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波
【关键词】边远山区 高中 英语教学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11-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从农村到城市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由于长期受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困惑,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上。
一、边远山区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受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边远山区高中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各乡镇的中等偏下生。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极差,语音语调知识不全,拼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差;词汇量窄小,单词拼写能力差;语法概念淡薄,英语表达能力差;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差;朗读开不了口,写作动不了手,听力课皱眉头,语法一窍不通,“听、说、读、写”四会要求一样都没掌握。大部分学生高中入学时的英语成绩都不及格,有些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也写不全、读不准,更不用说听力、阅读、写作等其他能力。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丧失了兴趣,有的甚至已放弃了英语学习。
2.新教材带来的不适应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而编写的新教材,时代气息更加浓厚,交际功能更强,词汇量、阅读量、话题信息及各种任务量加大,难度系数更高。这套需要一定英语基础的城市化教材对于边远山区学校而言,实施难度很大。虽然近年来边远山区从小学开始也陆续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学生对英语重视不够,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成绩跟不上,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初中后他们又不认真学,很多学生初中毕业时的英语水平几乎为零。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很想把英语学好,但高中科目增多,时间紧,任务重,现行教材的词汇量、阅读量、信息量又很大,对于英语基础很薄弱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困难重重,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厌恶等心理,出现了厌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英语。
3.学生课外读物涉猎少,知识面狭窄
边远山区学校的学生一方面由于受所处环境的制约,很难与外界交流,加之学校开展的活动不多,学校和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生活单调、视野狭窄、思想落后、知识容量匮乏,进而造成了学生心理的劣势:胆小、羞怯、自信心不足、思维不活跃,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除了书本上学的知识,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致使学生阅读量不足,课外知识匮乏,语言表达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对教材中涉及的地理、文学、历史知识一窍不通,不利于英语学习。
4.缺乏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边远山区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境一般不富裕,居民区文化也相对落后,学生的父母又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中很少有人懂英语或能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在家里给孩子以辅导或者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因此,学生视听英语的机会很少,缺乏感受英语的机会,即便是家里有条件的学生,也没有养成一种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新闻及影片的习惯。在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内向腼腆性格的影响,学生平时也没有养成多说、多讲,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交际、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他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基本上只停留在40分钟的英语课堂上。另外,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全英语的课堂教学学生根本听不懂,为了让学生能听懂,为了应付考试,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用汉语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二、教学建议及对策
1.重视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初中和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的两个具有不尽相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此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高一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初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工作有机衔接的重要性,理顺关系,制定对策,切实做好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教师应该做到:(1)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2)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外语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3)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⑤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
2.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地取舍和调整:(1)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适当地补充和删减教材内容,但这些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进行替换,也可根据需要添加活动步骤,比如增加准备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学习难度。(3)在不影响教材的延续性和渐进性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调整,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同步。(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做其他方面的调整,比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出适当调整,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
3.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社会大环境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除了与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入手:(1)学生个人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家庭方面。父母要积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和积极上进的家庭文化氛围,时时处处给孩子做表率,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同时,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合理期望,合理定位,多赏识鼓励,少批评责骂。(3)学校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科学管理,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优秀生”与“普通生”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其内驱力,增强其自制力,提高学习自觉性。(4)社会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的管理力度,下大力气清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改善广大中学生的外层生活空间,减少不良现象对中学生的刺激和诱惑,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堂,善于抓住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去学习各门功课、掌握各学科知识。同时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的机会,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促进知识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3)课本里的知识毕竟有限,多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等教学资源可以弥补教材的局限,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英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满足其学习欲望。
5.积极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一切办法,积极创设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英语生活化、生活英语化,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
(1)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外部环境,烘托英语学习的氛围。教室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主要的场所,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品都会“说”英语,如黑板上的“英语角”、墙壁上的双语值日表、课程表等这种拟人的教室环境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英语的氛围。
(2)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师生用英语交流最主要的场合,教师要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加大师生间一对一的双向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交际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讲授时间,给学生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如动作、体势、表情等,增进输入的理解性,促进更多的语言习得;组织更多的课堂交际互动活动,如实际角色扮演、课堂小型主题辩论等,使学生投身到一定的语言习得环境中,进行实际的交际。
(3)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课外环境,让英语走进生活。由于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在时间、空间上的有限性,它无法满足英语学习者交际实践的需要。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除认真创造英语学习的良好外部环境和课堂环境外,还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例如,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成立各种英语课外兴趣小组,大力开展各种丰富灵活的英语学习活动,建立定期师生英语交流制度,给学生一个真正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总之,提高我国边远山区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任务艰巨,须引起社会、领导、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责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