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谢荷英,夏若林
(景德镇市第三医院麻醉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1)
椎管内阻滞是目前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其镇痛开始时机通常选择为第一产程活跃期,产妇在潜伏期仍需忍受产痛,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尤其是一些潜伏期长且产痛剧烈者。有研究[1]报道腰-硬联合麻醉(CSEA)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延长产程,不降低胎儿的应激水平;并不会明显增加脐带血药物浓度。 景德镇市第三医院在产妇潜伏期行芬太尼加罗派卡因CSEA 复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本院2012 年2 月至2013 年4 月60 例ASA Ⅰ—Ⅱ级、单胎、足月、经阴道分娩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根据分娩镇痛开始时机分为2组,每组30 例。潜伏期组(L 组)和活跃期组(A 组)。L 组年龄(25.2±4.3)岁,体质量(68.6±10.5)kg,孕周(39.2±1.6)周;A组年龄(26.2±4.1)岁,体质量(70.1±8.9)kg,孕周(39.1±1.5)周。 2组产妇年龄、体质量、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组产妇分别于潜伏期(L 组,宫口开<3 cm)和活跃期(A 组,宫口开>3 cm)开始经L2—3 行CSEA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宜昌人福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1108)15 μg+盐酸罗派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50102FP)3 mg 后,采用PCEA模式分娩镇痛:输注0.12%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 μg·mL-1混合液,单次剂量5 mL,锁定时间10 min,无背景剂量。宫口开全时停止自控镇痛(PCA)按压,会阴侧切或裂伤缝合时给予再次行PCA 按压。
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定,以0—100 分计;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按Bro-mage 标准0—3 级测定;镇痛显效时间:指蛛网膜下腔鞘内注药至宫缩痛VAS<30 分的时间;镇痛时长、单次维持时间及PCEA 泵用药量;产程及分娩方式;产妇镇痛前、镇痛后5、10、30、60、120 min,宫口开7~8 cm及宫口开全时的生命体征(ECG、BP、HR、RR、SpO2);新生儿即刻及5、10 min Apgar 评分,镇痛后不良反应、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情况。
1)PCEA 用药情况:L 组与A 组相比,镇痛用药量多、时间更长、PCA 按压次数更多(均P<0.05);2组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时间、单位时间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表1 2组PCEA 用药情况比较
2)镇痛效果:鞘内注射芬太尼15 μg+罗派卡因3 mg 后均在5 min 内起效,相对镇痛平面T6—10,VAS 评分均<30 分。 2组镇痛后显效时间、各时点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镇痛前相比,2组镇痛后各时点VAS 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 见表2。
表2 2组各时间点VAS 评分
3)运动功能:L 组、A 组产妇麻醉后均为Bromage 标准0 级,L 组有2 例、A 组有1 例行走需人搀扶,其他产妇在产程中下肢活动自如,可独立下地行走,2组间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产程、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情况:2组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相关指标:L 组、A 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即刻均达到8 分以上,10 min 后评分均有10 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5。
表3 2组产科情况比较
表4 2组产程比较 ,t/min
表5 2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分
5)呼吸循环功能状态及不良反应:2组各时点BP、HR、RR、SpO2均无明显变化。 瘙痒:L 组13 例(90%),A 组12(80%);尿潴留:L 组5 例(20%),A组6 例(22.5%);恶心:L 组8 例(27.5%),A 组6 例(15%);呕吐:L 组5 例(27.5%),A 组4 例(1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程潜伏期指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至3 cm。普遍认为潜伏期宫缩相对较弱,产科处理中常用盐酸呱替啶肌内注射,希望达到产程休息、协调宫缩的作用,但对于一些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低的产妇及潜伏期较长且产痛剧烈产妇而言,效果不理想,往往会要求剖宫产。 因此对这部分产妇来说有必要在潜伏期就开始进行分娩镇痛。
目前认为CSEA+PCEA 为相对理想的潜伏期分娩镇痛给药模式。 CSEA 有起效快、效果确切、局部麻醉用量少、药物在母婴体内的血药浓度低、阻滞成功率高的特点, PCEA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物用量,病人自主参与性强,满意程度高[2]。
本研究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15 μg+罗派卡因3 mg 混合液后PCEA,起效迅速,并可以在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运动神经阻滞的发生。 罗哌卡因是一种纯左旋体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浓度时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点[3]。0.125%罗派卡因仅起镇痛的作用,对运动神经影响轻微;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可直接与中枢神经的阿片受体结合,镇痛效果肯定,与罗派卡因产生协同作用并减少罗派卡因的用量同时,对运动神经不受影响[4-5]。有研究[6]指出国人鞘内注射芬太尼最佳剂量为15 μg,效果好且不良反应最少。 硬膜外混合低浓度芬太尼(1~3 μg·mL-1)能增强0.12%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7]。 本研究PCEA 配药为0.12%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 μg·mL-1混合液。
本研究结果显示,镇痛后2组VAS 评分均在30 分以下,产妇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从而休息更加充分,精神状态极佳。 潜伏期行分娩镇痛对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的影响与活跃期行分娩镇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 组芬太尼、罗派卡因用量较A 组大,但其镇痛时间长,单位时间用药量与A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Apgar 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新生儿10 min Apgar 评分均都达到10 分,说明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15 μg+罗派卡因3 mg 混合液复合PCEA 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本研究中2组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高,这可能与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有关,但2组产妇均能耐受,未做处理,在分娩后均自行好转。
综上所述,芬太尼加罗派卡因CSEA 复合PCEA用于产程潜伏期是安全可行的。
[1]冯忠,岳红丽,丁冠男,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始于产程潜伏期与活跃期的比较[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9):553-558.
[2]Van der Vyer M,Halpern S,Joseph G.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versus continuous infusion for labour analgesia:a meta-analysis[J].By J Anaesth,2002,89(3):459-465.
[3]朱含芳,方军,王里仁.罗派卡因的药理特点和监床应用[J].中华现代外科杂志,2005,2(5):435-437.
[4]于莎莎,张震宇,翟妍,等.罗派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6):373-374.
[5]罗小玲,陈世彪,钟赤平.罗派卡因联合芬太尼始于分娩镇痛潜伏期及活跃期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62-63.
[6]张雁,梁立双,冀亚男.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最佳剂量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5(6):433-436.
[7]甘树媛.沈晓凤.唐跃,等.不同浓度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5):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