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通腑化痰汤治疗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

2013-04-29 21:26田剑威董川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

田剑威?董川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通腑化痰汤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灌肠)自拟通腑化痰汤,对照组55例只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疗程为14 d。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CT显示血肿全部吸收例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自拟通腑化痰汤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在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恢复脑神经功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安全可靠,具有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通腑化痰汤;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6-86-02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学名为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近几年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脑中风位居我国人口死亡高危因素第2位[1],其主要病机为风、火、痰、瘀、气、血。本研究根据急性脑出血脑组织病理损伤机制,采用通腑化痰汤以通腑化痰醒神,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共5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院急诊科的住院患者,共11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5~68岁;对照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3l~70岁。将两者进行比较,患者在发病时间(48 h内)、年龄(30~70岁)、性别、出血量(少于20 mL)及部位(脑干,小脑除外)、病程(2周)及中医辨证分型(痰热腑实证)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学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

1.2.2 西医标准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3]。

1.2.3 入选标准 (1)发病在48 h以内;(2)第1次发病;(3)头部CT示:出血总量在20 mL以下;(4)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属中经络(痰热腑实证)[5];(5)符合脑出血西医诊断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出血量>30 mL;(2)中医诊断为中脏腑;(3)合并严重全身系统疾病及凝血障碍性疾病;(4)排除外伤性脑出血。

1.3 临床疗效评定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

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1.4 分组及治疗方法

1.4.1 分组方法 治疗组为通腑化痰汤+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仅为常规治疗组。

1.4.2 治疗方法

1.4.2.1 对照组 (1)予心电血氧血压监测,保持安静、卧床休息;(2)根据患者一般状态予吸氧,根据患者气道通畅程度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早期予气管切开;(3)予营养脑细胞,醒脑开窍药物静滴;(4)颅内压患者予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或)20%甘露醇,每次250 mL或150 mL,每日2~4次静脉滴注;(5)患者合并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6)维持血压在理想范围;(7)保证患者基本营养,防止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褥疮、误咽、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合并症。

1.4.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口服、鼻饲或保留灌肠通腑化痰汤[(处方组成:半夏15 g,茯苓15 g,陈皮l5 g,甘草10 g,胆南星12 g,枳实12 g,厚朴10 g,竹茹12 g,代赭石18 g,生地20 g,大黄10 g,芒硝l0 g(兑服)]保留灌肠,每次150 mL(由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煎药室、制剂室统一煎药提供,中药制剂号院制0036),每日1~2次;口服或鼻饲,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续14 d。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方面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CT检测比较

治疗组部分吸收20例,全部吸收35例;对照组部分吸收30例,全部吸收25例。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起病急,一般以酗酒、情绪激动、大便用力,洗冷热水澡、吸烟等为常见诱因[6]。临床患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且预后较差[7]。因此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各组病例患者中医辨证均为痰热腑实证。患者病情演变对急性出血性卒中的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极大。痰热腑实证的主要症状大多出现于中风卒发病后的3~7 d之内,主症为:半身不遂、痰多、口舌歪斜、舌强不语、大便不通、腹部胀满、呃逆、口气秽臭,舌脉多为:舌红,苔黄厚腻、脉滑实等。由于肝风内动,风阳上扰之痰热闭窍证、痰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转化而来。由于患者突然发病,卧床,气机壅滞;情志不遂,气机郁滞;多食肥甘厚味阻塞气机而诱发。病机方面:腑气不通,痰热内阻。

通腑化痰汤,方中重用大黄、芒硝加强疏导之力,通阳明腑实,通因通用,荡涤全身痰热,使邪有出路,气机通畅,上焦元阳回敛。同时也降低腹压及颅内压,就是所谓“上病下治”;陈皮、茯苓、半夏、胆南星,竹茹清痰热同时醒脑;枳实,厚朴行气导滞;代赭石、生地清热滋阴、镇肝潜阳。上药合用共奏良效。用药之后邪气得去,腑气得通,清阳以升,浊阴以降,则气血得以输布,经脉通畅,有利于出血性卒中患者的恢复。

总之,治疗组无论在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方面还是颅内血肿吸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红雨,陈克进,崔京政.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近况[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31-3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4] 陈青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合订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8.

[6] 吴东升.脑出血死亡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4):382-384.

[7] 黄建龙,李云辉,林中平.大黄蛭丹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783-1785.

(收稿日期:2013-01-10)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
何氏肚脐贴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72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催乳一号方治疗产后缺乳30例临床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分析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中医药辨证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28例临床观察
关于对鼻窦炎临床诊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