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丽洁
摘 要: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层面,分析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提出从学生行为模式的纠正、在教学中创设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正向认知体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表扬和奖励四个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心理层面;学习动机;问题情境
在职业教育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笔者不乏碰到如“我缺乏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上课没有兴趣,社团活动没有兴趣,怎么办?”“我没有学习方向,也没有学习目标,怎么办?”“有时我一股子热情,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老师你能帮我指引方向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心理困惑,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对学习没有自律性、学习态度不恒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引起都是由于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或不
足所导致的。
一、思路的转变,探究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另一种原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所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出满足学生需要的学习目标。考虑到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还要考虑到学校的教育需要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为了较好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需求与市场需求,需要做好学生入学前、入学中、入学后的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同时结合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实习中,产生的新的学习需求,来调整学校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包括教材的选择。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早期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后来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前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以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设定学生所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外,还要研究学生普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提升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学习动机的策略
1.加强学生行为模式的纠正
由于学生思想意识的不可把握和不可测量性,我们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把注意力关注到学生行为模式的纠正上。学校在早操、卫生、纪律和个人着装等能显著看到学生进步的行为模式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进。外在监督学生改善行为模式,行为变得更积极,治疗学生的行为拖延症,根据刺激反应理论,通过矫正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来督促学生内心需求和兴趣的变化。
2.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跳一跳摘果子”,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当问题的最佳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学生在解决了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时,才会积累一定的成功自豪感,提升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重新认知。
3.在學生心中培养正向认知体系,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激发潜能
目前国情下,来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基本上是在高中升学中所淘汰下的,或者由于家庭经济因素无力继续读高中者,选择来到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术,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一个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来自以前从小到大学习效果的积累,所以大多来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均不高。笔者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天,在学校做过统计,在一百份问卷中,面对问题:“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吗?”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是。”所以如何提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让学生进行肯定的练习,能让学生开始用一些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学生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这是在学生心理层面上一种强有力的技巧,让学
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认为抱有积极向上的正
能量。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表扬和奖励
班杜拉(Bandura,1982)认为,如果任务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或自我价值感,则外在奖励不会影响内部动机。外部强化物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内部动机,这取决于个体对该强化物的感受与看法。摩根(Morgan,1984)认为个体如何看待奖励非常重要:当个体把奖励视为目标,而任务仅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时,内部动机就会受损;当奖励被看做提供有关成功或自我效能的信息时,内部动机则会提高。布洛菲(Brophy,1983,1986)总结了有关表扬的文献,提出了怎样使表扬具有最佳效果的建议。他认为有效的表扬应具备下列关键特征:(1)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2)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3)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4)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5)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