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所以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幼儿身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了许多幼儿园的标志性口号。我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历时20余年。在反思这一仍在进行的改革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运用科学主义这把双刃剑指挥幼儿园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利弊:应该思考如何将幼儿园课程改革置于生态背景中考虑,即一切从教育实际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某些理论或理念出发;应该在了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和经验,我国经济、政治等各领域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基础上,把握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如何才能促进幼儿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从上至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文纲要,真正付诸实践时,我们是否认真想过由谁执行,又由谁在这洪流中把握方向呢?答案是教师。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与决策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与参与者。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不仅是幼儿的,还是教师的。所以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我们呼唤幼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
当今,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坚持改革开放大政方略的指引下,从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视角出发,我们在吸取外来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时,会更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并将能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教学内容编入幼儿园课程。
我国幼儿园课程可以从国外的幼儿教育中获取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不可能与西方国家的课程趋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的是实现幼儿教育的社会发展趋向价值,为的是培养认同和适应中华优秀文化的我国未来的合格公民,为的是培养能将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的接班人,为的是消除因盲目引进西方文化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其他文化中有益于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成分,因为文化的交流、相互碰撞和接纳有益于文化的发展。但是,课程中占主流的应该是中华优秀文化及能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根本价值的东西。
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才能把这种认识自觉转变为一种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行为。但是现行的评价标准却束缚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限制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作为实践者,夹在学术与公众之间,致使教师不知何去何从。事实上,由于课程理念不同,具有不同理念的人对教师的评价也就不同。这种矛盾在无形中束缚了教师专业思想、专业能力的发展,束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不仅要改理念,更要改实践。评价理念不变,就难以调动幼儿教师实践的积极性,难以促进其专业发展,从而将课改付诸实践。
三、在倡导教育公平的原则下使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化
当今,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消除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拉大,公共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分配不公的矛盾凸显,等等。在倡导教育公平的原则下,我们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会将“天平”倾向弱势群体,更关注缺少教育机会的幼儿及其家庭。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的各项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之中。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重过程,重质性评价,重方式、方法等。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感到压力大,这种压力大除了与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有关外,还与教师工作量的加大有关。致使有的幼儿园教师疲于应付,对课程改革失去热情,甚至产生厌恶感。
幼儿园课程只有为教师所理解,只有适合特定教师的水平,才可能更好地付诸实施,进行理性消费。但并不是任何专家编制的课程都有权威性,都适合全国各地,都适合任何幼儿教师。在拿到一个幼儿园课程时,教师首先应进行学习、分析,并把它作为一本学习材料。从这些课程材料中提取观念,探索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深入思考,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生成新的观念和策略,形成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幼儿教师的反思、再构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师发展才能促进幼儿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五、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我国幼儿园的发展出现了逐渐依托社区发展的趋向。社区的服务功能正在扩大和加强,对社区资源的综合运用正在受到关注。幼儿园依托社区,融入社区,其价值不仅限于运用社区资源,更重要的是在宏观层面加强对幼儿及其家庭的教育和服务,而这种教育和服务是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功能的。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会给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发展契机。
六、教师教育机构的培训要与幼儿园本位的培训相结合
由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以往师资培养、教师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的,即教师入职前的理论学习、培训等。这种培训模式注重专门机构的作用,忽视了幼儿园的积极性的发挥;过于强调正规化,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脱离实际。这种培训方式不能有效影响教师的实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进修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幼儿园作为教师主要的活动场所,具备切实了解教师个体发展需求的优势,相较于教师培训机构,更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幼儿园本位的教师培训与教师教育机构的培训相结合,使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衔接,则是值得广大幼教工作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总之,幼儿园课程既是幼儿的,又是教师的。只有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幼儿园课程改革才能够将美好的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只有不断深入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创新,才能促进幼儿教师更好地成长、进步与发展,最终促进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