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仙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得到迅速发展。但从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广大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现状仍令人担忧,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农村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在农村学校上音乐课时,往往会出现当教师激情澎湃、忘我地投入音乐时,常常有小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意唱,不愿意动,他们要么毫无表情地坐着,要么窃窃私语或做小动作,使得教师暂停不是,继续上课也不是,课堂往往陷入了尴尬的僵局。为什么农村学校的学生不管是低段还是高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现象呢?难道这些学生真的不需要音乐吗?怎样给农村学生上音乐课,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素养,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
一、做一个乐于奉献和爱岗敬业的音乐教师
农村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很少,加上学校和家长对音乐课不重视,音乐教师的待遇低,所以即使是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不会认真去教。而非专业的音乐教师更不认真教学,甚至让学生自习。教育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良知。责任心能促使教师远离铜臭,守住宁静,淡薄名利,乐教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爱岗敬业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才会使教师对教书这一工作表现出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
二、做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教师
1.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当今音乐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网络等新鲜事物少,加之音乐教学中,课堂结构单一或教学方式陈旧,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学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既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内容更为生动,把教材中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2.善用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有限,一味地欣赏世界名曲、民族经典,或一味由教师讲解,想让他们去准确体会情绪、韵律是很难的。这需要教师教学时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因材施教。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可以直接从流行音乐着手。选择经典的、流行的、熟悉的、励志的、朗朗上口的歌曲,打开学生的心房,让他们从此喜欢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课,盼着上音乐课。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这一心理,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唱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课时,笔者播放了斯琴格日乐用摇滚风格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接着又播放了刘三姐演唱的版本,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评一评,让学生明白《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首经典之作,正因为这样,所以有很多人把它翻唱成不同类型的歌。在笔者请学生演唱时发现,平常不在乎音乐课的一些同学也变得满腔热情了,甚至主动要求上台表演。课后,学生们还围着我畅谈他们快乐的感受。在教流行歌曲的同时慢慢渗透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三、做一个善于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音乐教师
1.关注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现在上音乐课出现的普遍现象就是,大家一起唱的时候感觉还挺整齐,可是一旦出现选择性的让某个同学独唱的时候,往往很难进行,农村学生尤其明显。他们会找各种理由推辞,即使平时唱得不错的孩子也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为此笔者曾下了不少工夫:鼓励;不能小部分独唱,而是全班学生都有机会独唱,大家参与(可以一首歌以接唱的形式进行);实在难进行的同学,教师一句句教,甚至一字字地教(我惊奇地发现这个效果极好)。只要有一次尝试,下一次就会更好。
2.创设成功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农村学生独有的淳朴与善良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此同时,害羞与被动也是音乐教学中的绊脚石,在课堂上笔者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为大部分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不断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我就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并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