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关键词】“慢”思考 有效教学 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55-02
在近期举行的数学优质课评比中,笔者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在内容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课堂上,教师从生活实例入手导入新知识,整节课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小结等环节做得都非常到位,各个步骤衔接紧凑,环环相扣、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但部分在座的听课教师却并不认为这是一节让人称道的好课,因为课堂开始10分钟后就不太能看到学生举手发言了。笔者做了有心人,结合其他听课教师的回忆,对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倾向做了大概的统计,绘制成图表。
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逐渐减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环境的因素,有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课堂上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连贯性,一气呵成地把这节课表演完毕。乍一看教师讲授知识的任务完成了,但学生呢,他们有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呢?我想这可能就是这节课到最后应者寥寥的原因吧。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等待学生,让他们跟上课堂的脚步。
一、数学课堂反对“快”节奏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方法性很强的学科,要让数学的思想贯穿课堂的始末,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元素中去。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压缩必要的教学环节,压缩学生自主思考时间的现象。这种“慢”不下来的课堂有着诸多害处: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两极分化,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些以教师讲授代替学生思考,不断挤压学生自主学习、消化知识的时间的做法与课改方向背道而驰,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二、“慢”教学对教师提出高要求
“慢”教学不是简单的放慢教学速度,而是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课堂的具体情形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速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依照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学的速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合理规划教材。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教师应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要真正体现教材的作用,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材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合理规划课堂讲授时间。按照讲授内容、授课类型、教学侧重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等差异合理规划课堂的时间安排。如在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知识讲授时,要在新知引入、概念讲解上多花时间,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把概念同化吸收;在应用练习课上,要给学生的习作、练习留足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达到教学目的;在几何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来分析图形,让学生分析图形、抽取关键信息;在自主实践课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交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精炼数学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严密性,教师在教学时,教学语言务必清楚、规范、准确、全面,当中的一些“大概”“也许”“差不多”之类的模糊性语言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掌握概念和运用定理,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有许多教师在表述和运用概念、定理时,忽视了一些关键字、词或一些限制性的条件,造成了概念、定理的不完整、不严密等错误。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练,不要有过多的重复性语言,少说废话,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第四,提高课堂观察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反应,学生问题出现前的征兆,还可以感受班级气氛的形成、学生次文化的发展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互动状况。这些资料都是作为了解学生,以及进一步安排教学进度的重要依据。教师课堂观察方法有很多,如气氛感受法、情绪观察法、学生举手反馈法、随机抽查法等。
第五、注重课堂生成,机动灵活地安排讲授内容。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对课堂生成,教师应实施“弹性化”课堂处理。面对意料中的生成能和谐地“收”“放”处理,那么面对“不曾预设”的生成,我们同样可以收获精彩。
第六,“快”“慢”相济,提高效率。让课堂“慢”下来,并不是简单的放慢教学进度和速度,从而让课堂一慢到底。而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多给重点、难点的讲解留时间,多给学生的思维碰撞留时间。在开头提到的听课过程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几何图形(如图1),问当CD=CE,AC=BC时,AF和BF相等吗?学生马上开始思考……但没多久,教师提问一位同学回答,由于该学生没有考虑好,该教师对他的答案并不满意,于是马上询问下一名学生,但这名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也没有拿出完整的答案,紧跟着又一名学生被叫起回答问题。直到第五个被叫到的学生才把问题回答完整。这次提问成了整节课的转折点。从这里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变得很沉闷,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其实开始的那几位学生需要的不是教师的提示,而是等待。可见教师提问后,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足思考、理解与品悟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等待与期望。给学生时间,能促使他们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学得新知识,掌握新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时候,课堂教学也需要“快”起来。在固定的授课时间内,不可能把每个教学环节都无限延长。那些难度低、学生较容易掌握、或以前多次讲过的知识点可以快讲甚至不讲。高效的数学课堂需张弛有度,避免平淡教学,用恒定的速度讲授。
总之,数学课堂是个异常活跃、充满变数的课堂。学生是变量,教师的讲授是另一个变量。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调节课堂节奏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数学的学习是思维碰撞和沉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等待学生跟上课堂,等待学生超越课堂。
(责编 韦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