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学得会,用得上,显活力

2013-04-29 16:01段波
考试周刊 2013年5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段波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变化大、时代性强的鲜明特征,因此,我们不能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认为可以玩游戏、聊天等,很有意思。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推进,因为有的内容需要记忆,有的内容需要动手操作,学生感觉其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我认为,信息教师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一、变换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机,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教师要抓住激发学生兴趣的时机,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学生往往在刚学习这门课时有兴趣,但随着理论性与操作性越来越强,就慢慢变得困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继续学习。例如:在学习Windows操作时,在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先做示范,在桌面上改变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操作系统神奇的功能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有一些学生初次操作,觉得计算机很好玩,就随意操作,这样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随意改变系统设置。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兴趣激励法,把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转化为一种内在需要。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地“玩电脑”。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推动下,学生通过“努力”一旦取得“成功”,就会产生学习的信心与快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让学习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二、理论联系操作,让学生学得会

信息技术理论性与操作性都比较强,因此,我们应该把课程内容的难度适当降低一些,让学生学得会。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才能学得会。如教学“文字输入”内容时,简单讲解后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的汉语拼音基础都比较好,输入法根本不成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学会。这样,不仅激励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乐趣中很快掌握了多种打字方法。在学习Excel时,由于知识点复杂,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生虽然勉强学会方法,但印象肯定不会深刻,更不会对Excel技术感兴趣。此时,教师不妨展示一个“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表,再通过示范操作,利用Excel处理这一数据,显示不同时期学生“上网喜好”的对比结果,看看学生应该上网做些什么,让学生联系实际,联系自身,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很多。通过设计任务,用Word制作小报。用图文并茂的作品吸引学生,然后学习Word用法,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决定主题,做一个宣传小报。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认识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是能够学会的。

三、设置合适任务,让学生用得上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主动积极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在完成选定的任务的同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任务的选取与设置,要注意围绕教学三维目标进行,有效地巩固、提高、深化所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认识能力与兴趣爱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务的设置还要注意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能够分解的有梯度的任务,并易于分工合作。其次,适当的分组也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施。例如:在进行数据图表分析时,给各小组明确的任务:已知一个数据表,请各组成员分工合作,用三个不同类型的图表完成数据分析,通过点评、分析、对比、讨论,学生制作出了不同类型的图表,最后由学生总结出图表类型的适用范围。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掌握了知识,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感觉到所学知识能够用得上。

四、培养实战能力,让课堂有活力

信息技术实用性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强化自身的自主思考,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乐趣。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延长学生的思维练习时间,不要以教师为中心,因为教师单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感到乏味,课堂没有活力。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的优势。要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实战。例如: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硬件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玩接龙游戏。首先在小组内动手组装电脑,小组间互相比赛,然后通过电脑组装游戏软件:拖动鼠标把光驱、硬盘、主板、鼠标、显示器等设备组装在一起,设计学生心目中的电脑外形。学生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出各种外形奇特、美观大方、与众不同的电脑。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让学生尝到了学习乐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学校、班级可以多搞一些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网页制作大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信息技术生活知识抢答赛等。这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探究中,形成对所学任务的清晰思路、方法及知识脉络,这样不仅培养了创新能力,还提高了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时,课本中要求以“Photoshop”软件为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色彩调整、蒙版使用、滤镜设置等,但是没有综合运用,这样的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只能学会一些零散的知识,遇到实际问题该如何灵活地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与技巧解决,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所学的知識其实并不能最终运用到实际中,这里应该改变方式,加入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将知识点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但会用而且知道为什么要用,什么时候用,体会到使用Photoshop的优势与适用范围。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让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的教学目标。

总之,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有兴趣,学得会,用得上,信息技术课堂才能更有效率、有活力。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