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 瑾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所谓培训包是由行业制定并且由国家认可的一整套培训计划,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指职业教育与培训即VET(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图中,位于中列的是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机构和注册的培训机构,由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审核、批准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框架和培训包。左列是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框架(VQE),包含培训机构的注册标准、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和人员的要求、财务风险评估、对质量体系文件资料的归档要求以及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等要素。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是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主要包括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三类,其中证书共有十五种,分为四级,一级和二级属于入门性的证书,获得三、四级证书则可从事中级和经理级别的管理工作。右列是行业技能委员会负责开发、修订的培训包(TP),培训包则包含了能力单元、评估准则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总体上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实质由三部分组成,即澳大利亚培训质量框架、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和由澳大利亚11个行业开发的培训包。培训质量框架构建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资格框架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培训包则是整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实施指南。对于我国高职而言,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必经之路,针对培训包的研究将有助于开拓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图
每一个经国家认定的培训包都必须包含能力标准、评估准则和职业资格三个要素。
每一个培训包都包含若干能力单元。比如在商业服务培训包中,涵盖了版权、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客服中心管理、工作监督、小型商业承包管理、小型商业财务管理、业务创新、领导艺术等二十五项能力领域,包括五百三十五个能力单元,如“国际贸易商业机会调查”是其中的一个能力单元,下文以该单元为例分析培训包的三要素。
1.能力标准
该能力单元包括单元名称、单元应用描述、就业技能声明、能力要素和操作标准、技能和知识目标、适应范围声明。该单元对技能和知识目标做如下界定:技能目标是使受训者具备调查和数据搜集的技能以识别潜在商机,具备交流和磋商的技能从而获取商机信息;知识目标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知识(如国际贸易公约、华沙公约、贸易惯例和世贸组织协定等),与目标市场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商业机会的风险控制原则。
2.评估准则
该单元能够证明能力的评估要点:辅助决策的国际商机调研、获取的商业信息资源、调研资料、相关法律知识。
该单元评估用的语境和特定资源:本单元的能力评价必须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工作场景下开展,可以利用办公设备和资源以及获取相关业务单据资料进行考核,还应考核受训人获取的信息资源情况。
该单元提供的评估方式:直接查看受训人的业务档案和工作业绩的第三方报告,考查商业的可行性分析水平,分析受训者在案例讨论和情境展示中的表现,还可以通过受训者的自我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对于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知识可运用口头或书面考核方式。
3.职业资格
在考取营销四级证书、国际贸易四级证书、商业销售四级证书时,“国际贸易商业机会调查”是应选取进修的能力单元之一,每个培训包都具体描述了取得资格证书的能力组合,受训者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工作特点选择不同的能力单元组合接受培训,通过培训和考核达到相关的能力标准后,就可以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注册的各培训机构培训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并不统一,但能力标准相同,颁发的资格证书相互沟通、共同认可,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对受训者的评价即考核。培训包中的技能和知识目标是以行业为本位制定的,以这些能力为前提,受训者能提供证明这些能力的资料,就可以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因此,有效的评价保证了受训者能达到国家统一的能力标准,同时也保证了各培训机构颁发同类资格证书的等值性。
“国际贸易商业机会调查”能力单元的评估准则中,强调评价必须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下开展,评估方式可以是工作实绩也可以是案例或情境展示的表现。可以看出,对受训者的评价建立在充分认可受训人工作经历的基础上,学生的工作经历经认定可免去某些内容的考核。若一个单元包括五个能力目标,某学生的工作经历只涉及其中三个,经认定合格,他可以免于参加这三个能力的测试,对于工作岗位中不能覆盖的部分,他可要求企业导师为其调换工作岗位完成尚未涉及部分的内容学习。这些能证明其能力的评价相当灵活、多样,可以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企业工作档案、工作录像、工件制作、书面答卷等多达十二种考核方式,这一特色能够对高职课程改革给予启示。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尚缺乏统一的能力标准,但是专业在依托行业协会修订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汲取“培训包”之评价思路用于课程改革却是切实可行的,这势必会触动高职课程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改变。
虽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授课对象既有未涉入职场的学生又有在职人员,但他们认可受训者在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下的工作内容,认可受训者在企业岗位上可以获取要求的能力和知识,并给予公平的认定,这些在上文能力单元的评估准则部分都能凸显出来。因此,对于高职的课程教学,教学场所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当某些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相通时,可以将课程的一定学时放到工作场所中进行,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推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程的一定学时放到工作场所中进行,如何实施教学呢?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在进行某门课程的学习时,可在工作岗位上找到课程学习的切入点。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岗位学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报关、报检、货代业务的英文单据和资料,业务中常用的英文术语、表达方式和港口英文名称的识别、业务中常用的英文缩写,教师对学生的资料搜集过程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查证,以此为基础链接更完整的学习内容。对于商贸类专业的某些课程,以《国际货物运输》课程为例,将部分学时安排在工作岗位上进行时,可用若干问题来引导学生,如针对实践业务中的一票货物,让学生解答一系列问题:这票货物通过运用了几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把货物从启运港运至目的港,走的哪条航线?业务中使用了哪些运输单据?实际上,这样的实践教学客观上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联系得更紧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悄无声息的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立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在企业实践,针对实践的情况,调整相应的具体问题,增加来源于实践活动的机动问题,同时教师也成为了学生学习旅途的伴侣。
在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效仿培训包中的考核方式,改变我们长期以来单一的试卷考核,因为试卷更适于考识记的知识,而不能完全评价出能力,很难体现出过程性考核。对于实行了工学交替的课程,课程考核方案中可尝试增加以下要素,学生工作的业务单据和资料、工作的视频、实践的记录(含老师预留问题的解答和新问题的处理)、岗位指导教师的评价、实践感悟的汇报展示等,试卷、口试和案例考核形式也可以保留,这些评价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内容而进行组合。
培训包的特色是将能力标准与资格证书直接联系起来,正是有效的评价将这两者顺畅地联系起来,并且界定了学生达到能力标准的最低考核要求,从而满足产业界对从业者的能力需求,也实现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资格框架目标,培训包成为了构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石。课程是高职专业的细胞,借鉴培训包特色打造我国高职专业的优质课程,也必将奠定我国高职教育的基石。
[1]王晓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