

2.3 狂欢式的行为

人们常常将青年亚文化中出现的狂欢式的行为特征用于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其实,这一行为特征也同样存在于大学生的体育活动之中。现在大学生学习之余,会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狂欢仪式”,用于发泄学习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夏日中午的阳光下一群大学男生在激烈地进行着篮球对抗。在旁人看来这是一种无法理解的行为,但他们却乐在其中,深受狂欢之乐。

3 青年亚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体育素养教育体系

曾有学者将体育素养教育模式的基本教育过程概括为:―掌握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意识→形成体育技能→发展体育个体性→养成体育品德→塑造体育行为。”[4]这一过程模式的提出,给予了笔者很大的启发,我们可以对这一模式再加以改进,由线型模式转变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如图示)。传授体育知识

大学的体育教育是体育素养的教育,传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基础。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向体育素养过渡的中间环节——体育意识的树立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体育意识包括锻炼身体的意识、体育精神的意识、体育评价的意识、运动保护的意识等等。再传统的大学体育课堂上,注重的多是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而这只是体育素养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往往没有注意到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因而导致现如今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被等同于单纯的运动训练。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将体育意识渗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之中,让学生内化为一种本体意识,从而自发性地关注自身健康,参加体育活动,体悟运动精神,修炼体育素养。

3.2 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青年大学生具有个性突出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引导,将青年大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聚集到体育运动本身,控制其在青年亚文化中演绎出的另类怪僻的形态涉及到体育运动之上。在体育课堂或课外,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课堂示范、举办某一项目的比赛、组织体育俱乐部等让学生们更多地注意到体育运动的内核,而非花哨的表象。从另一个侧面看,这样也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探究体育运动深层次的要素,比如技术要领、意志品质、团结精神等。定时的比赛、活动也使青年大学生的狂欢行为有了正规的渠道得以合理地发泄,并且他们的体育素养得到了提升。

3.3 提升教师队伍的体育素养

体育素养的培养是以教与学的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的。体育教师队伍的体育素养的高低也会直接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所以我们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也要同时从教师的体育素养入手。教师队伍的体育素养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身体育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体育素养意识的建立。前者是指教师道德、体育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体育教师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而后者则是一种意识的建立,将以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变为素养教育,以基础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教会学生自觉思考,自主学习的终身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未来教师角色描述中指出:―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5]这也是今后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势,体育素养教育的优势逐步确立。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贯彻体育终身教育的思想。素养教育可看作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在青年亚文化盛行的环境中,体育作为文化的要素之一,也深受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此情势之下,应该认清现在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定位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现状,找出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的性格特征。从而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性格―弱点”对症下药,建立完善的大学体育素养教育体系,引导大学体育教育向素养教育、终身教育方向发展。

[1] 郑国荣. 论大学生体育素养[J]. 科技教育,2002(1):63.

[2] 扈海鹂. 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47页.

[3] 高彩琴、蔺新茂:对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04(4):64.

[4] 冯古首,王勇慧. 体育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1999(2):26.

[5]杜琳英.论高校体育教师的素养[J].潍坊学院学报2003(6):116 .

Youth Sub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Sports Environment Quality Education

SHEN Jian-bing

Now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youth sub-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sports quality is generally not very high. Youth sports youth culture is a part of sub-culture, so this paper from the youth sub-culture perspective find young college students common character traits,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 traits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quality. Finally, it actively explores countermeasures of the university sports education.

Youth Sub-Culture;Sports Quality;College students

G80-054

A

1007―6891(2013)03―0023―03

2012-10-09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212003。P.E. Colleg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Jiangsu Zhengjiang, 212003, China.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亚文化群体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