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菁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课程则是人才培养方案最小的基本构成单元,只有把工学结合模式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或教学单元),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办学方针。教学方法是为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程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组合。本文就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探究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此目的。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涉及了会计学、企业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集中了会计职业所要求的台账统计、管理,总账、报表填制及各种资金核算等业务技术内容,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如何做到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仍然存在着许多疑惑。
首先,是来自学校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都没有企业工作实际经历。第一,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就是从书本中学来的,又从书本中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教师自身就只有“学”没有“工”。第二,专业教师学师范的少,就是书本东西如何教学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教师教书解惑的基本功还没掌握,又怎能驾驭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堂。第三,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不合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准备课程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多了,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并没有加以区别,与教师的职称晋级和工作奖励更无关系。这也导致了工学结合模式只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深入到教师的教学理念里和行动中。
其次,是来自学生自身的缺陷。学生缺乏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认知,学生在学习中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没有认知,不了真实的企业状况,就难以做到“身临其境”地思考,而是被动地、机械地“记账”。教师把从书本中提炼出来的似是而非的单据交给学生做账,在没有可供模仿的成品的条件下,每个学生就想当然地在老师的描述中做自己凭空想象的账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会用账,没有用账能力的会计充其量只能是一个“记账员”。我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使学生学会通过会计信息的运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系统总结分析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必须为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企业经济运营环境的背景,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习。
再有,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限制学校借用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多年来我们也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是企业只接收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学生顶岗实习。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即便是企业内部员工也不能随意获取,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不可能拿到企业的实际会计信息,只有靠教师编制的数据来制作假账了。那些不具有企业真实经济内涵的会计报表,实际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数字。于是,我们的教学成了纸上谈兵。
最后,即便目前使用的仿真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会计仿真软件实训与会计手动实训相脱节。在目前执行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案设计中,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动实训设置为两门课程;两个实训室分别设置;由两名教师分别授课,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及考核等各成独立的体系,使得会计电算化课程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率为会计业务服务。二是缺乏既有会计实践经验,又懂会计软件的教师。一般情况下,企业有着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老会计会运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指导手工会计实训,但他们的计算机使用不熟练,对会计仿真软件更是了解甚少;而一些年轻的教师对会计仿真软件应用比较娴熟,但又缺乏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容易使会计电算化课程成为单纯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利。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情境化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激发学习动机。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应选择真实任务,以真实的工作场景作为教学情境,教师不是将提前准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传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在真实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第一,预热。这是教学的开始阶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第二,探索。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和展开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时的目标可能是开放的,但教师会对探索的方向有很大影响。第三,独立探索。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的情境教学,由于学生獉獉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容易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探究中培养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在真实情境下,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目的的教学过程,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而言,是非常适合的。
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重构为工学结合模式下,以情境化教学方法设计的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包含6个学习情境:22个学习任务。如:表一
表一 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情境教学设计
2 UFO报表处理UFO报表就是报表处理的工具,利用UFO报表系统既可以编制对外报表,又可以编制各种内部报表。它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公式,从总账系统或从其他业务系统中取得有关的会计信息,自动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对报表进行审核、汇总,生成各种分析图,并按预定格式输出各种会计报表。3 薪资管理系统处理薪资管理是以职工个人的薪资原始数据为基础,计算应发工资、扣款小计和实发工资等,编制工资结算单;按部门和人员类别进行汇总,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打印薪资发放表、各种汇总表及个人工资条;进行工资费用分配与计提,并实现自动转账处理。4 固定资产系统处理固定资产系统主要提供固定资金资产管理、折旧计算、统计分析等功能。其中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原始设备的管理、新增资产的管理、资产减少的处理、资产变动的管理等,并提供资产评估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功能,支持折旧方法的变更;可以按月自动计算折旧,生成折旧分配凭证,同时输出有关的报表和账簿。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可以用于固定资产总值、累计折旧数据的动态管理,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实体的各项指标的管理、分析工作。5 应收款管理系统处理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业务往来账款的核算和管理。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以销售发票、费用单、其他应收单等原始单据为依据,记录销售业务及其他业务所形成的往来款项,处理应收款项的收回、坏账、转账等情况,提供票据处理的功能,实现对应收款的管理。6 应付款管理系统处理应付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业务往来账款的核算与管理,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以采用发票、其他应付单等原始单据为依据,记录采购业务及其他业务所形成的往来款项,处理应付款项的支付、转账等情况,提供票据处理的功能,实现对应付款的管理。用友u8.72软件实验用备份账套PPT教学课件目的:让学生们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目的:让学生们系统地掌握薪资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目的:让学生们学习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目的:让学生们系统学习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化的一般方法,学习应收款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目的:让学生们系统学习应付款管理系统初始化的一般方法,学习应付款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以上6个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况是一致的。教师备课时,大量的工作是要到企业去调研,下厂实践,通过广泛学习和收集整理企业的实际经济运行资料和会计信息数据,给学生一个较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情境。根据会计业务分工协作要求,将学习情境下的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分解并相对应,营造一个能够使教、学、做成为一体的模拟会计室。在这样一个“会计室”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以其中“总账系统处理”学习情境为例:
表二 总账系统处理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
在这样一个情境教学工作中,学生把自己当成一个会计职员,为了完成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去学习和思考一定的子任务,对学习的评价考核不是一张试卷,而是依据任务的标准,评价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优劣。
首先,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做到既能教又能做。国务院很早就提出职业院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有教师资格,又要有工程师的资格。目前教师已有80%取得“双师”资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虽然取得了资格证,仍然不会动手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国家又进一步细化地提出职业院校教师要到达“双素质”,并提出了“双素质”的具体内涵。一个教师素质的量化是很难的,不能量化的考核标准,只能是束之高阁。于是有的学校自己出台了标准,称为“双教”教师。所谓“双教”教师就是既能教理论又能教技能,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是,有一条是基本的,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想培养职业人才,自己首先应当是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职业人才。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某一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先天不足的教师应当后天补,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的必然性。放下架子,到企业挂职,“顶岗”从事一年以上会计业务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实际会计业务中的应用。然后,再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次,学校的教室应当完全设计成会计工作室。在这样的“会计室”中,教师应当是会计主管,学生是会计人员;学生的学习工具应当是办公用具;电算会计与手动会计合二为一,电算会计只是一个办公软件;会计信息是真实的,但不是特定企业的,是虚拟企业的,是经过教师挑选精炼出来的“教学化”资料。这种资料来自企业,但又不能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那就要靠高技能教师来完成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与其他专业不同。将学生完全放到企业去学习不现实,而在学校很容易制造一个现实的工作环境——这就是情境化会计工作室。
再次,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专业实习效率,将顶岗实习落实到实处。情境化教学需要感知情境→情境化学习→情境化工作体验→工作能力升华的培养过程。把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活动,完全放到企业去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在30-50人之间,而一个中型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只有几个人。而且其技术性质也决定了企业无法接受学校常规性的课题教学活动。虽然我们可以把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室搬到学校,也可以把企业的会计师请到学校,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即便是这样的仿真会计工作室,也只能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要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毕业就能顶岗,还必须抓好学生顶岗实习这个环节。但是目前有两种状况受到限制:一种是学生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以就业为前提的顶岗实习,但一个企业只能招收1-2名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变成“学校管不了,企业管不着”;另一种是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生三五成群下厂实习,只能看账,不能做账,打杂干灵活,接触不到会计业务工作,使顶岗实习教学流于形式。顶岗实习是情景化工作体验过程,是学生从感知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学习的升华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所以为提高校内情境化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校外情境化工作体验的顶岗实习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完善相关制度,加大顶岗实习教学投入,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落实到每个实训基地。
最后,还应改革职业教育课题教学评价方法。我们对传统课堂的一间教室、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教师讲、学生听的评价方法已经习惯了。对课堂情境化教学活动如何评价,从管理者到教师都不习惯。情境化教学课堂评价,应当注重评价教师的课堂学习与工作任务设计水平,注重评价教师的课堂组织与驾驭能力。因为教学方案设计反映了教师自身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知企业会计工作的业务水平;课堂组织与驾驭能力反映了教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水平。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命。要将这场革命进行下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潜力,就必须要改革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公平、公正地对待先行改革、勇于创新的教师,才能鼓励更多的教师尝试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各种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改革。
[1]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J].财会月刊,2010,(11).
[2]王世海.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3]陈向青,申春峰.关于我国现阶段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