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瑾
摘 要: 要使化学教学更好地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牢牢将自己定位于主导的地位,定位而不越位,努力提高自身的引导能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 高效化学课堂 教学效率 导入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课改目标,化学教师应该致力于探索和实践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工夫,真正化身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掌握知识的引导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导”字上下工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笔者就个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例谈谈看法。
一、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化学课堂中讨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讨论能达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零距离接触,能促进学生间的伙伴式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原理,解决化学问题,而且能让教师通过反馈得到信息,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意见,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如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后,我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了“制造硬币的材料在选择上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的讨论。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学生的交流成果令人感到惊喜:如金属原材料的来源是否广泛、金属本身有无毒性、金属加工的可操作性、金属的耐腐蚀性等,学生们通过分析讨论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而且给带来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化学课堂,多动手实践,拒绝成为课堂中的“看客”。
美国华盛顿博物馆的墙上有这样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体验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化学实验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自我知识的增长,而且能更好地构建起一个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我并没有简单地依照课本进行演示实验,而是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首先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我从中精心挑选了几个较典型的实验方案,和实验员老师进行沟通后准备好了实验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待到上课时我把学生领进实验室,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学习兴致高昂,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表象深入思考实验的原理,最终归纳得到实验的结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通过这种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在自主实践中更加扎实地掌握了知识。
三、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质疑和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优化学习方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养成质疑和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结论进行深入的思索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面对疑问要知难勇进,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化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初涉计算时,我以“102克氧化铝完全电解可得到多少克铝?”为题,鼓励学生思考该题是否存在多种解答方法。学生们通过思考提出还可应用元素守恒的原则解答该题目,并顺利地完成了计算的过程。其中一位学生提出质疑:“用元素守恒的原则来解题,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计算?”我立即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讨论,并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思考寻找答案,最终得出运用元素守恒的原则解答计算题的限制性和条件,更切实地理解和巩固了化学知识。
四、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技能,充分挖掘个人潜在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创造行为和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如:学生解答“在室温下,有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请你尽可能多地设计合理的方法予以区别。”的习题时,我积极鼓励学生拓展思维,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多角度多方位的知识展开思索。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多让人惊喜的设计方案: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用“其他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继续加入食盐,不能再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根据特殊离子Cl的鉴别方法“分别加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食盐水”;根据物理知识“放入一枚新鲜的小鸡蛋,能使之悬浮的是饱和食盐水”;根据生物知识“能让新鲜萝卜块迅速蔫瘪的是饱和食盐水”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完成问题解答的同时充分拓展了本身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技能。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引导是一种智慧,引导是一种艺术,引导是一种能力,引导更是一种责任。教师只有切实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让学生体会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才能导出高效、精彩而充满生命力的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