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元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活化现象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77-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内容难、选材偏、陈述烦、观点旧”以及过度偏重于课本及资料的文本知识解读的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摒弃,新课标理念下的生物课堂应立足于当下鲜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紧扣学生兴趣所在与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有机结合,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空间更加具有开放性。笔者根据多年初中生物教学经验,着重从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角度,阐述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对课堂教学的深远意义以及将“生活”融入生物课堂中的具体措施,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加强师生交流合作,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成为必然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现象是新课改发展趋势下的必然产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学生生活实践的大量隐性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了解生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的教与学,让生物教学立足于学生充满个人体验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生物理论问题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生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机械的学习。生物课堂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样,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得到了牢记,智力与情操得到了提升与熏陶。如,在讲授酶的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适宜的温度时,笔者适时引入《农夫与蛇》的故事——冻僵的蛇在农夫的怀中随温度升高而恢复知觉并咬伤农夫,让学生领悟到酶的活性在低温时降低,高温时增强的道理。实践证明,只有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实践,才能从教条、单一化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
二、从初中生物学科特点出发,融“生活”于课堂教学中,凸显知识的关联性
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这正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本身就具备的生活化特点,比如生物科技、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许多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加以利用,在这样启发与探究性的教育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探究式教学发挥到极致状态。下面通过举例进行探究:(见下表)
从表中可看出,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好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环节注重让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化的因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又能为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统筹兼顾,探求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新举措
“设疑激思、变繁为简”,实现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将已有知识和生活环境带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于往常的环境和知识等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获得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生物学的知识。例如,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生物的变异》的新课导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典型的遗传现象。但我们经常发现,肤色很白的一对夫妇却生了一个肤色较黑的儿子,为什么呢?这样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现象的好奇心。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正是由于“生活”的融入,学生获得了自由支配的权利,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生物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学生在设计“香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探究性课题时,可以到医院调查有关香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数量及患肺癌的几率;到实验室研究不同含量的香烟对小白鼠活动的影响。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香烟对身体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作为一线初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形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统一体,这也是新课改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和重要表现。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