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文
【摘要】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认真探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德育 渗透
现代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而要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德育是一个难度高、涉及面广的课题。人们常说“历史是知识的海洋”,历史知识是综合性的知识,它内容广泛,囊括古今中外,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纵横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科技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包罗万象,这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素材。
一、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
历史的长河总是给人留下许多启示,璀璨、辉煌的历史带给每个国民的财富是数之不尽的。从我国历史长河分析,伟大的智慧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延续,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炎黄子孙繁衍生息。
1.历史政治制度。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其政治制度建构的实质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对劳苦大众进行剥削与压迫。在当今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教师应教育学生透过古代的制度来学习、认识现今的生存之道、政治政策和法律制度,清楚地认识到古今社会的不同。在政治上,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认清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分理解国家做出的各项决定,努力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识到人类发展的脚步和基本规律;在法律上,应该使学生明白在这样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里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要认清相对应的义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
2.历史杰出人物。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大批的杰出人物,他们创造了许多的辉煌,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其中为西藏历史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是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他与唐朝的文成公主成婚后,引进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造酒、研磨、纸墨等生产技术,与中原王朝在文化、经济、政治上保持了友好的关系。这一和亲的举动不仅密切了唐和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增进了中原与西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习松赞干布在历史上的伟大事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传统的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德育渗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能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道德涵养,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1.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会怀有深厚的感情,祖国的兴衰就是自己的荣辱。贫穷和落后,为我国写下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悲惨的近代史,也留下了如洪秀全、林则徐、孙中山等立志捍卫中华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忧国忧民精神,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国终于取得了近代史中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那些为了国家的兴衰荣辱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抵御外侮的仁人志士的卫国壮举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只是英雄们的心志,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爱国情节。
2.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振兴中华意识。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长,文化繁荣,人才济济。有经典的儒家学说,有享誉中外的万里长城,有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历史文明不只对华夏子孙,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清末的闭关自守,造成了科技文化的落后,国力的衰弱,最终导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抢掠,丧权辱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祖国悠久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回顾,让学生们了解历史,了解国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贫穷落后而饱尝欺凌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科技文化是强国之本,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3.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励志成才精神。“有志者,事竞成”。古今历史上众多的伟人、名人的成功之道都基于其立志精神。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领袖陈胜,以“鸿鹄之志”,领导秦末农民举旗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名存青史,为世人传颂;当代科学家钱学森,为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图强,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和成功人士坚持探索、刻苦励志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苦学多思,勤奋进取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发现历史中的闪光事件,树立榜样,把历史中世代流传的美德发扬广大。同时也要挖掘更深层的东西,以期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学习,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等的关系,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习善成性,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