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凤
摘 要: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文是学生自由言说的一个绝佳麦克风。作文又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写作本个性,文章显性情。分量如此之重的作文本该成为学生自由抒发情感的最爱最重。可事实上它是学生心头的最怕最痛。原因林林总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个性的缺失与真性情的丧失,而使写作沦为一种伪写作。究竟是谁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而制造伪写作?一是高考命题,二是高考阅卷,三是高考备考。追根究底是不完善的高考体制,尤其是语文中的作文命制——分值大主观性大区分度小。
关键词: 灵性 伪写作 供材作文 高考阅卷 高考备考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文是学生自由言说的一个绝佳麦克风。作文又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写作本个性,文章显性情。分量如此之重的作文本该成为学生自由抒发情感的最爱最重,可事实上它是学生心头的最怕最痛。原因林林总总,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个性的缺失与真性情的丧失,而使写作沦为一种伪写作。
近年来,高中作文教学陷入“一切为了考试”泥潭中。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在皮相上下工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化妆”,何尝有“精神的化妆”?更何谈“生命的化妆?为了应试,便有了老师们专事高考作文的章法、诀窍的指导;学生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一篇篇炮制出来了。就连所谓的“佳作”,包括一些所谓的高考满分卷,也俨然成了名人开会名言荟萃的大杂烩。如2012年福建省优卷《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虽以旁征博引,厚积薄发著称,但短短800多字的作文,就有11处引用。这些“优卷”,除去名人名言和名人事例外,不知道还有多少真正属于考生自己的文字,个性显露的性灵文字。
笔者认为这种失掉灵性的应试作文可谓怪胎,是伪写作。我国的高考作文就是“伪写作”思维定势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成了学生“伪写作”观念产生与实践的温床。所谓“伪写作”,是指违背真实写作规律的写作。具体表现为:材料,命题者提供;观点,命题者指定、限定;文体,虚拟,以“教学文体”取代真实文体;动机,应试;意图,违背作者意愿;内容,言不由衷;表达,模式化,等等。如此伪写作与诗性的生命,与自然率真的灵性渐行渐远。
究竟是谁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而制造伪写作?笔者认为一是高考命题,二是高考阅卷,三是高考备考。追根究底是不完善的高考体制,尤其是语文中的作文命制——分值大主观性大区分度小。
一、高考命题者切割了学生的灵性
首先,新材料作文提供的不论是哪一类型的材料,大都是零散、片面、信手拈来的,仅凭“供料作文”题中零星的“事实材料”,根本就不足以提出问题、形成观点。这些“供料作文”题,以观点作为“材料”入题,这些观点大多是命题者的杜撰,或是对他人观点的随意择取,这些观点大多是未经验证的,只是偶然感悟,有很强的主观性,难以覆盖事物的基本特征、性质,更不能反映人们对该问题的思考水平。考生对这些“观点材料”作二次选择,形成“自己”的观点,只能是错上加错,或更加片面。
如2012年“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这个观点本身就有问题,不是一个科学的命题。首先,人生没法“赛跑”:由于每个人先天、后天的条件都不相同,不同的人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的,一个先天脑瘫的人能跟一个正常智商水平的人“赛跑”吗?这是不具备赛跑必需的公平性前提的。其次,就算都是“正常人”(忽略个体的绝对差异),可以进入“赛跑”,所谓人生“赛跑”的“有限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有人活了20年,有人活了100年,他们一生中“跑”的路程远近,有可比性吗?再说,就算他们活的时间一样长,怎么算跑的路程“远近”,该用什么尺度来衡量?跑的路程越远越好吗?什么叫“过犹不及”?一路慢跑,一边跑一边看风景就不好吗?——面对这些问题,从这一材料提供的不科学的观点出发,考生哪里还有自己思想驰骋的余地?性灵如何才能放飞?如何能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语言有文采,立意有创新的优秀作文呢?
再者,高考作文命题绝大多数是让学生代证某个现成的哲思。这几年高考作文多是新材料作文,但其立意多强调主流意识,乃至一家之见,考生对材料的思考并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像原来的材料作文,或者说又回到了原来材料作文的老路上。作文命题,不是激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学生一吐胸中块垒的欲望,而是让一群恰同学少年的青春面孔苍老地说教。高考作文命题绝大多数是让学生代证某个现成的哲思。而且这些哲思大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没有特别的情思哲思可言。
如2013年福建卷,“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作文材料来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此材料导向十分明确:不要做失去地球引力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的流星,要做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即坚守约束,拒绝自由。笔者见一学生感觉此诗观点迂腐可笑,不可理喻,反其意而立之,结果只考了25分左右(福建省作文总分70分)。限定如此死的审题立意,考生哪敢自由发挥性灵,哪敢拿自己的作文赌明天?只好老老实实乖乖就范,搜肠刮肚,搜索几个古今中外的例子和名言佐证此哲思的正确性。
二、高考阅卷者扼杀了学生的灵性
高考作文堪称古今第一大题,分值最大,主观性最强,极容易制造“冤假错案”,乃至“草菅人命”。
首先,评分标准难以统一。个人评分标准前后尚且把握不准,何况阅卷者个体素质参差不齐,有高中一线教师,有高校行政人员,有在校研究生。
其次,过快的评卷速度带来的是大面积的扼杀。改完一份作文,至少必须敲击6次键盘,花二三十秒看完八九百字?那思考的空间能有多大?如此神速能看到什么?标题?开头?结尾?结构?如何能品味到学生的文笔细腻和真性情?前几年,福建一高考作文,两评足足差了40分,一个评15分,一个评55分(当时作文总分为60分)。原来这篇作文只有一段,评55分的阅卷老师居然连滚动条都没拉完就已评分。
再次,高考评卷组的考评不合情理。高考评卷工作组对评卷人员工作的考核主要看评卷速度及吻合率,每小组最快的前三名分别获得省、市等不同级别的“优”。一定程度上,你评改越认真,吻合率越低,被自动退回的试卷量越多,评改速度就越慢,每天公布的评卷进度表就更让你难堪。所以,一些评卷者“闭着”眼睛往切入分或平均分左右打。比如以47分切入,便从45打起,45分,46分,47分,48分,49分,50分,51分。先递增,后递减。速度又快又好,吻合率极高。
叶圣陶说过,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夏丏尊说过,写作是一种郁积的发泄,犹之爆竹的遇火爆发。十七八岁花季正值血气方刚、诗意盎然时,有太多言说的冲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如此草菅人命的评卷方式极大打击了考生对作文的热情,极大压抑了学生释放性灵的激情。不管你怎么用心经营情思,没有人会对你的作文细心揣摩(除非有幸被抽调作抽样卷)。你真性情的汩汩流淌有时甚至不如讲究考场章法的名人开会、名言荟萃的拼凑之作。
三、备考指导斩断了学生的真性情
在应试背景下,在追求高分的高考备考中,教师们本着对考生终身负责的高姿态俯视芸芸考生,每每苦口婆心而又堂而皇之地扼杀了学生的真性灵。以下为老师不厌其烦指导考生作文备考的一例:
首先,立意至上,认真审题,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将命题者的观点作为你的观点,这是最佳立意,才能避免偏题、离题,先委屈一下自己的真实想法,暂时压抑自己的真性灵。
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表明你的观点,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标题、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是议论文的,在事例论证后别忘了点题,必要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例如2005年满分作文《忘记和铭记》的中间几段,就是几个点题句独句成段,“忘记历史,意味着成为众矢之的”,“忘记痛苦,铭记快乐”,“忘记名利,铭记奉献”。这样便步步勾连,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话题得以逐渐强化、升值,又可以让主旨不断呈现、深化,帮助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成就佳作,获得高分。
其次,要想在三四十秒内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务必有亮点,在标题、开头、每段段首、结尾等显眼处使用修辞,最好有名言佳句,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吸引、被打动。
技巧一: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或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拟题方法有两个,一是去百度上搜索同题材作文拟出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作文素材》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依葫芦画瓢。
技巧二: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考场作文的开头方法有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等。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点题很重要,首尾呼应记牢。
结尾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
技法三,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好结构。如果写记叙文,则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三五十句,到时候择取三五句用上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等,也要注意搜集。
如此苦口婆心,如此不厌其烦地进行考场作文技法的指导,把学生仅存的一点灵性都榨得干干净净。有一位学生抱怨道:“从不敢直抒胸臆,也不敢文思飘逸,因为那样虽会让自己的性情得到真正的释放,却会使语文卷头的分数大打折扣!在蹒跚中前行,在小心翼翼中探路,生怕自己妙手偶得的‘狂言或不甘平庸的‘妙语,令判卷老师大跌眼镜。”
高考“伪写作”导向可以休矣,伪写作,虚掷的不仅是花样年华的菁菁韶光,还意味着青葱岁月的言语生命、精神生命的不再。语文的写作教育对学生的写作认知与终身发展影响深远,是到了彻底悔悟、根治的时候了。如何激发学生的真性情,让他们性灵飞扬,以我手写我心,让他们像写微博、美化QQ空间、发微信、论坛跟帖那样喜欢上写作,这是全体语文教师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兴才.谁切割了学生的灵性.语文教学通讯,20135A.
[2]陈日亮.我即语文.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4.
[3]赵谦翔.为作文呼唤绿色.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2000.10.
[4]潘新和.高考“伪写作”导向可以休矣.中学语文教学,2012(9).
[5]高考作文拿高分10大技巧.百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