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丹
小班化汉语分层教学体现了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施以不同教学的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能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吉林省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是珲春市小班化教育试点单位,这为有效实施小班化汉语分层教学提供了契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可能。笔者在从事小班化汉语分层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通过分层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下面谈谈本人在小班化汉语分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 学生分层
由于学生智能、性别、性格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使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但不管学生差异有多大,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接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我按学生们已有知识的多少,智力水平的高低,学习速度的快慢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了A、B、C三类。A类,家庭教育氛围浓厚,学习兴趣高,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B类,对学习有兴趣,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稳定;C类,学习上缺少主动性,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二、 施教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分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针对 B类和C类学生,我制定了基本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C生在这里达到正确地朗读课文即可)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针对A类学生,我提出了更高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编对话。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对于A类学生,我给予他更多的自学机会,更多的选择机会,提供更为宽松广阔地学习内容。对于B类学生,主要靠小组学习加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对于C类学生,则由教师指导或由A类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学中,通过分层次提问和练习、分层次的小组学习和分层进行学习效果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都能学有所得。另外,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各层次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更应始终关注,细心指导。在授课时,我经常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和小组学习、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于那些还不能完成目标的同学,我就亲身示范,领着他们学字,读课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 评价分层
小班化教学更强调评价,提倡将惯用的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向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转变,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与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的不健康竞争。如,教学《国王的信》一文时,上课刚开始我就以检查预习的形式请一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位同学(属于B类学生)站起来十分投入地读了一遍,但在读的过程中有四处添、丢字现象,同学们也及时地进行了纠正。他读完后,我就说:“哎呀,你刚才读得很有感情,但也随便加、减了几个字,读得不是十分准确呀。一会儿再好好练练,好吗?”整堂课上,他在读课文时都很认真。在最后全班评价读文时,我又叫他起来读,这回读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他自己也觉得很自豪。随后,我找了一位学困生,让他来读第一自然段,虽然字音是读准了,但句子读起来并不连贯,总是断断续续的,我让同学们对他进行评价,一位A类学生站起来却说:“我觉得他把字音全读准了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能给他第二次机会,他一定会读得比刚才更流利。”听了这番话,刚才那位学困生脸上有了欣喜的笑容,我趁热打铁让他再读了一遍,果然比上次读得好多了。此类情况很多,学生们在学会包容他人的同时,也学会了从不同的欣赏角度评价不同水平的同学,学会了欣赏他人的进步。学会了评价他人,自然也能公平、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以便为自己制定更科学合理地努力方向。随着分层学习的不断实施,学生们也渐渐地发生了改变,变得不再那么尖酸,变得不再那么自大,课堂上同学之间多了一声声真诚的赞赏,一个个鼓励的眼神。从学生充满热情的真心评价中,我也感觉到教会学生做人,比教会他们知识重要得多。
四、 作业分层
一个班级学生由于其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大相径庭的。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统一布置作业,只能导致优等生做“无用”或者“反复”的作业,差的学生做“天文”的作业,而使学生不爱做作业甚至不爱学习。所以,我们班的家庭作业都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的。如,在布置作业时我都设计A、B、C三类家庭作业:C类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如布置一些看拼音写词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等等;B类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比如做一些好词好句的积累,阅读一篇短小的文章,并完成文章中的习题等。A类则侧重于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能力的运用。如,上网查找一些资料,并整理成文,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谈谈自己的体会等等。
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研究,发现这种分层教学确实能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浓厚友谊。在这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特别对于学困生,这种学习方式更让他们重拾了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