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能动型课堂学习小组

2013-04-29 02:25:56秦永祥
新课程·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感悟构建教学模式

秦永祥

摘 要: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四川省汶川中学部分班级正在探索实践“连环扣”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构建具有协作意识,有较强能动性的学习小组是“连环扣”教学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连环扣;教学模式;构建;感悟

一、浅说“连环扣”教学模式

连环扣教学模式是我们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式和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结合自己从教的经验,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以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连环扣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分为三段,分别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探究提升,新课预习”,课堂教学前后相扣,循环前进,在这种模式里,单节课不成体系。以40分钟一节的课堂来讲,三段的时间分别为15、15、10分钟。

连环扣教学模式需要有“预习方法指导”,“具有学习方法指导的学案”和“具有能动性的学习小组”构建作为配套策略。受篇幅限制,本文仅就“具有能动性的学习小组”构建的方法和体会作简单阐述。

二、学习小组的构建方法

1.构建思路

以评比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参与,构建积极、团结,可以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团队。

2.小组设立

学习小组一般6~8人,小组内每人都是一个单项的组长,如数学组长、卫生组长、体育组长、纪律组长等。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先按学生成绩将学生排序,用班级总人数除以各小组人数,组数(如,班级为50人,班级拟分8组,那么每组为6+1人,如果没有余数最好)。然后将班级学生8人一组进行分段,不妨以第一组的8人为暂定组长,然后每一段到每一组去一人。具体由谁去由学生自己决定,每段去一人可以确保自主学习的开展,学生自由双向选择可以保证小组的团结,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小组建立后内部确定单项组长和大组长,小组同学的座位集中编排,每一个小组均有一个在某一学科成绩突出的和较差的人。

3.建立小组评比机制

(1)学生考试成绩进步与入学名次比较,进步最大的小组每人加4分,第二的每人加3分,第三的每人加2分,第四的每人加1分。

(2)课堂学习每节课给积极、主动、团结的小组加5分。判决权由各学科组长轮值,不给自己小组加分,班级学科代表负责记录。

(3)“小组名片”评比。小组名片的功效是培养学生的宣传能力,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展示组员风采,体现积极健康的情绪。(目标、口号、格言、人员分析,帮扶安排,学习要求等等,一切自己做主。)对设计前5名的小组从高到低分别加10、8、6、4、2分。

(4)所有评比都以小组为单位,加分扣分都针对小组进行。

4.构建能动学习小组需要统一学生的观念

我们担心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一定的顾虑,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表象,共同进步是核心。

(1)对没认真的组员进行提醒,你是在真诚地帮助朋友进步。

(2)严格检查,不徇私舞弊,你是在维护团队荣誉。

(3)组员不懂的认真讲解,你是在助人,也是在自助。

(4)积极鼓励组员的展示,你是在分享朋友的快乐。

以上理念要达成的是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的成长必须是共同的成长。

三、构建能动型学习小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课前准备要充分

尽管通过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成效显著,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用合作学习完全代替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合作学习(指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一般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这样可以减少小组成员“搭顺风车”现象的发生,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实验研究的过程来看,实施“连环扣”教学策略最大的困惑是课堂时间的分配,学生合作需要时间,老师释疑需要时间,而学习内容并没有减少,因此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尚需继续研究,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就尤为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引入不宜过分复杂,应言简意赅,既联系实际又体现数学应用,同时费时又不多,这就需要课前的投入,小组在课前就要交流寻找实际例子,以发现较好的例子;(2)课前要设计好自学思考题,思考题的设计要注意便于合作学习;(3)上课前备课要扩大范围拓宽视野,因为学生编制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判断,拿出解法。

2.要敢于相信学生

不相信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绝大多数知识问题是老师普遍的观点,尤其是数学这一类学科,教师更不能想象没有自己的讲解,学生怎么能够学习,否则教师还有什么用处。但是从我们“连环扣”课堂实施以来,数学的知识内容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一半以上可以看懂教材的全部内容,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其余的学生也可以完成。

3.要确保评比机制的公正性

这是能动的学习小组构建的关键,评比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动力,而评比机制的公正是学生积极性可持续调动的保证。

最后我依然要强调“被模式化”的问题,支撑教师教学行为的最终是个体的教育理念,模式仅仅是一个载体,拈花、微笑都是教育,没必要人云亦云。明白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明白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的传授肯定不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建立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观点,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作者单位 四川省汶川中学)

猜你喜欢
感悟构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22:20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