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辉
【关键词】问题探究 引领 高中 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52-0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好教师教学的主导功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鼓励采用问题探究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有效生成,从而打破传统的被动性和接受式学习的陈规,将课堂引向一个全新的境界。那么,问题探究作为高中物理课堂的重要教学方式,如何恰到好处地为教师所用,以不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问题探究的前提在于激发兴趣,关键在于调控过程,目标在于发展能力,只有妥善地协调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确保问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问题探究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严谨性、实践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课程,其中许多知识都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甚至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因此物理教学不能脱离日常生活,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有利的生活化情境,紧扣教学目标,将教材知识和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产生兴趣,触动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物理课堂的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1《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同机动车的启动情况,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感知速度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有速度的差异呢?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不同机动车速度的不同?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具体地感知“加速度”这一知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二、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夯实问题探究的过程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注重的是教师的讲授和指令,这样的教学其实是教师的单向行动,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规律是不相适应的。新课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学生的“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这样的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多元化、多角度的交互行动,是学生认知发展和生命成长真正所需要的。物理问题的探究行为以教师的引导为前提,以学生的参与为关键,以明确的目标为方向,以扎实的过程为保障,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良好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活动的平台,发挥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及时帮助学生扫除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在解决问题中收获知识,形成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例如,教学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所探究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是学生课堂生成的,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及时帮助和指导,甚至参与活动之中,真正确保了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和问题探究的实效性。
三、运用知识的合理迁移,强化问题探究的能力
一个问题的解决,或许对于这个问题而言是一种结束,然而对于整个问题探究过程而言,或许是一种新的开始。因为知识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富有个性的、相对新颖的问题,为体现探究活动的价值赢得了可能。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巧妙地进行合理迁移,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生成新的探究问题,开展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循环模式,这是问题探究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目标。例如,教学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后,学生对于加速度和质量、力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我没有随着实验的结束而终止,而是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传感器知识,自己动脑尝试验证分组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从实验中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再次探究来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总之,随着高中物理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宏观背景下,采用问题探究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物理教师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必须避免那种为了问题而探究的现象的发生,而应关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关注问题的拓展和创新,关注问题的二次生成,将问题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