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锋等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生主体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并从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和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主体作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24-03
长期以来,占据课堂主角地位的是教师。尽管教学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多是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予以强调。事实上,学生依然是教师的配角,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阴影。因此,必须把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教学活动过程,转化为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过程。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中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破解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矛盾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相对其它课程而言,更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需要发挥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和能力;更需要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中体验物理、学习物理、理解和应用物理。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学习,课外生活中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的思想观念和思维习惯。简而言之,就是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从知识到能力、“文凭”到“水平”的转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用正确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才能明确方向、达到目标。物理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确立全体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发展的正确质量观;确立多层次、多渠道成才、多规格育人的人才观;确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教学观;确立教会学生学习、终身获取知识的终身教育观。[2]
1.课堂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只管教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周密的安排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执行。学生不仅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恰恰相反,却处于一种被人指派、“辛苦劳作”的“仆人”地位。这样的教学活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难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理念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的建构知识框架。[2]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来建构,并且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非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不重要了。由于受到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认识很难纵向发展,主体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只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和关系,教师只有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学定教,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原始兴趣,挖掘教材或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开始学习物理时就有较强的驱动力,用最常见的现象去引导他们,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很多物理现象,学生是熟悉的,但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如“火焰总是向上的”,又如“一小块铁放在水中会下沉,而小纸船在水中不会下沉。”“金属物体摸起来比木块要凉”,等等。总之,自然界无奇不有,这里的“奇”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就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保护好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调动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的又一重要方法。[3]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要让学生保持恒定的学习动力,“成功的满意感”是一种最好的催化剂,因此,物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时做到内容层次分明、事例施用恰当,力争促使学生有较强、较持久的学习动力。
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创建适合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创建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
实践证明,专制独裁、唯我独尊的教学气氛和师道尊严、高高在上、无视教学民主的师生关系,会致使课堂教学毫无主体性可言,学生只能绝对服从,被动接受知识,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问,严重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4]因此,教学中应坚持做到不冷落、不羞辱和嘲笑每一位学生,不随便当众批评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和教师的质疑,捕捉和放大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创建适合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以“板书”加“讲授”为主体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致使学生养成“等、要、靠”的不良学习习惯。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挥,抑制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5]
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因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适合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巧妙地设置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的启发引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以此作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改变教法,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扬弃自我中心意识,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明东,褚远辉.教育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罗滨,白凤翔.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云南教师考试教材编写组.教育理论综合知识[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
[4]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阎金泽,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