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挚诚的情义高唱赞歌

2013-06-25 00:27葛婷婷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偏离莎士比亚平行

葛婷婷

摘 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兼诗人。其十四行诗用情真挚,用语优美、凝练,堪称上乘。第十八首诗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更是佳品中的佳品,充分展示了莎士比亚精湛的诗歌技艺。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一大重要特征,分为平行和偏离,在本诗中均大量存在。本文将从前景化的角度赏析诗人为挚诚的情义而高唱的赞歌。

关键词:莎士比亚 前景化 平行 偏离

引言: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戏剧家兼诗人,他的十四行诗用情真挚,用语优美、凝练,堪称上乘。前景化语言就是他诗歌语言的一大重要特征;而第十八首诗中的前景化语言尤为突出。文体学家杰弗里N·利奇(Geoffrey N.Leech)曾说理解诗歌实际上就是把“语言中那些被‘前景化了的方方面面解释清楚”(转引自楼育萍 2009.10:99)。因此本文试图从前景化的角度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通过探讨平行、偏离(变异)等前景化语言在诗歌中的运用,一方面揭示诗人是如何运用前景化语言来突显主题、表达情感,从而展现诗歌的魅力;另一方面希望在加深读者对本诗理解的同时也为其它诗歌的欣赏提供一种方法,以兹探讨。

1.原文及译文如下[1]:

Sonnet 18

Shall I/compare/thee to/a sum/mer's day?

Thou art/more love/ly and/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do shake/the dar/ling buds/of May,

And sum/mer's lease/hath all/too short/a date:

Sometime/too hot/the eye/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is his/gold com/pl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eter/nal sum/mer shall/not fade,

Nor lose/posses/sion of/that fair/thou ow'st;

Nor shall/Death brag/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eter/nal lines/to time/thou grow'st:

So long/as men/can breathe/,or eyes/can see,

So long/lives this/,and this/gives life/to thee.

第18首十四行诗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盛开的花朵,

夏季的日子又未免太短暂: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形像: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长;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屠岸译)

全诗总体用词简洁、用语凝炼,句式虽多富于变化,但行文亦很流畅。它是诗人为挚诚的情义而奏响的赞美之歌,也是为能获如此可贵的友情而高唱的凯歌,更是为了让友人高风亮节之品德流芳百世而行的回报之举。诗歌充满了人文主义感情,读罢宁人感动万分,莎士比亚真是可敬可佩。但可敬可佩的不仅在于诗人高尚的心灵,还在于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诗中大量前景化语言的强大阵容下读者会较轻易感受到诗人跳跃的思想脉搏和至真至纯的感情。

2.前景化理论简介

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一大重要特征,指特定的语言成分在其它部分或是背景的衬托下得到突出或强调。这一概念是由布拉格学派的哈弗里奈克(Havranek)率先提出的,而诗歌语言前景化的论述则起始于该学派另一位代表穆卡洛夫斯基(Mukarovsky),不过穆卡洛夫斯基关注的仅是前景化中偏离的一方面,即违反常规的现象。另一个方面,即平行,是由雅各布森系统而全面论述的。后来杰弗里·N·利奇(Geoffrey N.Leech)总结了穆卡洛夫斯基关于偏离的理论和雅各布森关于平行的理论,将前景化分为组合前景化(syntagmatic relation)和聚合前景化(paradigmatic relation)(赵伦江2008:12)。前者即“平行”(parallelism),体现的是语音结构和表层语法结构的特征;后者又称“变异或偏离”(deviation),体现的是语义和深层语法结构的特征。平行和偏离即可作为前景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又可作为前景化语言的分析手段。作为前者,诗人可以创设大量耐人寻味的诗句,也可以制造丰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作为后者,当读者被前景化的语言所吸引就可能从经过诗人艺术加工的语言中找到诗人真正的表达意图并体会作品的艺术美感。下文就将对诗中偏离和平行的语言现象进行简要的前景化分析。

2.1 偏离

偏离是诗歌语言前景化的重要手段。穆卡洛夫斯基认为偏离是对常规系统性的违反,它具有突出主题、强化语言功能的效果。因此,诗人往往会以此为契机引发思考,达到欲言又不言明的效果。本诗中偏离主要体现在句法、语义、书写方面。

首先,句法偏离方面:即诗人为了表达上或韵律方面的考虑,经常调整句子顺序,省略某些成分造成对语法规则的违反。诗文首句便用一个设问句“Shall I/compare/thee to/a sum/mer's day?”。设问句的特点是自问自答,即答案在不言之中。诗文首句,答案是肯非肯。说肯定是在于夏季在英国文化里,具有美好的意义。因此,若一个人被比喻成夏季,那么那人定是很受敬仰和尊重的。但问题是诗人在把“友人”比作“夏日”的时候自觉有些不妥,从他的话语中分明看得出那丝商量的语气。也只有读完了全诗,读者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是觉得“友人”比“夏日”还要美好,还要长久,故而特在此做个伏笔,以便为后文做好铺垫。诗文首句的设问句作为诗人前景化的句子,即达到了驻足紧锁读者思维,引起了读者深思的效果;又达到了真实地刻画了诗人内心世界,充分显示诗人欲求表达的对朋友无比崇敬的良好意愿。诗文第六句“And often/is his/gold com/plxion dimmed;”和第七句 “And eve/ry fair/from fair/sometime/declines,”分别用了倒装的句型结构。倒装句型在诗文中主要是为了强调,即它拥有增强诗句语势的效力,又具有使诗句上下更加贯通一气的衔接功效。在此出现显得非常突出,明显相异于前后诗句,其效果无异于置身平原而突见一座大山拔地而起。这种前景化的语言是诗人有意而为之,通过“你(thee)”指“友人”与“夏日有租令、其色有衰退”相比较而获得表达效果:即“夏日”终不长久,我怎忍把“你”比作夏日呢。诗文到此,诗人欲说而未说的话似乎揭开了第一层面纱。因为诗人接下来马上就会说,“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因为“我”欲用诗文把你的美德保留。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说出这话之前,又用了第十句和第十一句两个倒装的句子,来尽展他为友人准备的“夏日”是如何的好。这与前面第六句和第七句倒装正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却又达到了殊途同归的一致效果。可以看出,倒装句作为诗人前景化的语言在诗文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正因为有了倒装句的表达效果,才使得诗文即能充分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一片赤诚之情,又能完美展示诗人对自己诗文无比自信的心态。

其次,语义偏离方面:其主要依靠转义(trope)的手段来实现。转义的手段主要包括造成语义偏离的一些修辞格。修辞做为语言前景化的一种方式,在本诗中有大量的展示。诗文首句“Shall I/compare/thee to/a sum/mer's day?” 除是设问句外还是一个明喻,诗人在此欲把“友人”比作“夏日”,语气很委婉、礼貌,能显示出诗人对“友人”无比的崇敬。诗文第九句“But thy/eter/nal sum/mer shall/not fade,”,则是一个暗喻,它表达了诗人无比的信心,因为从后面的的诗文可以看出,诗人认为他的诗行能让他的“友人”万古流芳。诗文第五句“Sometime/too hot/the eye/of hea/ven shines”,这是一个提喻,把太阳比喻成人的眼睛。试想人的眼睛若像太阳,那将是多么骇人的事,炙热的气温定能将大地烧焦。诗人如此比喻意在暗示“夏日”亦有它的缺陷,不足以作为“友人”美德的载体。诗文第七句“And eve/ry fair/from fair/sometime/declines,”中“fair from fair”是一个双关语,前一个“fair”指的是美人,后一个“fair”指的是美本身。同一个“fair”不同的两个意思一起出现必然引起读者视觉上的冲击和语义上的区分,也就是说,“fair from fair”作为诗人前景化的语言定能够引起读者足够的重视,而读者如能意识到这点,那就离理解诗人的真实意图不远了。

再次,书写偏离方面:它主要研究书写、排版、印刷、标点、拼写、句子长短、段落的安排、语篇的形状等等。这些字位或语相特征往往与语篇的主题或表达相连,而并非是随意安排的。本诗书写偏离主要表现在标点和单词的使用上。第一,标点上:诗人分别在第二、四、十二行末尾使用冒号,旨在引起读者足够的注意。前两个冒号主要是为了短暂停顿,意在突出“夏日”的劣处,为后文蓄势做好铺垫;后一个冒号主要是为了总结前文、点明主旨、揭晓谜底,即诗人的诗文将赋予“友人”美德永恒的生命。第二,单词拼写上:第五句“sometime”和“sometimes”均按“有时”理解,为何第一个少一个“s”,是诗人拼写错误,还是在诗人的时代两个单词就完全一样?若诗人未拼写错误,那诗人把“sometime”前景化是何用意,笔者不得其解,在此提出,以飨同仁及爱好者共同探究。

2.2 平行

平行也称为过度规则(overregularity), 指某一语言结构或成分反复的出现,反映出一种统计上超高频率,与人们所期待的情况不一致,往往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利奇(Leech)认为“平行作为诗歌语言特征的重要性几乎等于偏离”。偏离和平行是构成前景化的两个互补的手段,从另外的角度看,二者都是在统计频率上异于常规。本诗的平行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方面。

首先,语音方面: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说过语音应该成为意义的回响(The sound must seeman echo to the sense)(陈嘉 2005:169)。平行在语音层面上主要是以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假韵(consonance)、尾韵(end-rhyme)和拟声(onomatopoeia)等几种特殊的语音模式来实现的。本诗语音平行主要体现在头韵,尾韵上。第一,头韵是指一组词、一句话、一行诗中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作用在于把相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音韵美。诗文第二句“Thou art/more love/ly and/more tem/perate:”出现的两个以“m”开头的“more”,第三句“Rough winds/do shake/the dar/ling buds/of May,”出现的两个以“d”开头的“do”、“darling”以及第七句“And eve/ry fair/from fair/sometime/declines,”出现的三个以“f”开头的“fair from fair”都增强了句子的语势加强了诗人比较的效果。第二,尾韵是指用在诗行末尾的结尾辅音相同,元音相同而元音前的辅音不同的一组变化有规律的词。它是获得音响效果的主要手段,更是诗人前景化的制胜法宝。尽管本诗采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既定的“ababcdcdefefgg”格律模式,似乎并不突出,但其实不然。纵观所有的结尾词,可以发现,除了尾韵的特征外,这些词开头的辅音或是相同或是一类,如一到四句中的“day”、“temperate”、“date”,五到八句中的“dimmed”、“declines”,十三、十四句中的“see”、“thee”等,这些音无疑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使诗歌的韵味更加的浓重,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从而也使诗文感情更加丰沛。由此可见,前景化的用词在增强诗歌音韵和情感方面扮演着相当的角色。

其次,词汇和句法方面:该平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结构的反复出现。由于平行结构出现时,读者总会对这种平行结构产生的依据或理由进行思考,因此诗人往往会因为表达的需要而把平行作为前景化的语言浓墨重彩地处理。平行包括反复和平行两类,在本诗中均表现得非常的突出。第一,反复主要表现为单词的间隔反复。如诗文第二句“Thou art/more love/ly and/more tem/perate:”中两个“more”的反复,作为比较级的标志词,在此加强了比较的程度,突出了“友人”比“夏日”更加“可爱”“温婉”的品质。诗文第十三句“So long/as men/can breathe/,or eyes/can see,”中两个“can”的重复,用在此增强了对条件“只要”满足时的信心,也就是第十四句“So long/lives this/,and this/gives life/to thee.”其含义所表达的“我的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此行诗中也有两个“this(指诗文)”的反复,强调了作者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文的无比自信,更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情谊的挚真挚诚。第二,在严格意义上讲,平行要求在形成平行的结构当中既有相同成分也有相反的成分。以此观之,诗文中符合这个要求的平行诗句有十、十一句:

Nor lose/posses/sion of/that fair/thou ow'st;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形像:

Nor shall/Death brag/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和十三、十四句:

So long/as men/can breathe/,or eyes/can see,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So long/lives this/,and this/gives life/to thee.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这两组平行句中,前组为一个倒装句,由否定词Nor引导,其结构是Nor+V+O+S,其意承接第九句“But thy/eter/nal sum/mer shall/not fade,”之否定意义。意在强调不仅友人的夏天不会失去,友人的美丽也不会失去,甚至连死亡也无法施展它的阴影。可见,否定的平行句式形成非常强势的语气,再加上反复带来的回环音效和抑扬格固有的交错感,置身此境的人,必能体验到那种蓄势已久而顷刻间爆发带来的快感。而诗人激越的神情,坚定的面容,崭钉截特的话语必能给“友人”带来强大的精神信仰。他会完全相信诗人的话,因为他相信诗人有颗赤诚的心。

后组平行句是由“So long”引导的。前一句中“so long as”为一整体,译为“只要”,引导了一个条件从句,条件从句中又包含另一选择并列句。从逻辑上说,“or”前后的条件项,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假设成立。诗人为何如此煞费苦心的安排这个条件句?其意无外乎:一方面有要降低实现某种难事程度的意味;另一方面也一定有要促进某种难事实现的想法。当分析第二句时,可以看到“so long”是一个表示时间概念的副词词组,译为“多久”,其后为两个由“and”连接的并列句。从逻辑上说,若作为条件,“and”前后条件成立,整个句子条件才成立。但在此作为结果,即说明只要条件成立,“and”前后的结果就同时成立。故而,综合此二句之意观之,由于前句已得出,条件成立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因此便可以推出后句两个结果同时成立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选择平行引导词“so long”和上下句连词“or”和“and”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些前景化的词都是作为能独当一面的词而出现的。在诗句中它们或为先导或为枢纽, 无疑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彼此的交融合力中实现着诗人欲求表达的思想:为“友人”挚诚的情义高唱赞歌,为拥有挚诚的“友人”高唱凯歌,为保留“友人” 的美德而做诗歌。

3. 结语

歌德曾说:“莎士比亚作为诗人,他的语言功夫极高,比舞台通过的感官所见所闻,更能打动人心”(转引自苏天球 2001.9:73)。第十八首更是这样的经典杰作,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前景化的语言。这些语言作为诗人精心安排和设计的语符在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另一方面又深化了诗歌主题,使诗人挚真挚诚的灵魂在巧妙的语言文字中得以彻底地表露,即本诗是诗人为挚诚的情义而奏响的赞美之歌,也是为能获如此可贵的友情而高唱的凯歌,更是为了让友人高风亮节之品德流芳百世而行的回报之举。

注释:

[1]所引内容来自:李正栓,吴晓梅编著.英美诗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谭晓文.小议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12.

[2]楼育萍.矛盾与升华——乔治·赫伯特《正义》一诗的文体学赏析[J].安徽文学,2009(10):99.

[3]赵伦江.诗歌语言的前景化现象分析[Z].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8

[4]李正栓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5]陈嘉编著.英语文学作品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

[6]苏天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综述[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73.

猜你喜欢
偏离莎士比亚平行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莎士比亚(素描)
逃离平行世界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图里的文学文本和译本对比模型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再顶平行进口
英文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