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陈华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正处于探索、没有教材可供参考的阶段,但它独特的课程价值有效弥补了原课程体系的不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农村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结合农村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风情和优势,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玩、有乐、有所学。
关键词: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 民间游戏 民俗文化 农村家庭劳动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教师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农村,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农村儿童的生活。农村儿童见识少、知识面窄,同时农村小学音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设备欠缺,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处于探索、没有教材可供参考的阶段,所以要使农村孩子全方位地动起来,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必须紧紧抓住农村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风情和优势,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玩、有乐、有所学。
农村孩子的生活有自己的特点:课间游戏虽然没有器材,但他们都能想尽办法使其变得丰富多彩;有特定的民俗活动,从小就受到熏陶;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孩子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比较艰苦;节假日会随父母参加一些田间劳动……细想这些“特点”,就是农村孩子一笔难得的财富,把这些孩子熟知的、亲身体验的生活,巧妙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就能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注入生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富有农村的新鲜气息与特色,实现课程总目标。
一、将民间游戏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
好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更加爱玩,玩起来恐怕能让城里孩子望尘莫及。课间的时候细细观察,一天一个新玩法,而且玩的都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打祖辈、父辈中流传下来的游戏,令人不敢相信。抓住学生的课间游戏,将其有针对性地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
春暖花开的时候,全校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折叠小风车,即做“抢风旋”,随便撕一张废纸折一根小棍,课间在操场上尽情地跑,风车呼啦啦地转,孩子们开心极了。小时候,我们就这样玩,没想到现在的孩子还热衷于这样的小风车。这就是鲜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想想不用“抢风”其实能让风车转动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利用热空气上升的道理等,于是经过反复的思考与亲身实践,我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风车转转转”,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要求:使风车不借助风力,同样欢快地转。玩熟了的东西又有了新的生命,让学生觉得很新鲜,脑筋一下子就动了起来。在活动方法的实验中,当场成功的办法共计6种,特别令我惊讶,的确有了“新”的突破。我没有想到的有:利用斜面的道理,把小风车扎在一根光滑的小圆木棍上,从斜面顶轻轻送力,由于斜面的特点,风车飞快地从斜面顶向斜面底滑下,很精彩;利用定滑轮把小风车扎在轮头上,用绳子无数圈缠绕在轮子中间,绳子末端配以重物,重物拉动绳子,绳子带动轮子,轮子牵连着风车,风车也欢快地转了起来;小水车原理;磁铁原理;以及简单地准备一根螺丝,给小风车适当的配好重物后,小风车沿着螺旋线路也转动着……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可以说稀奇古怪,若让学生解释,则还真有一些不可反驳的道理。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学到了很多。
课间,女学生都喜欢玩跳皮筋、玩花线绷,但就在几条线反复交叉变样的过程中,不也存在许多内在思维吗?哪一条线与哪一条线交叉,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怎样还原等都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机会。我就曾设计一堂“玩出新花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大胆地利用跳皮筋、玩花线绷的方式设计图案,再还原,学生争论激烈、思维活跃、展现设计时十分高兴快乐。其实在整个活动的始终,学生的头脑都在动着,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在默默进行,但他们自己感到轻松、愉悦。
学生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生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轻松、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只要选定主题,对学生的把握就会很容易,同时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会强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将民俗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
赵家镇花明泉村是一个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武术村,19世纪30年代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何长海就是该村人,村里的男女老少素有习武健身的传统。2002年被绍兴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绍兴市体育特色村”;赵家镇民风淳朴,至今还保留许多传统风俗,如舞板凳龙(几乎每村都有,每逢春节、元宵,各村龙灯就上街游行,场面极为壮观),还有石幡(一种由民族乐器组成的民乐队)游行。每到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包艾饺,做糖浆,将学生耳熟的民俗搬进课堂,从而使这些民俗更好地传承。
依据赵家的特色(香榧之乡、茶叶之乡、樱桃之乡),可利用的资源更多了,可以请炒香榧的能手讲如何炒制香榧;也可以请炒茶能手讲述如何炒制龙井;还可以让学生为香榧节、樱桃节想想广告词,这样综合实践课堂就会显得更趣味盎然。
三、将家庭生活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
家庭生活是每个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农村孩子因为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现状,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望总是很强烈。
赵家镇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枫桥香榧,赵家镇现有榧林8000余亩,年产干果40余万公斤,占全国香榧总产量的60%以上,分别被全国、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香榧之乡”,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赵家的樱桃、茶叶、板栗、竹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孩子们已经见惯了父母是如何采摘、制作及包装这些农产品,并将它们换成自己的学费。孩子们看惯了父母们如何编制装樱桃的小竹框、小竹篮,看惯了父辈如何用山里的毛竹、藤草,编出一只只的篮子,一张张的席子,一顶顶的斗笠、一把把扫帚、一个个畚斗换来自己的学费,这不是一堂很好的综合实践课吗?我就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这些编织活,让孩子们将这些习以为常的活动搬到课堂中,感受父辈生活的艰辛。还组织“我长大了”的综合实践活动,分别开展“设计我的小房间”、“我会精打细算”、“今天我主厨”等小主题活动,这些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将劳动生活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
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而劳动是生存的保证,劳动素质是人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古人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学好劳动知识外,还要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与设备,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强化劳动实践意识。对于这一点,农村孩子少不了节假日要随父母参加一些田间劳动。教师要转动自己的脑筋,把这些学生实际劳动中的体验注入科学引导的灵气,把它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丰富课堂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活动效果显著。
利用所处山区的有利条件,开展一个“走进农园 体验农活”的劳动实践活动,我与学生参加了一次挖番薯的体验。学生带着锄头、畚箕来到田间,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挖番薯”,一人挖,两人捡,一会儿工夫就挖了几大畚箕番薯。虽然汗流满面,但一个个愉悦兴奋。我问:“为什么这边的番薯没有那边的长得大?”学生答:“因为这边的番薯藤没有及时割掉,长得茂密,抢了番薯的养分,所以长得小。”问:“为什么不自己一边挖一边捡?”答:“那样又慢又累,不如分工既快又省力。以前在家就是我爷爷挖,我专门负责捡的。”问:“上这样的课高兴不高兴?”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高兴。”问:“为什么?”答:“这是收获,我们尝到了丰收的滋味。”不难看出,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既懂得了道理,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还受到了热爱劳动、互助合作等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农村孩子的生活是丰富的,教师要根据农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力求从孩子的身边寻找活动的主题,将民间游戏、民俗文化、农村家庭劳动生活作为活动内容的源泉,巧妙地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这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品尝生活的滋味,能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新的生命力,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给农村孩子一个快乐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解放孩子.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陈建翔.成功了我就会努力.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