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雁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状况及主要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译论家及翻译家、教师等对比喻手段的处理方法即英语隐喻和汉语比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隐喻 直译 意译 英汉翻译 比喻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整部作品的翻译质量和艺术效果,因而对隐喻翻译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翻译界,人们长期以来局限于隐喻翻译方法的研究,这与隐喻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不仅研究隐喻翻译的专著尚未问世,而且同隐喻的研究相比,专门以隐喻翻译为题目的文章也不多。
一、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状况
对隐喻的翻译问题,西方译论家较为专注,较有代表性的学者要数英国译论家纽马克(P.Newmark)。他根据自己的译事经验,提出八条处理metaphor的具体方法,这八条基本原则为:(1)在译文中再现原文形象(Re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2)以译语形象更换源语形象(Replacing the image in the source language with a standard target language image);(3)用明喻译隐喻(Translation of metaphor by simile);(4)用明喻加意译法处理源语中的隐喻或明喻(Translation of metaphor(or simile)by simile plus sense);(5)用意译法翻译隐喻(Conversion of metaphor to sense);(6)更换隐喻形象(Modification of metaphor);(7)删除隐喻形象(Deletion);(8)形象加意译法再现源语形象(Reproducing same metaphor combined with sense)。
近年来,中国译论家和翻译家谈论隐喻的理解与翻译的文章不断增多。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翻译方法作过探讨。这里简单将其归为三类:语义、形象、文化差异。
第一类,从语义角度对隐喻翻译加以研究的学者提出包括隐喻在内的习语的三种翻译法:直译法、套用法和意译法。但是对三种翻译方法的适用范围未作明确划分,也没有解释采用这种翻译方法的原因。第二类,从形象的去留角度对隐喻翻译加以研究的学者把隐喻分成两类(活隐喻和死隐喻),并提出四种处理隐喻翻译的方法:一是维持原来辞格和形象不改变;二是不改变原来的辞格,而改变原来的形象;三是改变原来的辞格,不改变原来的形象;四是改变原来的辞格和形象。第三类,从语言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隐喻翻译研究的学者提出三种方法:符合语言习惯的,照译;有差异的,译成描述性词语;或者转译成其他辞格。
二、英语隐喻汉译策略
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表明,人们的研究不外乎翻译喻意和翻译形象的问题,而且大都局限于隐喻翻译技巧的研究。虽然这些翻译方法对隐喻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其分类比较笼统,实际操作起来难以把握。而且这些研究都无法进入隐喻翻译的内部,很难说明隐喻翻译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及译文的成因;也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隐喻翻译的本身和隐喻对翻译总体效果的评价。下面简略介绍三种英语隐喻汉译策略。
1.直译法
在理解和翻译英语中简单的隐喻时,译者主要采取直译法,当直译法达不到理想效果时,译者则会使用喻体转译法,若仍达不到要求,则再使用意译法。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之一是,为数较多的英语隐喻实例完全可译成汉语的明喻。这样既符合汉语明喻使用频繁这一特点,又较完整地保留英语句子中的比喻和喻义,可以说两全其美。如英语隐喻格式明显、简单易懂,属于最典型的英语隐喻句子,如A is B,即本体就是喻体。这种格式,在喻体之前加上比喻词like,隐喻就可变成明喻。这类隐喻可采取直译法。
即使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在句子中,但因为两种文化中的喻体深层含义不同,与之对应的译句中的喻体完全不同于源语中的喻体,所以虽然喻体与形象皆有改变,但依然用显性方式体现,可用喻体转换的方式,即喻体转译法,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He is a dog in the manger.(释义:He holds on to a post without doing any work.)他占着茅坑不拉屎(谭卫国,2007:43)。
有些喻体在源语中生动、形象,而在译语中则无法产生同样效果。如果硬译,则反而可能使句子译文莫名其妙。这种情况,可放弃喻体直接进行意译。例如:His death was the last straw to her hardships.(释义:His death made her hard life unbearable.)他的去世使她无法忍受艰难困苦的生活(谭卫国:43)。
半隐性隐喻主要指英语中仅有喻体没有本体的隐喻,这类隐喻在汉语中称为“借喻”。对这类隐喻比对简单隐喻的理解和翻译都难一些,因为本体通常隐而不露,所以译者必须根据语境将其挖掘出来,尽可能直译是上策。如:His industry,perseverance,and determination ultimately brought him a rich harvest.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例中本体未出现,只有喻体(a rich harvest)比喻成就斐然(great achievements),类似于汉语的硕果累累。
2.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如果直译可能产生意思不清或导致误解,译者就应尽可能地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如:At last this intermezzo came to an End.走走停停问路这段插曲终于结束了(谭卫国:43)。intermezzo本是音乐术语,指歌剧幕间音乐或间奏曲。在本句中,指作者到达广岛之后乘坐出租车前往市政厅会见市长的那段问路插曲。出租车司机对那段路程不熟悉,不得不时而停下来问路。作者过去从未有此经历,觉得很有趣,故将其比做“intermezzo(插曲)”。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适宜,则译者只有采取意译法,把作者的含义明确表达出来。如:If you are unfair to me,I will certainly hang out all your dirty linen.你要是待我不公平,我就把你的那些丑事都抖露出去(谭卫国:43)。句中的斜体部分是英语中的隐喻性习语,本身相当于喻体,在英语文化中的喻义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
隐性隐喻主要指那些喻体不明显,喻义(即本体)隐喻曲折、较为含蓄的英语隐喻。这类隐喻运用范围较广,但理解与翻译却较为困难。如:(1)The conversation was on wings.(释义:The conversation became as free and cheerful as a bird flying and soaring in the sky.)(谭卫国:44)谈话变得无拘无束,轻快自如。
作者将谈话比作飞翔的鸟儿,喻指谈话欢畅轻快。但作者并未直叙,而是用介词短语on wings间接表达上述喻义,让喻体绕弯儿,因此我们说喻义较隐晦曲折(谭卫国:44)。对这种隐喻,一般采取意译法,直译成“谈话长了翅膀”,可能词不达意或造成误译。
3.复杂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所谓复杂隐喻,主要指形式和喻义均较为复杂,因而理解与翻译均颇有难度的英语隐喻。这类隐喻可分为扩展型隐喻、包孕型隐喻和辐射型隐喻。
扩展型隐喻指有时作者顺着一个隐喻自然巧妙地扩充延展下去,以便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内容或生动逼真地创造人物形象。如:(2)The tree of liberty must be refreshed from time to time with blood of patriots and tyrants.It is its natural manure.(Thomas Jefferson)自由之树必须一次又一次地用爱国者和暴虐者的血液来浇灌,方能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双方的血是它的天然肥料(谭卫国:45)。将自由比做树,树要水,浇灌才能茁壮成长,但自由之树必须常常用爱国者和暴虐者的血液来浇灌方能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这个新颖生动的扩展式隐喻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美好的自由,必须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获得。
包孕型隐喻和辐射型隐喻,指在连续出现的一组隐喻句中,前一隐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分别包含后一隐喻句的本体和喻体,这种隐喻称为包孕型隐喻(项锦华,2006:7)。(3)The world is a theatre,the earth a stage which God and nature do fill with actors.世界是剧院,地球是舞台,演员立其中,造化巧安排。
这是由两个显性隐喻组成的包孕型隐喻,前一隐喻是后一隐喻存在的前提,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从actors可知,该句还有一个半隐性隐喻,即人被比做演员,各种各样的人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形形色色的角色。
辐射性隐喻是由一个本体多个喻体构成的隐喻。这种隐喻以一个本体为中心,借助相似点这个媒介向不同的喻体辐射出去。(4)He that is proud eats up himself.Pride is his own glass,his own trumpet,his own chronicle.骄傲者毁灭自己。骄傲是他孤芳自赏的镜子,骄傲是他自吹的喇叭,骄傲成了他记载生命事迹的自传(引文同上)。
这是形式明显的辐射性隐喻,包含一个本体三个喻体。三个喻体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生动形象地提示了本体(骄傲)的本质特性及其一事无成的结果。译者采用的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此译堪称佳句。
许多译家都有翻译修辞格的丰富经验,他们归纳整理了若干条基本原则,比如:英汉两种语言隐喻较为类似则采取直译法,无法直译时采取意译法。具体做法很多,其中有增词法、引申法、转换修辞格、转换比喻形象等。实际操作绝不限于这样简单的几种方法,译者可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本文例句所运用的方法,都因例因情而译法各有不同,唯此,才能体现翻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2]苏立昌.英汉概念隐喻用法比较词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候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秦涵莱.英语常用隐喻词典.(英汉双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刘羽,杨文地.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与应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