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适应行业和区域需要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强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探索,通过搭建课程育人平台、实践育人平台、文化育人平台、科技育人平台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艺术素质、科学技能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经过实践,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 综合素质 平台 搭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针对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学院提出了“以人为本,能力为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工程”为引领,以素质拓展雄鹰计划为载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05年学院成立了学生素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广泛考察兄弟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题调研、新生素质专题调研等方式,开始就学生素质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对策》、《高职学院学生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等专题调研成果,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平台搭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素质培养平台的搭建
通过7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 “四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即通过四大素质培养平台(课程育人平台、实践育人平台、文化育人平台、科技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四种素质能力(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艺术素质、科学技能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一)搭建课程育人平台
根据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需求,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人文艺术教育等四大课程模块,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1.德育为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全部政治理论课程建成了网络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2.健康为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压力与情绪管理》、《恋爱与性心理健康》、《公关心理学》、《心理卫生》等课程,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对新生进行UPI心理测评,筛选并建立档案,对高危人员进行重点跟踪,开展专题展板、现场咨询、心理健康专场晚会等多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3.发展为要,加强人文艺术教育
学院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点、实际需要开发专业选修课程。开设《法律常识》、《民俗文化》、《实用美学》、《文学欣赏》、《公文写作》、《商务礼仪》、《音乐欣赏》等近50门课程,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就业为根,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学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生组织建设等,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系列实践平台。
1.订单培养,校企育人
目前,联想集团、长虹电子、神州数码、中兴通讯、富士康科技等近20家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近两年共组建“订单专班”20多个,每年组建的“订单式”培养专班学生人数已占当届毕业生人数的近三分之一。企业和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分专业、分批次地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在院内教学环境中融入行业文化、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让学生接受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校企互融互通共育高技能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2.共建基地,校地育人
学院根据办学特色,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与红星公园管理处、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武警消防支队、市监狱、街道办、养老院、市光荣院、市移动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20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其中有3个基地已被团中央命名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社会实践,活动育人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能更多的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学院组建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礼仪队、网络评议员队伍、爱心社等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多次被授予“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先进单位”、“四川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为基本原则,以“科技·人文·和谐”为主题,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浓郁学院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1.行业文化育人
学院是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通过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凸显信息文化育人优势。
学院通过启动“百门课程上网工程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已建成187门网络课程及多媒体教学资源。
2.本土文化育人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浓厚的广元本土文化完美融合,充分体现了高职办学特色和学院的文化传承。开设“川信文化大讲堂”、“大学生创业论坛”,邀请省、市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举办专题讲座。参与组建广元蜀道文化研究中心,普及剑门蜀道文化、女皇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相关知识。
3.社团文化育人
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围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这两大重点精心设计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目前,注册学生社团有26个,涉及文化艺术、理论研究、实践创新、体育竞技等类型,社团会员人数达3000人次。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精神动力。
4.企业文化育人
通过专班建设、环境设计、教育教学渗透等方式,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各系及各专业教研室在学院总体规划下,开办展览馆或展览栏,展现相应的企业文化特色及本院师生的成果。同时各专业教研室在教学环境、寝室环境和日常行为规范中融入相应企业管理文化,从而在校园中形成百花齐放的企业行业文化。
(四)搭建科技育人平台
学院通过建立健全机制,举办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畅通科技育人渠道,搭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1.建立机制
专门制定了《专业技能竞赛训练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和奖励办法》等,为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创新大赛提供了制度保障。学院开放科技创新实验室,开设面向全校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程,使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2.畅通渠道
学院以国家、省、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立足行业特点、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创新竞赛。如 “广元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川信杯”科技创新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
二、学生素质培养平台具有的特点
(一)素质训练项目化
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其流程分为项目选择、制定计划、公开竞标、项目运作、项目评价和成果交流等六个步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素质薄弱点自主设计、策划素质训练项目,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
(二)素质教育学分化
管理中引用学分制,根据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团活动等内容,把学生在素质拓展项目中的各项内容的表现以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转换为学分,按项目制定出详细的量化标准,将素质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量化管理,并与学生毕业条件挂钩。实现素质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形成了课程教学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的“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育人模式一体化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艺术素质、科学技能素质构成的“四种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需求,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四大课程模块。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实现校园、企业、地方的有机对接,形成共融机制,深化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理解,拓展了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途径,形成了“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突出综合素质培养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四)评价机制多元化
在学生素质评价机制上,引入社会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搭建了三方评价机制。社会评价即通过学生在企事业单位期间顶岗实习,由顶岗实习单位给予学生素质的评价。学校评价即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素质训练项目的层级、成绩状况和日常表现状况给予学生素质评价。学生评价即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三、学生素质培养平台实践应用效果
(一)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1.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近年来,3名学生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名同学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申请入党入团学生比例高达98.6%。每年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学生人数达10000人次,累计服务小时超过3万小时。近3年,学生无偿献血达2100人次,献血量超46万cc,在校生平均献血率是我国人口献血率(0.87%)的40倍,远远高于全国高校在校生献血率的平均水平。
2.人文艺术素质显著提高
学院学生多次代表学院参加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并多次获奖。
学生获得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银奖;健美操队荣获全国排舞大赛一等奖5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荣获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舞蹈类比赛三等奖;荣获省经信委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代表市参加四川省庆祝建国61周年感恩奋进歌会,参加市 “感恩奋进”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纪念5.12地震三周年诗歌朗诵会等重大演出活动,深受参会领导好评。
3.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在四川省历届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曾打破全省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男子5000米和男子100米纪录。
4.科学技能素质显著提高
近年来,我院学生累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140余项,获奖人员460余人次,涌现出了多名成功自主创业的优秀毕业生。
(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2012年,学院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是近10年唯一一所被团中央表彰的省内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红十字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抗震救灾优秀团组织 ,省五四红旗团委,汶川地震优秀红十字团体等荣誉称号。
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28%,就业平均对口率达到81.5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达90%。毕业生就业、创业业绩优良,受到社会普遍赞誉,许多毕业生就业单位成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基地。
参考文献:
[1]汪国隆,陈蘅瑾.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05(3):44-46.
[2]乔春霞. 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J].职教论坛,2009(11):48-49.
[3]胡天然.如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体系[J].职教论坛,2009(23):43-44.
[4]方燕妹.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平台的建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140-141.
[5]张斌,唐磊.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涵目标与实践路径探索——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1(8): 84-87.
作者简介:罗忠诚(1964.4-),男,四川阆中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