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丹
【摘 要】对于当代高职教育问题,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课程建设是关键,以改造课程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抓手;带任务培训,下企业锻炼,熟悉职业环境、岗位,提炼项目;积极参与科研,通过科研提升自身潜在能力。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以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学生每学期进企业实训,毕业后双向选择在企业就业。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校企合作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开创新思路、新教法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我院又在去年顺利通过了高职院校的评估,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学能力的提升都迫在眉睫。
一、关于如何领悟职业教育内涵并按所在岗位结合实际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听了张慧波博士对“基于本职工作的高职院校发展实践经验探讨”的深层讲解与剖析,无不让我的心情振奋起来,教师对“教学观”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早期的教育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应该具有更新的认识,张慧波博士说的好,“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要关注育人,要有人才培养整体架构思想;不仅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堂之外的东西,如实践的应用、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当地产业情况及行业实际发展有利于开展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问题,张博士认为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课程建设是关键,以改造课程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抓手;带任务培训,完成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下企业锻炼,熟悉职业环境、岗位,提炼项目;积极参与科研,通过科研提升自身潜在能力。我明白了每个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并取得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能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全国的高校有1297所,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专业主要依据的是学科,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群,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基础来设置专业,是实际应用型岗位中的较高层次岗位或岗位群需要,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岗位群需求的专业本位特征,即由于岗位性或职业性比较强。
二、新形势下,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宁波某学院在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示范建设高职院校;至今已申报成功国家精品课程十门;牵头一个专业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牵头一个专业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这些工作的取得和教师及时改变教学观是分不开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反复使用平时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经验做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习惯性教学模式”。今天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尽管使用的是新教材,但课堂教学都是两手准备:在公开课上使用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平时没有人听课,就用传统的一套进行教学。教师在接受新课程培训过程中,接受了所提倡的理论,并能运用这种理论撰写论文,但是没有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沿袭以往的常规做法。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组成部分,有人把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分为“教师的知识”与“教师的观念”两个核心要素,其中观念包括对教与学的认识,对教师的角色的认识等等。首先,教师要发挥个人特长,我们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既有一般教学规律和形式的探索,又不限于一法,在寻求共性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授课风格,发挥个人特长。其次,研究学生的各自特点和规律,进而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校企合作
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大开“绿灯”,在学校寒暑假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和市场调研时给予支持和配合。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就业岗位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是岗位的“含金量”提高,面向国际性大企业,学以致用、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岗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校现有“三一班”、“山推班”等校企合作班级,学生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以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学生每学期进企业实训,毕业后双向选择在企业就业。同时学生可参与准高级的等级工考试。这种模式是企业提出需求,培养自己的员工,同时企业也非常关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与学校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后,邀请企业来校进行宣讲,吸引学生报名,经面试后单独组班进行针对企业生产特点的专业训练,毕业后再经双向选择进入企业就业。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2]王毅.高职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