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教学观下高校专业课教学的反思

2013-04-29 05:36朱士松曹玲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反思

朱士松 曹玲

摘 要: 社会建构教学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以此为指导,我们倡导高校专业课教学模式需从具体授课方式、师生关系和专业课考核方式进行转变,培养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带来专业课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社会建构教学观;高校专业课教学;反思

社会建构主义由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社会建构主义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进行简洁的表达——“ 我们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即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个人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与其说社会建构是一种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倡导。它提倡用包容的姿态尊重多样性,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互动。

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引入社会建构的思想,对当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全新的教育学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人主动构建的、内化了的、再建构了的客观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认为具有个人相关性并能主动参与时才能发生。也就是说只有重视个体学习者,尊重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鼓励学习者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许多教育专家总结出了社会建构的教学理念,包括:发展性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建构主义学习、在做中学等等。以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非常明显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各方面互动和开放包容的理念。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了这些理念,广泛的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值得推崇的。但是我们发现,在高校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方法,还需要研究和探讨出更多适合国内各地区各层次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为高校专业课的教师,我们是对学生教授一门全新的知识。对于在高中阶段从未接触过专业课教学的学生,许多学生反映很难适应专业课的学习,常常是一年过去了,还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学。在调查和了解后,我们发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存在一个普遍的事实,学生逃课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想去上课?原因是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我们的老师不会教。很多老师都是在照本宣科,学生听不听?随便。偶尔尝试 “互动”提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双方都很尴尬。这样的场景非常普遍。老师们觉得很冤枉,我很认真的备课、讲课了,学生不爱听怎么办?甚至直接归结成,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了,不求上进,不爱学习,没办法。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需要用社会建构的教学观作为指导,转变“教”和“学”的固有观念。由前面所述,社会建构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而建构,正是互动的结果。社会建构教学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学生知识的掌握正是来自这些互动。作为专业课的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快更有效的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培养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我们就不能只是讲课,而是要转变成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带动学生主动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要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转变。

第一,具体授课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的东西,课堂上缺乏互动和沟通。这样做虽然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但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由于我国许多的专业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而面临本土化的背景下,对于专业课授课,我们尤其要注意避免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真理的相对性。作为教师,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专业知识,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专业,然而教师经验是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知识无法确定是否就是专业的最终写照。

第二,师生关系的转变。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对话”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这是一种强调师生之间平等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只是角色不同,人格尊严是平等的,没有地位的高低之分。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这种尊重落到实处,就是要关心和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成长背景、兴趣爱好、人格特点等等,这些是学生个体建构新知识的基础,是绝不能被忽视的。

第三,专业课考核方式的转变。目前,专业课的考核方式大多要求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严谨规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遭受质疑,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基本都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常常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有的老师采用写论文的方式尝试改革,希望借此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学生的论文写作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与老师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社会建构教学观强调多方面的互动,因此专业课考核方式也要探索互动的方式。目前一些老师采用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撰写作业或论文,然后让学生在全班分享和讨论成果的方式就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这种方式很好的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进行专业学习和探索。

社会建构的教学观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能够引导我们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当然,这个理论由于提倡包容性、尊重多样性,会出现过于强调相对性而容易导致认识上的相对主义,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美)肯尼迪·格根. 社会构建的邀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秀莲.社会建构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山西教育,2003

[3]张树华.社会建构理论的教育价值取向[J]. 中国轻工教育,2006

[4]张旭.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学的启示[E].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

作者简介:

朱士松(1983-),男,汉族,江苏宿迁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经济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国际合作和中亚国别研究。

曹玲(1982-),女,汉族,四川眉山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方法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反思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