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初中理化实验教学的方法

2013-04-29 21:43钟声连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实验教学

钟声连

[摘 要]初中物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实验课在初中理、化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做好分组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理化;动手操作;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化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加强实验教学是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和化学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理化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室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做好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反应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创造能力。

一、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如在教学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时,即使人们生活在空气的包围中,也感受不到大气压强的相关作用。教师可通过物理实验告诉学生:用一个覆杯实验或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后,学生们就较容易地建立起大气压强的这个基本概念。由此可见,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效果性、目的性等特征,由于整个实验过程及得出结果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效果显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领悟得更形象、更具体、更明确,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又如,教师在教学“沸腾”这一章节知识时,可做演示实验:在装水的大烧杯中放入一装水的大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再用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去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等到烧杯和试管中的水温都达到100℃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大烧杯中的水在不断沸腾,而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了沸点却没有沸腾。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必须吸收热量才能沸腾。此外,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通过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改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酸跟碱中和反应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酸的通性和中和反应概念。可以对这一实验做些改进,教学效果很好,尤其是对农村中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更具有实用价值。

实验器材:有喷雾装置的“凯露特效家用灭虫剂”空瓶两个,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A4打印纸4张。原实验的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铁夹均不用。

实验过程:

1.把4张A4纸贴在黑板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无色酚酞试液,在纸上写上“中和反应”4字(每张纸写一个字),无字迹现出。

2.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凯露”瓶,向纸上喷雾,白纸上现出“中和反应”4个鲜红的字。

3.用装有稀盐酸的“凯露”瓶,向纸上鲜红字迹喷雾、恰使字迹退为无色。此时纸面液体显中性。

改进后的实验,所需器材很容易找到,操作起来也十分简便。液滴成雾状,颗粒细小,喷雾均匀,中和反应的准确性较高。因有字迹出现和消失的现象,趣味性强,如由学生进行表演实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原实验限在讲台上演示,仪器小、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后排学生时行观察。用A4打印纸贴在黑板上演示,能使全班学生看得清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目的性、效果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优势。因此,教师在理化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达到实验教学求知育能的目的。

责任编辑 一 觉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