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忠
摘 要:新课改之后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其具体意义和开展方法,值得每位教师学习研究。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必须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不得不依靠教师的合理安排,合作时间过多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过少则不能达到学习讨论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进入到一个拔高阶段,不仅仅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点,还在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面,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合理设置方案和内容也是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保障。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由多种思维交纵集合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多变是其明显的特性,单独的一个人往往只能依照思维惯性以某种形式思考。或许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客观上解决方法可能不如此。如果要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也会有思维遇到瓶颈无法得出答案的情况,或者得出错误答案,而自己找不到问题的所在。
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在交流中可以学到更多的思考方法,对自己而言是一种思维的开拓和启发。几个人都无法单独解决的问题,或许会被整合后的信息和思路解决掉。因此,合作学习可以在倾听他人的同时学习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二、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成员
在讨论某问题时,学生之间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当中,必须搭配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先一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弱一些的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或者经过思维活跃学生的交流发言能让其他学生豁然开朗。这样不同的学生在短时间之内都能迅速地解决问题。合理安排成员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达到合作学习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当然,在合作學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学习好的学生如果表达能力不足或者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配合不够默契,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此外,在课堂上还应该尽量避免学生凑到一起讨论学习以外的话题。
三、合作学习方案的可行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思维活跃是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大多会提供多种教学方案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众多的方案良莠不齐,必须有一定的可行性才可作为合作学习的方案。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这么一道题目: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2)你能设法得到下面的图形吗?
显然这一题应该让学生操作,思考解决,而实际上有的教师在没有足够正方体的情况下全部演示包办,甚至把展开后的图形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合作学习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最好的办法是事先让学生各自准备好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在小组讨论时动手操作,研究立体图和平面图之间的关系,如此学习的效果才是最稳固的。
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是一条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的良好途径,应该积极推广,但是实行这种课堂教学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方式和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做到了合理的安排,才能够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蒋启元.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11,55.
[2]李玉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J].考试周刊,2008,11(03):14-16.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沙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