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云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作了一番审视与思考,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更新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变;二是克服形式主义,增强教学实效;三是营造学习氛围,点燃学习激情;四是尊重主体地位,珍视独特体验。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角色转变 阅读体验
教师面对的是多元化、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关注这种差异,而且要通过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力争让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过程中,应努力让具有各方面差异的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缩小这些差异,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品”出语言的独特“滋味”来,进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个性化的品味与鉴赏,提高自己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竭尽全力地讲,学生却只是疲于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曾有多少语文教师课前钻研教材,搜集资料;课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课后则是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然而这样的勤勤恳恳换来的是什么呢?在这种死水一般的、消极的甚至是对抗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大多面无表情,做冷眼旁观。要发展其语文素养,只能事倍功半。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更新传统观念,切实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构建民主、和谐、温馨、快乐的课堂环境。
在这种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中,师与生将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对立关系。教师将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他们不再是巢中待哺的雏鸟,而必须飞出巢穴自主觅食。教师只是授之以“捕食”的方法,并告知他们在哪些地方有可能捕到更多更大的“虫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关系,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只是施以必要的组织和适时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克服形式主义,增强教学实效
不要让课堂教学的改革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阅读教学应克服形式主义,追求教学实效。新课标颁布以后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诸多弊病,存在下面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①课堂上,教师可谓“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忙得不亦乐乎。投影仪、幻灯机轮番上阵,如走马灯一般,直看得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②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讨论之声骤然而起,场面好不热闹。然而一分钟还没到,忽闻讲台上“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教师继续开讲。③学生或大胆质疑,或见解独到,或妙语连珠,教师自然笑容可掬,赞美、鼓励之声不绝于耳。可是仔细一看,“冲锋陷阵”的总是那几个尖子生,其他多数学生则是一脸的麻木和茫然。
现代教育手段进入课堂固然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应该本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当用则用,不可滥用。否则,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可能失之肤浅,这显然违背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宗旨和原则,是本末倒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然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有些教师像一位手执导筒的导演,一会儿命令学生读书,一会儿组织学生讨论,一会儿又让学生发言,根本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和练习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忙得一塌糊涂,自主性又体现在哪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应该只是教师和少数优秀学生互动的过程,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教学设计的层次感。要把鼓励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营造学习氛围,点燃学习激情
教师要做好铺路者和“拉拉队”,为学生构建温馨、和谐又激情燃烧的课堂环境,激发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中彰显个性。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燃起学生的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因此,我们在切实更新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还要着力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教师要做好铺路者和“拉拉队”,善于通过积极的评价,营造民主、温馨、让学生乐在其中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譬如,执教朱自清的《春》一文,笔者引导学生欣赏、品味优美语言的时候,就运用了如下一些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两处何以见得精彩?能不能更具体地談一谈?先说这个‘钻字吧,这是怎样的一个动作?”“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没想到经过同学们一番‘咀嚼,这句话竟有这么多的妙处!”“这些是不是春风带给我们的感觉?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次享受这幸福、温暖、亲切的感觉吧!”……事实证明,鼓励性的评价不仅是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敢于发现、乐于发现的必要前提,而且是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尊重主体地位,珍视独特体验
教师还应该是一位恪尽职守的“领航员”,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还要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的程序和进程,保证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活动不致“搁浅”和“触礁”。阅读教学中,为了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文本实现由内而外的理解与感悟,并最终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遵循宁鸿彬老师的谆谆告诫:“文章要由学生自己来读懂,疑问要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要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解决,知识要由学生自己来发现获取,规律要由学生自己来概括掌握。”
仍以引导学生欣赏《春》一文的精妙、精彩的语言为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欣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的“偷偷地”和“钻”两个词语的用法之妙,学生通过阅读与想象有了自己的感悟:“‘偷偷地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小草的调皮劲儿,又调皮又可爱,像一群孩子一样。”“我认为‘偷偷地还写出了人们看到小草后的惊喜。不知不觉中,小草已破土而出,好像有意不让人发觉似的。”“小草在地下苦苦等待了一个冬天,现在春天来了,他们当然要迫不及待地‘钻出来。”“‘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因为小草有尖尖的嫩芽,能‘钻出地面。”学生的欣赏水平令笔者惊讶与佩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珍视学生个性化的品味和独特的体验,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放任自流,而是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当好学生的“领航员”,必要的时候施以适当的引导和修正,从而保证阅读活动在合理、有序、高效的状态下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精心进行预设,并关注动态生成,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张扬个性,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获取,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朱英.拓展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的空间[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