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生
摘 要: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方式,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讲授概念,学生也就只能接受来自教师所讲授的概念,理解过程被忽视,应用能力较低。在新课程下,物理教学又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学生太过自主而对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引入;构建;应用
概念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直观的引入来引导学生认识概念,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构建起概念,在应用中不断理解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概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直观引入,让学生认识概念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容易站在“我”的角度来认识学生,看待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其实不然,学生的认识受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同时,受认识规律的影响,学生认知以直观为主。因此,在教学具有抽象性的概念过程中,教师就需借助情境,让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认识概念,奠定学习概念的基础。如,在“大气压强”的学习中,教师将一个塑胶挂扣直接按在黑板上来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学生的探究兴趣浓了,学习起来也就更加自主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导入的方法较多,如,通过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来进行。
二、经历过程,让学生构建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在机械的背诵和教师反复的讲解中进行的,而是建立在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基础上的。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构建起概念。以密度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通过一杯水和牛奶、一杯水和一杯酒精鉴别而引出对铜块、铁块和铝块的鉴别,让学生明白用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特性都具有一定的缺点,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来鉴别物质,那就能更简便。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来分析物质(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交流而得到相应的结论,最后教师再总结出概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不显得空泛了。
三、区别练习,让学生应用概念
学生理解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概念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先用直接应用概念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接着针对概念中涉及的公式变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最后再将当次课堂学习的概念和其他概念融合起来。这样,循序简单地让学生从易到难逐步过渡,最终掌握并应用概念。
总之,物理概念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认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逐步引导方可有效。
参考文献:
[1]任雪兰.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中国校园导刊,2011(6).
[2]刘国侠.加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5).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