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FL与ESL差异对比的中国英语教育定位研究

2013-04-29 18:24刘新荣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英语教育

刘新荣

摘 要: 本文基于EFL与ESL差异性分析,结合笔者多年英语学习及教学经历,深刻剖析了中国英语教育的EFL属性及其教、学、考试及管理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指出中国的英语教学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同时借鉴ESL教育的某些优势和经验,以弥补目前中国EFL教育的不足。

关键词: EFL;ESL;英语教育

一直火爆的中国英语教育最近遭到诸多诟病,甚至有人在网上发帖,罗列了中国英语教育的“七宗罪”,这引起了教育界尤其是外语从教人员的深思,业内人士开始集体反思中国英语教育的困境和出路。笔者以EFL与ESL差异性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英语教学经历,分析了现行中国英语教育的EFL属性,指出正是这一属性决定了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同时借鉴ESL教育的某些优势和经验,以弥补目前中国EFL教育的不足。

一、EFL、ESL的定义及差异

三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走过了辉煌、也经历了风雨,尤其最近,随着两会的闭幕,中国英语教育成为各大媒体和街头巷议的绝对焦点,权威网站和相关机构也纷纷展开各类民意调查,以申讨英语教育的“罪状”。一时间,中国的英语教育大有成为过街老鼠之嫌,更有人明确宣称中国的英语教育是“病的不轻”。那么,中国的英语教育病在何处呢?有无良药?下面,笔者将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中国英语教育的属性问题,以及它的典型特征。

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作为外语的英语;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中国人学习英语属于EFL,而欧美国家人学习英语则属于ESL。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EFL学习的难度和检测方法都要比ESL更大、更复杂。因为在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EFL模式下学习者不能广泛地用英语交流,学习者既很少在教室以外使用英语,也很少有机会锻炼和使用到他们所学到的语言及文化知识。而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ESL的情景下,英语是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来教授,同时通过英语来学习国家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在ESL环境中,学习者有很多机会来使用他们所学到的语言,他们也许只是在家中使用自己的母语,但在学校,工作地和公共场所却必须使用英语来交流。更重要的是,EFL学习者的母语跟英语相差很大,甚至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ESL学习者的母语跟英语则差别不大,有时甚至共享一定的词汇和语法体系,比如英语和法语、英语和德语。

除了上述的语言环境及语系归属差别,EFL和ESL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也相差甚远。EFL学习者大多将英语作为备用工具来学习,主要诉求为学业上的,有时很功利,就是为了获得学分、拿到学位证或通过晋升考试。而ESL学习者的动机普遍比较强烈,多数是为了生存或尽快融入社会环境,因而教学上也多以真实语料为手段,由教师带领学习者进入真实语境。这就导致了EFL与ESL教学使用的教材和测试手段不尽相同。ESL的受众开始英语学习很早,有时甚至在学龄期就开始,教材使用的也多是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语料,测试多以语言应用能力为着眼点;而EFL学习者相对来说年龄较大,母语干扰也较强,教学上使用母语比例较高,测试手段不够自然,语料比较虚假。

二、中国英语教育定位及其典型特点

很明显,中国英语教育属于EFL教育,它的功过自见分晓。必须承认,三十年来,它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入世、申奥,助长GDP和中国的全球化进程,甚至是全民素质的提高,每一个角落都有它深深的足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取得欧美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但,众所周知,ESL明显优于EFL,中国的英语教育若想更上一层楼,积极向ESL借鉴其精华非常必要。先来看看中国EFL的典型特点。

1.学:“突击式”模式占据主导

中国人会考试世界闻名。英语教育繁荣催生出了各类英语考试,而各类考试又使得突击式学习成为常态。学生为了通过既定的分数线,忙于突击背单词、听听力、做习题、钻研考试规律和技巧、报培训班等等。老师迫于考试通过率的压力,也将教学重点放在与考试相关的词汇、阅读、写作和听力等方面,重在技巧的培训,不再挖掘英语文化内涵和专业深度。中国的家长们则忙于为孩子报各类英语考试培训班,于是周末也成了家长的另一个工作日,他们负责支付高昂的培训费用、负责孩子的接送,甚至还负责听课和抄笔记。这一现象下,学生、老师和家长疲于奔命,英语培训产业则忙于赚钱,长此以往,全社会皆被拖垮。

2.教:与语言应用严重脱节

在英语考试满天飞的今天,中国的EFL也被绑架了。教学内容的重心偏向以考试为目的。学生是“考什么才听什么”,教师也只好“考什么就讲什么”。这种“突击式”教学只对考试有用,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却收效甚微。守着一大堆英语证书,很多人还是听不懂、说不出,或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找不到合适和地道的表达。

3.考:手段不够科学,社会权重过大

考试是一种对学习能力的检验手段。但目前中国的英语考试多采用以客观题为主的大规模水平考试模式,其设计和命题自成体系,异于教学体系。这类考试重视的是区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其区分性容易导致歧视,对成绩偏低的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无助促学。再者,大规模水平考试为了可操作性不得不采用像选择题一类的考试题型,这样的题型操练对外语学习有害。在准备考试的两个月时间里,考试本身成了目的,学生们背单词、背范文、做试题、破解考试规律和技巧,都只是为了过线而已,考完后就忘干净了。

4.管:行政化痕迹严重

因为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中国EFL不可避免带有浓厚的行政化特征。考试已不再是单纯的检验英语能力的手段,它已经变成中国人在升学和职称评定中绕不过的门槛。英语是中国孩子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的必考项目,也是大学必修课。学生的英语成绩还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绩效考核挂钩。这使得教师授课内容和方式受到局限,眼睛只盯着考试,根本无法按照外语教学的特点施教。中国EFL行政化痕迹还体现在职称英语考试与职称评定挂钩的制度上。一些人专业和工作能力都很出色,但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基本都用不到的英语却很无奈。职称英语考不过就不能评职称,而那些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平平,英语学得不错的人却能捷足先登。

三、结语

在EFL环境中,英语只在课堂内使用,离开了课堂,学生很少使用英语,学习时间的不足,对于强化语言应用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非常不利。而在ESL环境中,英语是作为主要的语言在课堂内外的一切环境中使用,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运用英语在各种场合进行交际,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大大加强。所以,我国的外语教学应积极吸取ESL的优越环节,如:身体反应教学、真实语境交流、认知性学术语言技能的培养等,都可以在我国的EFL环境下使用,以弥补中国目前语言环境的欠缺。此外,中国的英语教育还应在教材建设、考试手段的科学性及导向性、师资培训和语言环境改善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无限地接近ESL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正能量”,并为语言教学界提供外语教学最佳范例。

参考文献

[1]李德新.ESL教学与EFL教学之对比分析[J].一线论坛,2007(3).

[2]朱文宣.ESL与EFL跨文化交际教学对比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英语教育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大专院校英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讨
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探索
对中职英语德育教育几点实践性认识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浅谈
反思教学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