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研究新论

2013-04-29 10:06陈吉荣
关键词:机器翻译文学翻译翻译教学

陈吉荣

关键词:翻译技术;翻译教学;翻译应用研究;文学翻译;机器翻译;翻译工具

摘要: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109-05

一、引言

目前翻译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澳大利亚学者特别研究了计算机强化的、移动辅助手段支持的语言学习模式〔1〕,而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日益得到研究者重视〔2~7〕。在翻译教学与应用研究过程中,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工具不断涌现。随着机器翻译的发展、术语库的建立、在线字典和在线图书馆的使用以及大量网络资源的共享,翻译过程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共时性、协作性的特点,这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也使得翻译教学更见成效。

二、翻译技术的理念

早期的翻译技术其实是指技术翻译。百度百科对技术翻译的定义是:“技术翻译是专业翻译的一种类型,包括由技术材料撰稿者撰写的文档(用户手册、用户指南、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等)的翻译,或者特指与技术专业领域相关的文件和材料的翻译,或与科学技术信息实际应用相关的文本翻译。尽管专门术语的出现是划分技术文件的一大特征,但是专门术语本身并不足以作为‘技术文件的唯一分类依据,因为还有为数众多的学科和科目看起来并不具备多大的‘技术性,但可视作专门术语。技术文件的翻译包含各类专业文件的翻译,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掌握相关的术语和写作规范”〔2〕。据笔者统计,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CNKI),以“翻译技术”为篇名的论文最早的一篇是1985年发表于《中国翻译》期刊的《技术翻译杂谈》,作者是柳门。1986年,朱建民又写了一篇《技术资料翻译与工程实践》,也发表在《中国翻译》期刊上。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即使涉及到软件,也多是机器翻译,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此外,早期的研究倾向于结果导向的研究,今天的研究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早期的研究只关注翻译本身或者技术本身,没有将翻译技术与翻译结合起来,而今天的研究特别突出翻译技术应用这一部分。

今天的翻译技术内涵非常丰富。就定义来看,“翻译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很多分支组成,包含不同类型的任务,并应用计算机工具来提高效率、速度和质量。由于翻译技术需要混合‘计算机加工与‘翻译中应用的工具,翻译技术也被称为计算机应用翻译”〔8〕。就翻译手段来看,翻译技术涉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工具、一般工具和电子资源〔9〕。John Hutchins区分了三种翻译技术:(1)机器翻译,它的目的是负责整个翻译过程,但是翻译结果需要反复修改。(2)计算机辅助翻译,它对专业译员是强有力的支持。(3)适用于临时的非专业译员的翻译系统。它只是提供粗浅的译文以供人们参考〔10〕。对于翻译技术涉及的范围,Alcina的研究更为细致,他将其分成四个层次:一是建构与翻译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方法,二是讨论不同的分类,三是定义领域界限以及选材标准,四是对翻译工具和资源进行分类〔8〕。

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首先,从学科本体来看,翻译学本来就具有跨学科性质。从最早的语文学阶段的经典翻译到语言学阶段的翻译分析,再到文化转向以后的翻译多样性研究,翻译学经历了点评式、系统性和解构性三个时段的发展。与此同时,翻译实践也经历了元典翻译、文学翻译、实用翻译等几个阶段的变化。目前,翻译的现实转向越来越突出。由于当代翻译活动中,翻译已经从最初的书本和纸质材料向多种媒介翻译转向,相应地对翻译手段、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翻译对象的多元化,例如产品手册翻译、网站翻译、物联网翻译、软件界面翻译、联机帮助翻译、市场材料翻译和数字出版翻译等,翻译技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日渐重要。

其次,从翻译方法来看,最初的人工翻译逐渐向作坊翻译、工作室翻译转化。传统的个人翻译然后找人校对的翻译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翻译质量,但是周期长。目前作坊翻译、工作室翻译等方法加强了合作翻译,有利于提高翻译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翻译和语联网等方式可以将翻译活动通过云端硬盘同时进行,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实现即时的资源共享、大批量的协同合作,在及时、高效地完成大型翻译任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再次,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为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提供了实践基础。计算机应用于外语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成熟,2000年以来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新趋势。随着翻译工具、本地化工具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也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三、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的作用

1992年,Hutchins和Somers提出了衡量翻译自动化的量度表,它分成四类:全自动的高质量的翻译,人工辅助的机器翻译,机器辅助的人工翻译,传统的人工翻译〔11〕。其中,人工辅助的机器翻译和机器辅助的人工翻译可以合称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出现也推进了翻译技术的发展。这对于原文内容的电子化,机构、组织、私营企业、职业工作场所的“计算机化”起了很大作用。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译者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过,这就要求译者需要掌握与翻译技术相关的技能。同时,计算机及其使用者数量的稳步增加,电子文档格式的不断变化,这些就在互联网上的循环促进了一个新的领域的产生——网络技术本地化,即文件管理及其翻译、网站翻译等,这些都需要译者具有全面的、广泛的计算机知识,而这些知识早前是由计算机专家掌握的,现在需要译者也要掌握这些知识〔8〕。随着翻译技术的改进,对翻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翻译流程

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Melby提出的八种翻译技术分类:(1)工具技术,即翻译环境中较为关键的工具(文件管理系统、术语数据库、远程通信等)。(2)译前术语水平,是指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以术语库为基础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区分词语也可以做语法检查,还可以检查术语性的短语。(3)译中术语水平,是指使用可以在数据库中自动查找术语的工具,并展示译者设定于目标语中的对等成分。(4)译后术语水平,是指使用工具来检查术语的一致性,同时标注那些译者希望回避的术语。(5)译前切分层次,在这一部分,翻译技术工具允许原文的切分单位与目标语的切分单位对齐。(6)译中切分层次,翻译技术工具允许查找翻译记忆及其在翻译中的切分层次。(7)译后切分层次,在这一部分,翻译工具识别漏掉的切分层次,检查语法并保持原文的格式。(8)翻译流程及双语管理,这一部分是指翻译技术工具跟踪已经完成的任务,帮助控制变量,例如截止日期、文本修改、翻译优先等〔12〕。上述翻译技术对于规范翻译流程、定量评价和监控翻译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教学

LETRAC欧洲译者课程语言工程计划提出,应该强化欧洲大学译者培训计划中的技术课程内容,并把语言工程对译者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基础课程。这样做一方面是译者进入工作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得欧洲各高校之间在相关课程方面达到较高的兼容性。具体来看,与翻译技术相关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1)计算机科学导言,(2)信息技术与桌面排版技术,(3)语言工程。这三个方面具体的操作模式有A、B、C三种,所涉及到的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入门,翻译特殊方面及其工具,一般翻译及其工具,远程通信、互联网,桌面排版,高级IT技巧,语言工程,个案研究,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水平分析,机器翻译以及语言形式化过程。这些课程都体现出专业分工的可能性和分层次深化的知识〔8〕。此外,新西兰的Austermühl也提出了综合模式的本地化教学方式,涉及软件翻译、工具和理论三个模块。其中,软件翻译模块又可分为三个层次:(1)本地化程序导入,计算机系统的术语导入,翻译主流文本类型。(2)网站本地化,涉及超文本类型、工具、网页本地化以及翻译记忆。(3)软件文本类型与工具〔13〕。

3.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

翻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翻译工具,但其内涵不仅仅是翻译工具。2008年,Alcina在综述建构与翻译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方法时指出,关于此领域首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翻译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翻译过程中使用工具的具体位置、所需要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翻译中使用计算机工具的维度等〔8〕。

在翻译技术分类中还要区分什么是工具,什么是资源,同时要关注一些特殊领域的翻译,例如视听翻译、文学翻译和法律翻译中的人文因素等。在考虑翻译技术教学时,译者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因素,例如Gil,J.R.B的研究表明,在全网培训环境下译者电子操作的教学过程中,被选择参加网络课程培训的学生应具备计算机基础与人文素养,这在计算机翻译技术领域尤为重要〔14〕。Jaatinen H.和R.Jskelinen在研究笔译与口译课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技术程序时呼吁,应该关注翻译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时间安排、外包教学、知识转换及学生态度等人文素养的各个方面〔15〕。García I则是从价值成本角度提出了人文因素在翻译技术应用中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16〕。Gil,J.R.B.和A.Pym特别撰文分析了翻译技术对译者的影响,阐释了翻译技术的工具性优势,肯定了其给翻译策略方式、翻译教学方式等带来的创新性影响,同时也慎重地指出,应该关注翻译过程中的人文因素〔17〕。

目前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工具,例如网络搜索引擎、拼写检验器、搜索和替代功能以及修正工具,这些对于翻译交流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科技的优势日益凸显。例如,翻译记忆可以执行繁琐的任务,这样可以帮助译者节省时间,使其关注翻译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方面。但译者也应该意识到,科技不是完美的,译者必须小心那些技术陷阱。只有当译者对可使用的工具持有批判性态度时,他们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技术与工具。

四、对目前相关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应用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国内的相关研究包括:(1)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如俞敬松的《北京大学的翻译技术教育与翻译案例教学支持平台》〔18〕、袁亦宁的《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19〕、吕立松与穆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20〕、余军等人的《CAT技术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等〔21〕。(2)翻译教学细节研究有文秋芳等人的《英语考试翻译自动评分中双语对齐技术的应用》〔22〕、郑宏的《汉英双语时间数字和数量词的识别与翻译技术》〔23〕、宗成庆等人的《口语自动翻译系统技术评析》〔24〕、宁伟的《汉英翻译中译文质量自动评测技术研究》〔25〕等。(3)趋势性研究有胡一鸣的《翻译技术与工具发展趋势》〔26〕、刘群的《机器翻译技术现状与展望》〔27〕等。另外,高志军等人撰写的《关于中国翻译技术交流现状》的英文论文在Intercom期刊2013年第1期上发表〔28〕,使得国外同行也开始关注中国的翻译技术研究。

国外的研究包括:(1)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需求研究,例如John Hutchins将翻译的需求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强调传播质量的传统翻译需求。第二个层次是指随着20世纪信息爆炸的出现,需要对暂存文件进行信息收集并进行翻译传播,以及为了特殊需要而提供编辑形式的翻译。第三个层次是现场翻译,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介入,传统的口译员角色已发生转变,变成更为即时和快捷的现场翻译。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翻译需求进行不同的翻译技术教学。(2)翻译教学中涉及到的翻译技术工具研究。Austermühl曾在2001年、2006年分别提出了关于翻译教学中涉及的翻译技术工具的分类〔29,13〕。2001年的分类是以直接传输转换为特点,以翻译记忆、本地化工具和机器翻译为基础,以接受、传输和构成为路径的分类研究。2006年的分类研究中突出了工具及其后续应用翻译研究,也突出了国际化的跨文化交流,并对生产性工具和知识性工具做了区分。Jaatinen,H.和R.Jskelinen提出的课程计划将翻译技术分成基础研究和科目研究两大类〔15〕。其中,基础研究又分为:本地化导论、译者基础的计算机技能、图形用户界面、软件工程导言、软件文档、翻译记忆工具与术语库、语料库语言学与语料辅助翻译等。主题研究包括程序导论、程序测试、数据库、项目管理、译者的其他工具等。(3)翻译教学曲线研究。Gil,J.R.B.和A.Pym研究了翻译技术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发展〔17〕,例如,翻译记忆库的原则、译者所从事的非线性信息对象、相应的“内容”概念、内容管理的崛起、本地化工具的使用和机器翻译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学习曲线的高成本以及翻译活动对于狭窄的文本替换活动的概念限制。 García,I.则研究了翻译记忆的不同价值和类别,特别关注到不同种类的学习曲线因素〔16〕。

目前的研究在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做出了很大贡献,翻译记忆库、翻译术语库等工具的使用对于翻译任何具有高程度重复率的短语和句子的文本是很好的辅助手段。翻译记忆工具的使用加速了翻译的进程,减少了花销,且创造了更宽广的翻译服务需求。最重要的是,翻译技术不仅改变了翻译教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译者的工作方式。计算机辅助工具已经成为翻译教学和译者翻译过程中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在准确率、有效性和定量分析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以人工翻译为主的翻译方式仍将在翻译教学中发挥其优势,而翻译技术将在翻译策略的调整和技术工具及其资源的提供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翻译技术对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因此,术语突出的文本很容易识别,有对齐的双语语料库的文本也适用。不过,目前的研究中,对一些特殊的文本,如文学翻译、法律翻译和音频视频文本的研究就很少涉猎。就我国的翻译教学来看,文学翻译教学作为一个训练学生翻译语言功底与翻译技巧的优势学科,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如果能将翻译技术引入文学翻译领域,使其在教学手段上呈现出新面貌,相信会为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总之,翻译技术改变了译者的认知能力,改变了翻译的社会联系和社会结构。云翻译、语联网等多种现代翻译形式已经进入到翻译教学课堂,合作翻译、共同编辑、自动翻译评分、自动翻译对齐等也在翻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John Hutchins于2010年发布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已经达到115种之多,这些软件应用于翻译课程教学后前景甚为可观,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1〕

Zhang,Felicia.Computerenhanced and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Emerging Issues and Trends 〔C〕∥Hershey,PA: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2011:36-52.

〔2〕Kübler,N.Working with Corpora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a FrenchSpeaking Setting〔C〕∥In Frankenberg,G.A.,L.Flowerdew,G.Aston(eds.)New Trends in Corpora and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Continuum,2011:23-32,32.

〔3〕Bowker,L.,E.Marshman.Better Integration for Better Preparation:Bringing Terminology and Technology More Fully into Translator Training Using the CERTT Approach〔J〕.Terminology,2009,(1):60-87.

〔4〕Moghaddam,E.H.The Name Sake in Persian:An Online Translation Workshop〔J〕.Babel,2008,(2):125-144.

〔5〕Alcina,A.Encouraging the Use of Email and Mailing Lists among Translation Students〔J〕.Meta,2003,(4):634-641.

〔6〕Pym,A.What Technology Does to Translating〔J〕.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2011,(1):2-9.

〔7〕Meers,I.M.,F.Alves,S.G·pfercich.Methodology,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A Tribute to Arnt Lykke Jakobsen〔C〕∥Copenhagen:Samfundslitteratur Press,2009:56-67.

〔8〕Alcina,A.Translation Technologies:Scope,Tools and Resources〔J〕.Target,2008,(1):79-80,81-84,85-87,88-89,90-102.

〔9〕王涛,鹿鹏.翻译技术的理念与分类〔J〕.中国科技翻译,2008,(1):20-23.

〔10〕Hutchins,J.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lator〔C〕∥ITI Conference 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Exhibition & AGM.Proceedings compiled by Catherine Greensmith & MarilynVandamme.London: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1997:113-120.

〔11〕Hutchins,J.,H.L.Somers.An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M〕.London:Academic Press,1992:78-85.

〔12〕Melby,Alan K.Eight types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EB/OL〕.(19881104)〔20121115〕.http://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ATA)39th Annual Conference.

〔13〕Austermühl,F.Training Translators to Localize.〔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69-82,81-82.

〔14〕Gil,J.R.B.Teaching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Online〔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89-96.

〔15〕Jaatinen,H.,R.Jskelinen.Introducing IT in Translator Training:Experiences from the COLC Project〔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83-88,88.

〔16〕García,I.Translators on Translation Memories:A Blessing or a Curse?〔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97-106,104-106.

〔17〕Gil,J.R.B.,A.Pym.Technology and Translation〔C〕∥In Pym,A.,A.Perekrestenko,B.Starink(ed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eaching.Tarragona:Servei de Publicacions,2006:5-20,19-20.

〔18〕俞敬松.北京大学的翻译技术教育与翻译案例教学支持平台〔C〕∥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博雅翻译文化沙龙,2011:19.

〔19〕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1):51-54.

〔20〕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35-43.

〔21〕余军,王朝晖.CAT技术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35-137.

〔22〕文秋芳,秦颖,江进林.英语考试翻译自动评分中双语对齐技术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1):3-8.

〔23〕郑宏.汉英双向时间数字和数量词的识别与翻译技术〔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34-45.

〔24〕宗成庆,黄泰翼,徐波.口语自动翻译系统技术评析〔J〕.中文信息学报,1999,(2):57-66.

〔25〕宁伟.汉英翻译中译文质量自动评测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2009:44-51.

〔26〕胡一鸣.翻译技术与工具发展趋势〔C〕∥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博雅翻译文化沙龙,2011:11.

〔27〕刘群.机器翻译技术现状与展望〔J〕.集成技术,2012,(1):48-54.

〔28〕Gao,Zhijun,Yu Jingsong, Menno de Jong.Technic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A World to Be Won〔J〕.Intercom,2013,(1):11-13.

〔29〕Austermühl,F.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1:176-189.

(责任编辑:舒莉霞)

猜你喜欢
机器翻译文学翻译翻译教学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机器翻译不可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