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涛
摘要:历史课是中学众多学科中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程。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历史课情感教学,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对改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内心产生深刻的变化,学生思维逐步成熟,意识形态逐渐确立,学生能根据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去完善自己的道德感、美感和荣誉感。这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的社会有着积极的潜在价值。于此同时,历史材料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为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通过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什么是历史课情感教学
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涉及到两方面的“情感”,一方面是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在僵硬的知识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用情感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有助于知识的吸收,从而使教学成果得到合理的优化;另一方面,学生接受了知识,会引起自身的情感共鸣,日积月累对于不同的事件会培养不同的合理的感情倾向,形成大众意义上的情感品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正常的发展,人格得到逐渐的健全。将情感教学的理念迁移到历史课中,就是历史课情感教学。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视点投在人的内心情感与精神的世界,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历史课堂的情感教学首先体现在有充足的教学内容可以发挥;历史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对历史人物的評价,历史规律的总结等,这些方面都能引起学生的好恶感受,都能影响学生的感情和道德品质;第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情感教学的理念;它规定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了解国情,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继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健全人格;还要求关注当今的国际形式和全球性的问题,比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观念等;历史学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学科,情感教学的标准主要以这些考查内容为评价的标准;此外,将情感因素融入教学之中,能够使课堂更具人性化,形式方法也较灵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也是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方法、为人处世,甚至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做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学生会把这种反映带到课堂上。对老师有好感就学,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高,对历史老师也特别崇拜,这样师生关系也就平等融洽。对老师有恶感就不学,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特别是那些对自己有看法的学生,一定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谈一谈彼此对对方的看法,开诚布公。必要时,可以请班主任或家长做工作,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感到老师关爱自己便会产生健康的情绪,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加有利于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2.开发情感教育资源
首先是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历史影片、历史音乐、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如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起到再现历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讲述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作用,并且纪录片里都有丰富的情感素材,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历史情感与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这些音像资料,挖掘其中的情感素材。其次是各类历史遗迹,比如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等。这些历史遗迹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是历史人物品质的展示,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对学生来说是直观的情感体验。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情感教育
优化教学内容是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紧密相联。因此,要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如讲“九 一八”事变,可以先让学生听《松花江上》的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激昂而悲哀的音乐、忧伤而充满怒火的歌词,达到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讲《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先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用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意境,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心、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习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播放《万水千山》,让学生通过影片了解红军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为了保存实力而进行的艰难跋涉,了解长征中的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环境、物资缺乏、饥饿寒冷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学生抗击生活挫折的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以苦为乐。
4.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把教师的情感自觉或不自觉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他会感到成功的自豪,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就会随之提高,情感也就会得到升华。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那些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机制。教师要善于有效运用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光辉的一面,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灵活的评价手段无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从人本主义教育观来看,我们的教育必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脱离了情感的智慧是空虚的,为了人格的健全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价值观相结合。我们只有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情感教育,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的创新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孙继东.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J].教育观察,2010(6).
[2]范守凤.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10(3).