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 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形式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但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直觉思维训练由于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而使能力受到抑制和弱化,渐渐地扼杀了创造精神,降低了语文学习兴趣。文章从直觉思维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直觉思维能力 重要性 培养途径
随着课改的深入展开,语文教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气象万千。就文本的解读而言,出现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广度解读”、“个性解读”、“文本细读”等各具特色的解读方式。纷繁万象,往往容易让人迷了双眼。
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与创新当然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但是,为什么经过那么多的解读方式的训练之后,学生还是读不懂一篇稍微带点隐喻意义的文章?中考最后一篇考验学生解读能力的大阅读17分,平均得分往往只有6分左右。虽然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试卷上的分数,但是,试卷上的分数至少传递出一个信息:很多学生读不懂文章。这些学生,往往有很大部分人数物逻辑思维能力很好,脑子很灵活,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就是看不懂文章。
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语文老师的反思: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到底要帮助学生掌握哪些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才能让学生真正有能力独立地阅读?是根据试卷的变化而研究解题思路,把语文的学习弄得像数学一样套公式吗?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完成每一册书的基本篇目的教学,长期坚持低效高耗的学习方式,进行所谓的“熏陶积累”教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关键要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直觉思维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三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形式,彼此之间只有思维材料和思维加工方法的不同,没有高低级之分。但是,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许多教材和著作中,却一直在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只有逻辑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即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感性提升至理性,因而是高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只能使我们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言下之意是比较低级的思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然导致重视逻辑思维而轻视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由于这三种思维之间事实上存在相互支持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片面强调逻辑思维的结果,不仅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被大大削弱,就是逻辑思维本身也得不到健康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对每一种思维都不可能建立起一套正确的培养方法。①
教学实践证明,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一门心思扎入到所谓解题方式方法的逻辑思维的开发之中不能自拔,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上海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作文教学演示课上点评学生习作的时候,经常是在一读一听之际,就迅速地、敏锐地对言语的正误、优劣、形象、情味及它们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得出哪些地方上口、顺耳、畅达;哪些是佳句,用语精妙;哪些地方需要润饰或者修改,能直觉地感觉这个字不合适,换哪个字才合适,这个说法不合适,换另一个说法才合适。这种不必进行语法规则及其他语文知识的专门分析,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直觉判断主要是直觉思维积极参与的结果。
直觉是人类另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形式。它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者并列,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着潜在开发学生智力意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重视而重要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帮助学生读懂文章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扎实的语言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
西蒙说,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布洛赫指出:“我认为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直觉,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认识拼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认识。”没有原有的经验、知识作前提,直觉思维只能是飘忽不定的镜花水月。一般说来,语言感知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
那么,怎样积累语言素材,丰富语言感知呢?我觉得首先要有“积累”的意识。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古人是很重视于朗诵中积累语言经验的。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有太多的“同步习题”和“教材全解”,却没有形成大面积的朗读背诵经典语言材料的风气。初中语文的背诵,仅仅局限在中考要求的那几十首诗词和那么几篇现代文的节选语段而已。朗诵仅仅就是一小部分语文爱好者的“文学沙龙”式的点缀而已。三年的初中时光,正是十三、四岁青少年记忆力很好、青春飞扬的阶段,让他们一味地投入各种解题思路的训练中,而错过了积累语言素材的黄金时期,不但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无益,就是对逻辑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扼杀。一流的数学家都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而文学功底的奠定就在青少年时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断地朗诵积累,从积累语言到积累素材再到积累思想,逐渐深入,积沙成塔,提高学生对语言感知的敏锐度,应该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
只有具有“积累”的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才有可能逐渐形成知识树的形式,学生在反复的实践运用中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这样,具有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学生今后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就可以进入自由运用而说不出具体理由的直觉运用阶段了。
(二)鼓励阅读初感是培养直觉的动力。
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的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当一个问题不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高斯在小学时就能解决问题“1+2+…+99+100=?”,这是基于他对数的敏感性的超常把握,这对他一生的成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现在的中学生直觉意识越来越淡薄,一篇文章往往读了两遍,仍然拿捏不准甚至不知所云。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与支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要一开始就对每篇文章都条分缕析地拆解讲析,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放手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阅读初感基础上,互相交流启发,深入作者的字里行间去揣摩感知。对于学生的依据文本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悟性。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七颗钻石》一课的教学,学生一读完文章就能感受到这篇童话传递的“爱”的主题,但是,对于童话的结尾,水罐为什么会神奇得变成“七颗钻石”飞上天空,却不能理解,这就是简短的童话想象奇特而寓意深刻的地方。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在肯定学生的阅读初感基础上,引导学生丰富文章的想象,而丰富想象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给树立自信,逐渐突破对难点的理解,逐渐接近更深刻的主题。如果教师粗枝大叶地将“爱的永恒”这样的主题直接讲给学生听,就破坏了学生的直觉感知,让学生觉得自己无法单独解读文本,对教师产生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独立解读的自信心。
(三)感性理解与整体感知提升直觉反应的速度。
现在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理性分析,忽视感性理解。直觉思维强调整体感知,它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层意义,而不是训诂式一个字一个词地解释,把文字弄得支离破碎;直觉思维是对感知对象整体的、全面的、笼统的把握,而不是条分缕析、兼顾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理解和切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给学生一篇新课文之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从课文的整体情境中得到领悟和启示。让学生把一篇课文看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各自凭思维直觉把握和体味文字的情感基调、主题思想及其独特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构成课文整体的各个段落层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这样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口技》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先整体朗读这篇文言小说,感受口技艺人的精湛的技艺。再具体体会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之“善”。通过整体感知的朗读和具体场景下的情境朗读,学生对于口技艺人的“善”和作者对口技者的赞美之情就能有所感悟。接下来的局部感知与分析才能因为有明确的方向性而水到渠成。反之,如果一上课就亦步亦趋地分析口技者的“善”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及怎样体现其“善”,则势必让课堂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最后甚至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四)鼓励想象联想,提高直觉思维水平。
直觉思维往往不采用分析、概括、综合、推理等正常思维形态,而表现为灵感、猜想、预见、期待与体悟等变异的思维形态。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朗读品味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样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而有所感悟呢?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了几遍之后,静静地沉入诗歌意境之中,进入诗歌凝练简洁的语言之中,想象、联想其中的情境,然后把诗歌扩充成一篇优美的小散文。这样,让学生思接千载,放飞想象联想的翅膀,可以有效提高直觉思维水平,既让学生读懂了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又省去了教师的字字解析。
(五)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应当指出的是,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正像彭加勒所言:“直觉是不难发现的。它不能给我们以严格性,甚至不能给我们以可靠性。”直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和谐统一。应该说过于强调逻辑推理或过于强调直觉思维都是有弊端的,用直觉思维引导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检验直觉思维的正确性,从而克服直觉思维可能产生的种种缺陷应该是合理的、值得尝试的教学手段,如果能这样的话,实际上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并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改善将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从而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及语文素养。
注释:
①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292.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